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3D新聞

3D打印技術已用於製造殲-15關鍵部件

星之球激光 來源:CNET中國2013-03-13 我要評論(0 )   

綽號為(wei) 飛鯊的殲-15是中國第一代艦載戰鬥機,是一款重型雙發艦載殲擊機。當飛行員駕駛的殲-15艦載機首次成功降落在遼寧號航母上,並在完成保障維護後從(cong) 航母上成功起飛的...

    綽號為(wei) “飛鯊”的殲-15是中國第一代艦載戰鬥機,是一款重型雙發艦載殲擊機。當飛行員駕駛的殲-15艦載機首次成功降落在遼寧號航母上,並在完成保障維護後從(cong) 航母上成功起飛的時刻,孫聰的心情難以平靜。

  殲-15艦載機填補了中國在相關(guan) 領域的技術空白,與(yu) 陸地飛機相比,艦載機在技術方麵提出更多更高要求。

  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殲-15艦載機總設計師孫聰委員接受了媒體(ti) 專(zhuan) 訪。孫聰說,殲擊機不但要有路基戰鬥機的作戰能力,掛彈量、作戰半徑、機動性,還要有良好的低速性能,並在海上阻攔著艦和滑躍起飛方麵提出更高要求。

  “發動機是關(guan) 鍵,如果能減少一半耗油率,就能提高作戰半徑。”他透露,采用國產(chan) WS-10發動機的殲-15,作戰半徑在1000公裏以上,位列現役艦載機第一方陣,火控雷達、製導導彈等方麵有了較大進步,“各項指標與(yu) 美國大黃蜂基本接近,達到世界一流標準。”

  艦載機著艦是在大氣擾流環境下進行。孫聰說,要保證飛機以每秒60米左右的相對速度,以固定姿態恒定在下滑道,精準地降落在俯仰升沉運動的飛行甲板上,涉及飛行員操作方法和飛機技術設計特征等諸多要攻克的關(guan) 鍵技術。

  阻攔著艦所產(chan) 生的高過載和衝(chong) 擊,需要設計高承載的機體(ti) 結構和起落裝置,機載設備也要滿足這些要求,“這導致艦載機的空機重量一般比對應的陸基飛機增重10%左右。”他說。

  “重量增加1%,性能就下降1%。”他說,團隊壓力很大,在基地試驗兩(liang) 年多來,阻攔索斷過、飛機機翼打碎過、輪胎爆過、發動機空中停車過,“每一次都是高風險,但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這些難關(guan) 被一一克服”。

  從(cong) 沒有技術儲(chu) 備、技術規範、經驗、人才隊伍的一張白紙做起,艦載機這一中國軍(jun) 隊武器裝備建設史上的裏程碑凝聚了“飛鯊”團隊的無數心力,除了汗水,還有創新。

  殲-15項目率先采用了數字化協同設計理念:三維數字化設計改變了設計流程,提高了試製效率;五級成熟度管理模式,衝(chong) 破設計和製造的組織壁壘。而這與(yu) 3D打印關(guan) 係緊密,傳(chuan) 統的戰鬥機製造流程當中,3D設計好之後,需要進行長期的投入和時間成本來製造水壓成型設備,而使用3D打印這種增材製造技術之後,零件的成型速度、應用速度得以大幅度的提高。如果不是采用3D打印的增材製造技術,殲15戰鬥機至今能否首飛都很難講。

  “高度協同並行的模式,促進了設計和工藝的有效融合,對飛機製造是全麵提升。”孫聰說,這套協作模式使效率提高了40%左右。

  不過,對於(yu) 殲-15帶來的航母Style之熱,孫聰的心情是平靜的,還有更艱巨的任務等著他和團隊去完成。

  “完整的空中力量,和國家的戰略思想相配套,更強調的是一定時期內(nei) 的持續打擊能力,通過高低搭配的裝備,付出最低代價(jia) 完成持續打擊能力。”他說。#p#分頁標題#e#

  同時也擔任“鶻鷹”飛機(殲-31)總設計師的孫聰透露,希望“鶻鷹”飛機未來將和殲-20進行高低任務搭配,保持持續打擊能力,同時也希望“鶻鷹”的改進版能成為(wei) 中國下一代艦載機。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