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化的進程,在未來的高技術及信息化戰爭(zheng) 中,如何進一步增加信息傳(chuan) 輸的速率和距離,提高通信係統的有效性、可靠性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決(jue) 定著戰爭(zheng) 的取向。隨著以激光為(wei) 信息載體(ti) 的激光通信技術的發展,激光通信技術在軍(jun) 事上的應用受到了各國軍(jun) 方的高度重視。
激光對潛艇通信的概念,是60年代初期提出來的。直到1978年,美國國防遠景規劃局和海軍(jun) 才下決(jue) 心,正式開始實施激光對潛艇通信的研究發展工作。實施激光對潛艇通信計劃有兩(liang) 個(ge) 主要方案:陸基激光器方案和空間激光器方案。
陸基激光器方案的基本構想是,將大功率激光器安放在陸地上,並在地球同步軌道上放置一部可調反身鏡。帶有信息的激光束自地麵發出後,經空間反射鏡再轉向海麵。空間激光器方案的基本構想是,將激光器安裝在衛星上,上行線采用無線電通信,下行線就是激光通信。解決(jue) 這些問題,所涉及的技術相當複雜,其中包括潛艇、激光器、接收機、衛星、水文和氣象等各個(ge) 方麵。
1984年,亞(ya) 利桑那大學研製了一種原子諧振濾光器。濾光器有效地改善了潛艇水下收信性能,使水下接收的深度增加了數百英尺,將報文傳(chuan) 遞時間縮短到原來的十五分之一,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激光器輸出功率的要求。而且體(ti) 積小,更為(wei) 經濟實用。另一方麵,氯化氙激光器技術的發展,加之激光穿透濃厚之層與(yu) 潛航潛艇通信演示的成功,國防遠景規劃局已確信,激光對潛艇通信的探索方向從(cong) 陸基激光器方案與(yu) 空間激光器方案齊頭並進的做法,轉到完全集中精力於(yu) 空間激光器方案。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