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重大危險源“毫米級”變化
本報訊(記者 劉星)手持式和防爆三維激光掃描測量儀(yi) 、正壓氧氣呼吸器、搜救雷達生命推測儀(yi) ……5月 20日,在成都新津啟動的“2013年安全科技活動周”活動上,這些高科技“武器”亮相,便吸引了眾(zhong) 人的眼球。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個(ge) 不到30厘米高、3.5公斤重的黑色測量儀(yi) 便是手持式3D激光掃描測量儀(yi) 。這個(ge) 像刷子一樣的儀(yi) 器除了能拍攝到影像外,每秒鍾還能固定10萬(wan) 個(ge) 坐標原點,用它一“掃”,工作人員可通過軟件準確繪製出被拍攝物體(ti) 的三維圖,一經對比,就能發現哪些位置受力有變化。再將數據利用軟件分析,即可為(wei) 危險源的治理“開處方”。
汛期已經來臨(lin) ,如果地質災害易發點有輕微變化人們(men) 是否能及時發現?發現後是否能準確判斷?“有了3D激光掃描技術,這樣的問題迎刃而解。”省安全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施富強表示,利用3D激光掃描技術,可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動態監管,“目前這項技術已在米易縣非煤礦山和新津縣化工園區進行試點。”
去年,省安科院建立了全國首家重大危險源測控重點實驗室。目前已引進手持、車載、防爆、中距和長距五套三位激光掃描儀(yi) ,可以發現安全生產(chan) 重大危險源的“毫米級”變化。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