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一夜之間,“3D打印”突然成為(wei) 了今年春、夏全球最熱的流行話題,不管是電視、報紙還是網絡媒體(ti) ,到處都充斥了各類3D打印“狂想曲”。在媒體(ti) 之外,裹挾著“3D打印”這個(ge) 令人似懂非懂的概念,資本市場早已開始了一輪又一輪肆無忌憚的爆炒,資本助推之下,企業(ye) 更是按捺不住,不惜砸下重金殺進這片“藍海”,一個(ge) 潛伏了近30年的“增量生產(chan) ”技術就這樣突然爆發了第二春。麵對資本對3D打印概念的追逐,一些人開始擔憂,毫無理性的資本過於(yu) 瘋狂的介入,會(hui) 不會(hui) 造成這個(ge) 行業(ye) 提前進入惡性競爭(zheng) ,成為(wei) 光伏產(chan) 業(ye) 式悲歌的又一個(ge) 前奏?(6月3日《北京晨報》)
在中國人討論,“‘3D打印’會(hui) 不會(hui) 又成為(wei) 下一個(ge) 光伏”時,在美國2011年時就已經達到了“每4公裏範圍內(nei) ,一定會(hui) 有一台3D打印機”的程度。從(cong) 上個(ge) 世紀1980年代,“3D打印機在美國就已經走出了奇幻之旅第一步”,30年過去了,中國人卻在為(wei) 資本介入之後的“3D打印產(chan) 業(ye) ”可能預見的命運而憂心忡忡。
令人遺憾的差距顯然不止是體(ti) 現在“3D打印”的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方麵。即便是在當初的互聯網產(chan) 業(ye) 方麵,1990年代最後的兩(liang) 年以及新世紀(9.35,0.00,0.00%)最初的兩(liang) 年,就連張朝陽、丁磊們(men) 一開始都相信了曆史賦予了中國和美國一樣的機會(hui) ——一同在起跑線上參與(yu) 世界互聯網行業(ye) 的競爭(zheng) 。當國內(nei) 外各種資本“燒錢”到中國互聯網企業(ye) 時才發現,真相太過殘酷了。“與(yu) 美國互聯網企業(ye) 一起競爭(zheng) ”是個(ge) 天方夜譚式的神話,當年參與(yu) “燒錢”的企業(ye) 早已經折戟沉沙,不知所蹤。
資本的瘋狂是一種天性,逐利並不可恥。可悲的是行業(ye) 的競爭(zheng) 是否在一種公平的環境中進行,與(yu) 此同時,對某種產(chan) 業(ye) 方向的正確認知是否有足夠清醒地判斷都為(wei) 未來的故事結局埋下了伏筆。
從(cong) 當年中國第一次互聯網創業(ye) 的失敗經曆看,對中國國情的把握能力遠比企業(ye) 家和資本家的投資能力更有意義(yi) 。極端的例子就是薑昆在1998年就創建了“鯤鵬網城”,最後的結局卻稀裏糊塗地被資本“並購”。產(chan) 業(ye) 眼光和現實資本的變化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可以肯定地說,“3D打印”不會(hui) 成為(wei) 下一個(ge) 光伏。現在的光伏淪落為(wei) “夕陽產(chan) 業(ye) ”是因為(wei) 中國光伏企業(ye) 大都沒有掌握任何有市場競爭(zheng) 力的核心技術,但因其有長期的加工技術經驗,還有能力參與(yu) 市場份額的競爭(zheng) ,同時,有較低的人工成本作為(wei) 競爭(zheng) 資本。從(cong) 市場角度看,至少歐盟還比較看重中國的加工能力,還能夠以“雙反”作為(wei) 要挾的理由。反觀“3D打印”產(chan) 業(ye) 在中國,談技術已經落後了不止30年的時間;談產(chan) 品還停留在打印“人偶”等最初級的部分,而歐美的現狀是“有消息說荷蘭(lan) 建築師打算用3D打印機打造個(ge) 別墅,明年完工;美國一個(ge) 公司,計劃明年為(wei) 國際空間站提供一台3D打印機,給宇航員們(men) ‘打印’食物。”;談產(chan) 業(ye) 布局和市場消化,美國“在每個(ge) 超市和社區普及”,中國有相當數量的國民還沒聽說過“3D打印”的概念——現在討論中國“3D打印產(chan) 業(ye) ”的未來,如果隻停留在資本市場上的風生水起,而實體(ti) 產(chan) 業(ye) 與(yu) 國外相比卻是雲(yun) 泥之別時,怎能不讓人憂心忡忡。
麵對各種資本對“3D打印產(chan) 業(ye) ”的蜂擁而上,絕大多數是出於(yu) 市場份額的先機占用或投機式的“幹一票”就撤的資本遊戲,真正沉下來做好產(chan) 業(ye) 的企業(ye) 和資本少之又少。資本遊戲不等同於(yu) 產(chan) 業(ye) 投資行為(wei) ,即便是真的投資了,一窩蜂式的急功近利隻能是讓中國在“3D打印產(chan) 業(ye) ”裹足不前,最後便是跟著歐美的屁股後麵亦步亦趨而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