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芯片/顯示

國內LED芯片產業拉開整合大幕

星之球激光 來源:未知2013-06-28 我要評論(0 )   

2012年以來,三安光電(SH.600703)入股璨圓光電、德豪潤達(SZ.002005)突擊雷士照明成為(wei) 其單一最大股東(dong) 以來,中國大陸LED上遊芯片行業(ye) 仍持續震蕩,並購整合舉(ju) 動頻繁,億(yi) 元...

          2012年以來,三安光電(SH .600703)入股璨圓光電、德豪潤達(SZ.002005)突擊雷士照明成為(wei) 其單一最大股東(dong) 以來,中國大陸LED上遊芯片行業(ye) 仍持續震蕩,並購整合舉(ju) 動頻繁,億(yi) 元級芯片廠停產(chan) 歇業(ye) 亦同步上演,上述一係列事件似乎預示著LED上遊芯片行業(ye) 整合大潮已經來臨(lin) 。

 

  今年春節前夕,位於(yu) 杭州灣LED產(chan) 業(ye) 園的亞(ya) 威朗光電股東(dong) 發生劇烈震蕩,公司停產(chan) 歇業(ye) ,隨後啟動重組。

  2013年4月9日,中國大陸紅黃光芯片老大——乾照光電(SZ.300102)與(yu) (薩摩亞(ya) )金鷹科技有限公司簽訂《關(guan) 於(yu) 東(dong) 莞洲磊電子有限公司股權轉讓意向協議》,擬通過從(cong) 自有資金受讓金鷹科技持有的東(dong) 莞洲磊電子有限公司100%股權的方式控股東(dong) 莞洲磊。

  緊隨其後,馬鞍山圓融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圓融光電”)宣布順利收購江西睿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睿能科技”),並已完成轉讓程序。

  一場洗牌大戰的陰雲(yun) 已然籠罩了整個(ge) 芯片行業(ye) ,股權收購、參股控股、停產(chan) 重組等一係列手段被各芯片廠商運籌於(yu) 股掌之中,LED上遊芯片產(chan) 業(ye) 整合已進入實質階段。

 

  上遊整合持續發酵

  早在三安光電入股璨圓之前,中國台灣地區外延芯片行業(ye) 就已出現了“大魚吃小魚”的案例。2012年8月,晶元光電砸下40億(yi) 新台幣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收購了廣镓光電,成為(wei) 其全資控股公司。

  晶電董事長李秉傑表示,以並購方式擴大芯片產(chan) 能規模是晶電的既定策略,也是晶電出於(yu) 行業(ye) 整合的需要。

  並購廣镓後,晶元光電所擁有的MOCVD設備接近300台,在設備數量上已基本可以與(yu) 國際LED芯片巨頭相抗衡。“2013年一季度晶電的設備開工率約為(wei) 70%,二季度有望攀升至90%以上,估計公司的虧(kui) 損狀態可能將在二季度末達到盈虧(kui) 平衡。”晶元光電大陸銷售中心——晶元寶晨光電副總經理王俊博告訴記者。

  一直視晶元光電為(wei) 其勁敵的三安光電也沒有閑著。在晶元光電“迎娶”廣镓後短短三個(ge) 月不到時間,一心想超越晶元光電成為(wei) 亞(ya) 洲第一的三安光電董事長林秀成終於(yu) 按捺不住。

  2012年11月,三安光電擬使用自籌資金不超過23.52億(yi) 元新台幣(約為(wei) 5.06億(yi) 元人民幣)認購台灣地區第二大外延芯片廠璨圓光電以私募方式發行的不超過1.2億(yi) 股普通股,以持有璨圓光電約19.9%的股份躍居為(wei) 第一大股東(dong) 。

  此前,李秉傑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就曾直言不諱地表示,三安與(yu) 晶電的鬥爭(zheng) 由來已久,2012年上半年廣镓光電業(ye) 績一度陷入巨虧(kui) 與(yu) 三安光電的芯片價(jia) 格衝(chong) 擊不無關(guan) 係。

  “任何一個(ge) 產(chan) 業(ye) 的發展都會(hui) 經曆一個(ge) 從(cong) 萌芽期到爆發期再到成熟期的過程。LED芯片行業(ye) 現在正處在從(cong) 爆發期過渡至成熟期的過程中,此時產(chan) 業(ye) 鏈會(hui) 有一些比較激烈的變化,大企業(ye) 之間開始抓緊兼並整合。”王俊博對當下LED產(chan) 業(ye) 上遊形勢作出了上述判斷。

  實際上,行業(ye) 臨(lin) 近爆發階段往往也是各大龍頭企業(ye) 大顯身手的好時機。

  就在三安光電宣布入股璨圓光電不久,德豪潤達以雷霆之勢通過購買(mai) 股份和大股東(dong) 股權轉讓的方式入股雷士照明,以持有其20.5%的股份成為(wei) 雷士第一大股東(dong) 。

  邁入2013年以後,LED上遊整合兼並態勢繼續發酵,包括馬鞍山圓融光電收購江西睿能科技、廈門乾照光電收購東(dong) 莞洲磊。

  上海東(dong) 方證券分析師周軍(jun) 認為(wei) ,中國大陸LED上遊產(chan) 業(ye) 格局逐漸明晰,以三安光電、德豪潤達為(wei) 首的7家上市公司已初步形成第一梯隊,其餘(yu) 非上市的幾十家芯片企業(ye) 為(wei) 第二梯隊。

  但除了湖南華磊、上海藍光以及山東(dong) 浪潮華光外,多數企業(ye) 規模較小、技術較弱,未來必然是被並購整合的對象。

  高工LED產(chan) 業(ye) 研究所(GLII)預計,2013年將是上遊外延芯片整合啟動年,而到了2014年LED產(chan) 業(ye) 整合將會(hui) 大規模展開。

 

 

  新一輪淘汰賽開局

  除了兼並重組,老牌芯片廠商大連路美近日被曝出陷入拖欠工資、罷工停產(chan) 困境,新生代公司亞(ya) 威朗亦停產(chan) 歇業(ye) ,也讓LED芯片行業(ye) 洗牌效應日趨顯現。

  4月下旬,大連路明旗下子公司大連路美芯片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大連路美”)被曝出因經營困境停產(chan) ,並遭百名員工堵門討薪。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大連路美陷入經營困境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公司內(nei) 部管理出現問題。“大連路美高層更換頻繁,前後兩(liang) 任總經理孫智江、康建上任不久先後辭職,其他員工流動也很頻繁。”該人士稱。

  除內(nei) 部管理存疑外,記者通過谘詢鴻利光電、雷曼光電、瑞豐(feng) 光電以及晶台光電等國內(nei) 幾家主流封裝企業(ye) 相關(guan) 負責人得知,他們(men) 很少甚至沒有用到大連路美的外延芯片。

  而根據高工LED產(chan) 業(ye) 研究所(GLII)2009年—2012年中國大陸芯片企業(ye) 競爭(zheng) 力排名報告顯示,大連路美從(cong) 2009年的第4位,下滑至2010年的第7位,而到了2012年則跌出了大陸前十名外延芯片企業(ye) 行列。

  由此可見,大連路美芯片產(chan) 品在大陸的市場份額已經日趨萎縮,而又逢2012年下半年芯片價(jia) 格戰廝殺,遭遇經營困境自然不會(hui) 讓人感到意外。

  而年初亞(ya) 威朗光電也被曝出停產(chan) 歇業(ye) ,亦是因內(nei) 部管理、高融資成本以及給供貨商大肆放款等造成資金鏈告急,從(cong) 而進行資產(chan) 重組。#p#分頁標題#e#

  “上遊芯片企業(ye) 的倒閉,原因是多方麵的,內(nei) 部管理漏洞、行業(ye) 惡性競爭(zheng) 以及企業(ye) 決(jue) 策失誤都會(hui) 導致公司陷入困境。”武漢迪源光電董事長董誌江向記者表示,LED上遊產(chan) 業(ye) 的淘汰賽才剛剛開始,未來兩(liang) 年內(nei) 可能有更多規模較小的芯片廠家麵臨(lin) 被淘汰出局的結局。

  董誌江認為(wei) ,除非依靠企業(ye) 自身優(you) 勢,找到合適的細分市場,並且實現盈利,否則規模較小、缺乏資金鏈支撐的芯片廠家很難撐過今明兩(liang) 年。

  值得關(guan) 注的是,除大功率LED芯片外,2013年一季度中國大陸市場芯片價(jia) 格跌幅已低於(yu) 4.5%,為(wei) 近兩(liang) 年來單季跌幅最低。GLII預計,今年二三季度芯片價(jia) 格將逐步趨於(yu) 穩定,毛利率也將回調,但大部分LED芯片企業(ye) 能否扭虧(kui) 為(wei) 盈,仍有待後市考驗。

 

  資本“寒流”加劇整合

  盡管LED照明市場滲透率在逐步提升,但近年來LED行業(ye) 的不景氣仍舊讓資本市場對LED行業(ye) 的投資態度變得遲疑、冷淡甚至失去興(xing) 趣。

  浙江華睿投資公司董事長宗佩民甚至直言:“現在國內(nei) 芯片企業(ye) 已經沒有任何投資價(jia) 值,投入就等於(yu) 虧(kui) 損。”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目前大陸地區共有47家LED芯片廠家,有近40家公司麵臨(lin) 經營困境。但對於(yu) LED上遊而言,資本市場的冷淡卻在無形中加劇了芯片行業(ye) 兼並整合的步伐。

  “LED芯片行業(ye) 已經步入資本競爭(zheng) 階段,企業(ye) 要想搶占製高點,要麽(me) 自己擴產(chan) ,要麽(me) 進行並購整合。”華燦光電副總裁邊迪斐對《高工LED》記者坦言,前兩(liang) 年大量資本紮堆上遊,但是現在大多數企業(ye) 並沒有獲得相應的利潤,如不設法擴大市場份額,另尋融資渠道,破產(chan) 或者被兼並收購可能是這些企業(ye) 的唯一出路。

 

  但恰逢此時,屋漏偏逢連夜雨。

  2012年底開始,證監會(hui) 下令對IPO在審企業(ye) 掀起財務核查風暴。受此影響,以LED為(wei) 主營業(ye) 務的企業(ye) 如大連路明、雲(yun) 南藍晶等均折戟IPO。而對於(yu) 陷入經營困境的非上市芯片企業(ye) 來說,要想登陸資本市場更如水中撈月。

  不過已成功上市的LED企業(ye) 在整合並購中並非占據絕對優(you) 勢,尤其是近期三安光電等公司曝出的一係列違規事件以及早前不少LED公司上市後業(ye) 績變臉,似乎讓資本市場對被譽為(wei) “朝陽行業(ye) ”的LED產(chan) 業(ye) 前景產(chan) 生懷疑。

  近日,三安光電被指原擬投入50億(yi) 元募集資金的蕪湖光電產(chan) 業(ye) 化(二期)項目縮水至40億(yi) 元後又悄然擱淺。

  而三安光電董秘王慶給出的解釋是,放棄此次增發的主要原因係增發周期過長、融資市場低迷。

  雖然資本不看好上遊芯片領域,但2013年仍不乏新進入者和擴產(chan) 者,聚燦光電、芯片教父張汝京執掌的西安神光皓瑞在寒冬期開始向上遊產(chan) 業(ye) 整軍(jun) 備戰。

  “按照市場情形,當下投資LED上遊新項目自然不合時宜,這幾家企業(ye) 的棋局讓人看不大懂。”王俊博坦言,LED芯片市場主要受實際供需情況的影響,這幾家企業(ye) 外延芯片項目仍處在籌備期或投入期,因此短期內(nei) 不會(hui) 對上遊芯片格局帶來多大影響。

  “未來三年,一部分芯片企業(ye) 會(hui) 參與(yu) 到橫向整合中,一部分企業(ye) 會(hui) 逐步退出,而剩餘(yu) 的企業(ye) 會(hui) 參與(yu) 到中下遊產(chan) 業(ye) 垂直整合中去。”江蘇新廣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ED事業(ye) 部總經理吳永勝告訴記者,未來上遊芯片領域的競爭(zheng) 將更多表現在細分市場定位、企業(ye) 管理以及技術是否具備優(you) 勢等方麵,而非僅(jin) 以企業(ye) 規模大小定輸贏。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