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穀地球空間信息及應用服務創新型產(chan) 業(ye) 集群正式被科技部列入首批創新型產(chan) 業(ye) 集群試點,此次全國共有10個(ge) 產(chan) 業(ye) 集群入選。
入選創新型產(chan) 業(ye) 集群試點後,科技部將通過國家火炬計劃、創新基金、高新技術企業(ye) 培育和國家重點新產(chan) 品等政策資源,對試點內(nei) 的高新技術研發項目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項目,連續3年給予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此外,試點內(nei) 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生產(chan) 力促進中心和技術轉移機構等服務機構,將優(you) 先納入國家級認定管理序列並給予資金支持。
2011年7月,科技部啟動了國家高新區“一個(ge) 行動、兩(liang) 項工程”,提出通過實施創新型產(chan) 業(ye) 集群試點建設工程,推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培育發展和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轉型升級。根據部署,未來3-5年,我國將力爭(zheng) 形成20個(ge) 以上年銷售超過千億(yi) 元、帶動大批年銷售超過200億(yi) 元並具有國際品牌影響和國內(nei) 技術領先的創新型產(chan) 業(ye) 集群。
目前,東(dong) 湖高新區國家地球空間信息及應用服務產(chan) 業(ye) 湧現出一批成果,如中地數碼研製出我國首套地理信息係統軟件MapGIS,打破國外軟件一統天下的格局;適普軟件開發出我國首套數字攝影測量網格;立得空間通過“互聯網全息位置地圖迭加協議與(yu) 建模製圖技術”,為(wei) 大型實景地圖服務平台“我秀中國”提供了關(guan) 鍵技術支撐;華正空間通過“高精度輕小型航空遙感係統技術”,加快了自主研發的全景真三維影像快速合成係統從(cong) 技術走向應用。
首批另9家創新型產(chan) 業(ye) 集群分別是北京中關(guan) 村移動互聯網創新型產(chan) 業(ye) 集群、保定新能源與(yu) 智能電網裝備創新型產(chan) 業(ye) 集群、本溪製藥創新型產(chan) 業(ye) 集群、無錫高新區智能傳(chuan) 感係統創新型產(chan) 業(ye) 集群、溫州激光與(yu) 光電創新型產(chan) 業(ye) 集群、濰坊半導體(ti) 發光創新型產(chan) 業(ye) 集群、株洲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創新型產(chan) 業(ye) 集群、深圳高新區下一代互聯網創新性產(chan) 業(ye) 集群和惠州雲(yun) 計算智能終端創新型產(chan) 業(ye) 集群。
武漢光穀光電子行業(ye) “二次騰飛”
中國光穀位於(yu) 武漢市東(dong) 南部的三湖六山之間。關(guan) 東(dong) 光電子產(chan) 業(ye) 園、關(guan) 南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園、湯遜湖大學科技園、光穀軟件園、佛祖嶺產(chan) 業(ye) 園、機電產(chan) 業(ye) 園等園各具特色,2000家高新技術企業(ye) 分類聚集,以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為(wei) 主導,能源環保、生物工程與(yu) 新醫藥、機電一體(ti) 化和高科技農(nong) 業(ye) 競相發展。
武漢中國光穀建成了國內(nei) 最大的光纖光纜、光電器件生產(chan) 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術研發基地,最大的激光產(chan) 業(ye) 基地。光纖光纜的生產(chan) 規模居全球第一,國內(nei) 市場占有率達60%,國際市場占有率12%;光電器件、激光產(chan) 品的國內(nei) 市場占有率50%,在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
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生產(chan) 基地,主導製定5項國際標準,誕生全球首台全高清激光電視……被稱為(wei) 中國光穀的武漢東(dong) 湖新技術開發區,每天都在演繹著創新創業(ye) 的故事。
武漢光穀 輝煌十年回顧
2001—2010,光穀的十年剛剛過去。它從(cong) 武昌郊區的24平方公裏的科技園區,變成了518平方公裏的國家級科技新城。它的年產(chan) 值是武漢市的一半,它是中國第二個(ge) “中關(guan) 村”,它是華中科研中心與(yu) 教育中心,它是華中世界五百強最密集的地方,它是“中部崛起”國家戰略的重要支撐點……
2011—2020,光穀的新十年剛剛開始。對於(yu) 未來,10年蘊含著無限可能。武漢·中國光穀,正在嶄新的起點上,向“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園區”闊步邁進。在光穀“二次創業(ye) ”啟動之際,讓我們(men) 對光穀的現在與(yu) 未來作一次係統的剖析與(yu) 展望。在新的10年,光穀將肩負“中國創造”的國家戰略重任,真正成長為(wei) 享譽全球的“世界光穀”,全麵躋身於(yu) 世界舞台。
科技創新 光穀不斷創造傳(chuan) 奇
從(cong) 默默無聞到聲名遠播,光穀的成長曆程再次印證:科技創新是催生經濟持續增長、實現經濟增長方式有效轉變的強力引擎。
20多年前,一個(ge) 新的機構“東(dong) 湖智力密集小區規劃辦”在東(dong) 湖之濱悄然成立,東(dong) 湖高新區在世界新技術革命浪潮中揚帆啟航。誰曾料到,創新、創造、創業(ye) 的激情和速度,讓一座現代化、國際化的科技新城中國光穀快速崛起。“十一五”時期,光穀經濟規模保持了年均29%以上的增速,產(chan) 業(ye) 規模邁上3000億(yi) 元台階。
在“十一五”末的2010年,武漢東(dong) 湖高新區迎來國家級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的元年,經濟發展勢頭更為(wei) 強勁。這年,光穀的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總收入突破千億(yi) 元,達到1144億(yi) 元;生物產(chan) 業(ye) 實現總收入248億(yi) 元,增長23%;企業(ye) 總收入達到2918億(yi) 元,增長29%,是1991年4.2億(yi) 的近700倍!
回顧光穀的輝煌傳(chuan) 奇,不難發現,科技創新是製勝法寶。光穀有兩(liang) 大產(chan) 值過千億(yi) 的國家級產(chan) 業(ye) 基地國家光電子產(chan) 業(ye) 基地和國家生物產(chan) 業(ye) 基地。光穀積聚著600多家研發機構,高校密集度全國排名第二,世界五百強中數量達到50餘(yu) 家,本土上市企業(ye) 超過20家。
獨特不可複製的科技創新及產(chan) 業(ye) 發展優(you) 勢,使得光穀成為(wei) 中部地區科技引擎的代表,成為(wei) 中部經濟又快又好發展的“標杆”。從(cong) 這種意義(yi) 上講,光穀不僅(jin) 是武漢的一張名片,更成為(wei) 中部地區與(yu) 全國乃至世界對接的強力資本。
10月12日,中華科技產(chan) 業(ye) 園在光穀最南端揭幕,這是光穀九大園區的最後一塊拚圖。十年來,光穀麵積增長16倍、企業(ye) 總收入增長8.5倍、創新專(zhuan) 利量增長6倍多,“中國光穀”向“世界光穀”的目標躍進。
10年前年收入400億(yi)
今年直逼4000億(yi)
10年前,提起光穀,人們(men) 首先想起的是關(guan) 南科技園、關(guan) 東(dong) 科技園、軟件園、大學園。初生的企業(ye) 並不強壯,但充滿幹勁,當年全區企業(ye) 總收入400億(yi) 元。
現在的光穀已遠非當年模樣。加上中華科技產(chan) 業(ye) 園這個(ge) 新生兒(er) ,光穀九大產(chan) 業(ye) 園格局成型。如果說當年的老科技園區是苗圃,新的九大園區堪稱航母級巨無霸。光穀企業(ye) 總收入,去年達3800億(yi) 元,今年1至7月達2618億(yi) 元。
以前,光電子獨撐大局,現在產(chan) 業(ye) 異常豐(feng) 富。武漢未來科技城集聚海內(nei) 外高層次人才,發展光電子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光穀生物城發展生物醫藥等產(chan) 業(ye) ;東(dong) 湖綜合保稅區主打保稅加工;中國新加坡(武漢)科技園發展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花山生態新城主打研發交易、商務會(hui) 展、高端文化娛樂(le) 等;左嶺新城發展光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武漢軟件新城發展軟件開發、雲(yun) 計算等產(chan) 業(ye) ;佛祖嶺工業(ye) 園發展光電子信息、現代裝備製造等;中華科技園吸引華人華僑(qiao) 回國創新創業(ye) 。
10年前30多平方公裏
而今518平方公裏
1998年,以光穀為(wei) 主攻方向的東(dong) 湖開發區成立,麵積僅(jin) 24平方公裏。2001年,洪山區的4個(ge) 村、江夏區的9個(ge) 村交給東(dong) 湖開發區托管,淨增10多平方公裏。2007年,江夏區豹澥鎮劃入東(dong) 湖開發區。2008年,洪山區九峰鄉(xiang) 及其九峰村等十村一委整體(ti) 移交東(dong) 湖開發區托管。至此,東(dong) 湖開發區麵積擴大至221平方公裏。
2010年5月28日,東(dong) 湖開發區迎來曆史最大一次擴容,與(yu) 洪山區、江夏區簽訂區域托管協議,麵積擴大了近300平方公裏,達518.06平方公裏。這種規模在國內(nei) 高新區中位居第一。
政策優(you) 惠大門轟然打開
“黃金十條”多為(wei) 全國首創
政策寬鬆、優(you) 惠,是高新技術開發區前進的重要動力。2002年,東(dong) 湖開發區有12個(ge) 光電子項目獲得國家“863計劃”的立項支持,8個(ge) 光電子產(chan) 業(ye) 化項目經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hui) 批準正式實施。同年國家撥款資助額2.51億(yi) 元。
2009年12月,東(dong) 湖開發區獲批第二個(ge) 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政策優(you) 惠大門轟然打開。當年,國家提出在東(dong) 湖開發區開展股權激勵試點、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點等。財政部、稅務總局研究支持東(dong) 湖開發區的稅收政策。
今年,武漢出台《促進東(dong) 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科技成果轉化體(ti) 製機製創新的若幹意見》。包括知識產(chan) 權一年內(nei) 未轉化成果完成人有權處置;教授可留崗創業(ye) ;在校生創業(ye) 可計入學分;設立首批5億(yi) 元的股權激勵代持專(zhuan) 項資金; 每年支持100家“瞪羚企業(ye) ”;科技型內(nei) 資企業(ye) 注冊(ce) 資本“零首付”等。
這些政策很多為(wei) 全國首創,字裏行間充滿含金量。武漢市市長唐良智形象地稱之為(wei) “黃金十條”。
攻破世界性技術難題
屢創全球第一
今年7月5日,武漢在全國57個(ge) 城市中以“綜合考評第一”的成績,入選全國首批“知識產(chan) 權示範城市”。這一成績背後離不開光穀。今年上半年,東(dong) 湖開發區專(zhuan) 利申請量為(wei) 4634件,同比增長39.92%,占全市專(zhuan) 利申請量的半壁江山。2002年,光穀創新成果僅(jin) 集中在光電子領域。華工激光突破了高牌號取向矽鋼難以焊接的世界性技術難題,使武鋼矽鋼廠的工作效率提高了2倍—3倍。2011年,光穀誕生的四大自主創新技術成果,領先國內(nei) 外。其中兩(liang) 項成果全球領先:烽火科技高速光通信實時傳(chuan) 輸關(guan) 鍵技術大突破,一根光纖上傳(chuan) 輸數據量超過240Gb/秒,足以供750萬(wan) 人同時在線打電話;武漢凱泰新生物技術公司研製出世界上首個(ge) 針對腫瘤相關(guan) 蛋白的特異性抗結腸癌新藥,在美國申報臨(lin) 床試驗。
近幾年,開發區企業(ye) 承擔了國家“863計劃”光通信領域80%的重點課題。研發了全球首台71英寸LCOS激光顯示器;華工激光的光纖激光器和紫外激光器,打破國外企業(ye) 的壟斷。
新政出台 光穀二次騰飛
武漢東(dong) 湖高新區經過十多年發展,其“武漢中國光穀”在全球範圍內(nei) 形成了較強的影響力和知名度。30日,武漢東(dong) 湖高新區再次發力,正式出台係列加快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的新政策,助推“光穀”實現二次騰飛。
據武漢東(dong) 湖高新區管委會(hui) 官員介紹,東(dong) 湖高新區2001年被批準為(wei) 國家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基地。10多年來,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光纖光纜、光器件、激光等產(chan) 品國內(nei) 市場占有率均超過50%,其中光纖光纜生產(chan) 規模全球第一;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創新成果相繼湧現,廣泛用於(yu) 生產(chan) 生活、航天國防等領域;聚集了豐(feng) 富的科教人才資源,成為(wei) 第二大智力資源密集區;建成一批企業(ye) 孵化器、重點產(chan) 業(ye) 園,未來科技城、武漢軟件新城、光電子配套產(chan) 業(ye) 園、中新(武漢)科技園等一批新的產(chan) 業(ye) 載體(ti) 正在加快規劃和建設。
但是,與(yu) 打造享譽世界的“光穀”要求相比,東(dong) 湖高新區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還存在較大差距和製約因素,自主創新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相關(guan) 服務產(chan) 業(ye) 、產(chan) 業(ye) 空間布局、產(chan) 業(ye) 政策係統性與(yu) 延續性等方麵,還亟需加強。
為(wei) 打造享譽世界的“光穀”,助推“武漢中國光穀”二次騰飛,武漢東(dong) 湖高新區30日發布《武漢東(dong) 湖新技術開發區加快發展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實施方案》及《武漢東(dong) 湖新技術開發區關(guan) 於(yu) 加快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的若幹意見》,出台係列優(you) 惠措施加快產(chan) 業(ye) 發展。
根據方案,未來三年,武漢東(dong) 湖高新區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將重點發展光通信、激光、光電顯示、半導體(ti) 照明、光伏太陽能、光電儀(yi) 器、地球空間信息、物聯網、雲(yun) 計算、移動互聯網、軟件與(yu) 服務外包、數字創意、消費電子等領域。力爭(zheng) 到2015年,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總收入將實現5000億(yi) 元,年均增長速度超過36%。培育年銷售收入過五百億(yi) 元企業(ye) 1-2家、過百億(yi) 元企業(ye) 5-6家。企業(ye) 累計新增主導製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ye) 標準100項。“武漢中國光穀” 在世界範圍的影響進一步提升,在光通信、激光、地球空間信息等特色領域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品牌產(chan) 品。未達到上述目標,武漢東(dong) 湖高新區出台企業(ye) 培育、技術研發、載體(ti) 建設、人才引進等方麵獎勵措施,重點支持代表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的前沿技術和新興(xing) 領域,以及對完善東(dong) 湖高新區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鏈具有重大作用的關(guan) 鍵領域和環節。其中:在產(chan) 業(ye) 發展資金方麵,東(dong) 湖高新區從(cong) 2013年開始每年拿出20億(yi) 元,五年拿出100億(yi) 元來支持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的創新發展;在領軍(jun) 企業(ye) 培育和引進方麵,對國內(nei) 外光電子信息領軍(jun) 企業(ye) 在東(dong) 湖高新區總投資規模在1億(yi) 元人民幣或2000萬(wan) 美元以上的項目,自經營之日起,給予其兩(liang) 年內(nei) 固定資產(chan) 投資總額5‰的獎勵;在中小企業(ye) 培育方麵,每年支持50家光電子信息領域具有一定規模、增長速度快、創新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瞪羚企業(ye) ”,在政府采購、企業(ye) 融資、創新平台建設等方麵給予支持;在新型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建設方麵,對東(dong) 湖高新區經認定的光電子信息領域新型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自認定之日起,最高可給予7000萬(wan) 元的運營經費支持;在企業(ye) 技術研發方麵,對東(dong) 湖高新區光電子信息領域近3個(ge) 會(hui) 計年度的研發費用總額占主營業(ye) 務收入的比例不低於(yu) 4%的科技型企業(ye) ,按照當年研發費用的15%給予補貼,單個(ge) 企業(ye) 每年最高可給予200萬(wan) 元。
當天,王肇中 、趙梓森、黃德修等院士和專(zhuan) 家暢談了光穀十年的發展變化,並指出《實施方案》和《若幹意見》的出台,有利於(yu) 東(dong) 湖高新區集聚優(you) 勢創新資源,為(wei) 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打造國際知名品牌奠定堅實基礎,促進東(dong) 湖高新區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二次騰飛”,為(wei) 把東(dong) 湖高新區打造成為(wei) 享譽世界的“光穀”奠定堅實基礎。
多方獻言助光穀力促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二次騰飛”
十年前,光穀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基地落戶武漢蹣跚起步,如今“武漢·中國光穀”在世界範圍的影響進一步提升,在光通信、激光、地球空間信息等特色領域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品牌產(chan) 品。30日上午9時,在武漢東(dong) 湖高新區加快發展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布會(hui) 上,王肇中、趙梓森、黃德修等院士暢談了光穀十年的發展變化,為(wei) 東(dong) 湖高新區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二次騰飛”獻言獻計。
黃德修講到,“二次騰飛”就是在穩定擴大現有的產(chan) 業(ye) 規模下,加大二次創新,引進國際上創新成果,把武漢產(chan) 業(ye) 基地全國獨有的人才、企業(ye) 資源很好的利用起來。一是要創新,二是要人才,其主要是提升創新能力,這要把各項財政支持鼓勵用在獎勵創新和人才上來。
趙梓森談到,中國如今光纖生產(chan) 產(chan) 量、產(chan) 品用量是全球最大的,武漢光纖設備已達到世界最高水平。趙院士透露正在做最新OLED材料和器件的研發,他比劃道:以後的電視機、顯示屏可以隨身攜帶,卷起來像筆一樣放在口袋裏,要用時拿出展開就可以欣賞各種視頻了。因為(wei) 我們(men) 屏幕用的OLED是軟的材料。
在對“二次騰飛”的落實問題上,東(dong) 湖高新區管理委員會(hui) 張光清主任提出了實施措施。在政策上創新,出台“黃金十條”來調動人才積極性;建“未來城”推進創新能力;大力發展產(chan) 業(ye) 能源,與(yu) 武大、華農(nong) 等高校合作研發項目;提高自主創新的承載功能,打造“光穀”不僅(jin) 是“光”更要是“穀”,通過建設完善的設備、生活等配套設施來實現。光電子信息業(ye) 最新“路線圖”公布
東(dong) 湖高新區公布的《武漢東(dong) 湖新技術開發區加快發展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實施方案》中,公布了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最新的產(chan) 業(ye) “路線圖”,光伏太陽能、雲(yun) 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型領域進入重點培育的“一線”。
《實施方案》提出,未來三年,東(dong) 湖高新區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將分布在五大領域:光電子產(chan) 業(ye) 、信息網絡產(chan) 業(ye) 、服務外包產(chan) 業(ye) 、數字創意產(chan) 業(ye) 、消費電子產(chan) 業(ye) 。其中,光電子產(chan) 業(ye) 重點發展光通信、激光、光電顯示、半導體(ti) 照明、光伏太陽能、光電儀(yi) 器;而信息網絡產(chan) 業(ye) 重點在地球空間信息、物聯網、雲(yun) 計算、移動互聯網。#p#分頁標題#e#
東(dong) 湖高新區相關(guan) 人士介紹,這一次的發展“路線圖”,結合了光穀的傳(chuan) 統優(you) 勢領域,如光通信、激光等,同時將有發展前景的新興(xing) 領域納入其中,為(wei) 光穀未來發展埋“伏筆”。
這些新領域中,有不少是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的產(chan) 物,並由組裝製造向服務領域延伸。如地球空間信息、雲(yun) 計算、移動通信等領域的融合,形成的LBS(基於(yu) 位置的服務),用於(yu) 移動導航等服務。
光穀新政 助推光電子產(chan) 業(ye)
昨天,東(dong) 湖開發區推出加快光電子產(chan) 業(ye) 發展新政。開發區人士介紹,“十二五”開發區光電子產(chan) 業(ye) 總投資將達500億(yi) 元,助推光纖光纜、光器件產(chan) 業(ye) 做到全球第一,同時激光、地球空間信息、數控係統三大行業(ye) 達到全國第一。
東(dong) 湖開發區正式發布《武漢東(dong) 湖新技術開發區加快發展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實施方案》,及《武漢東(dong) 湖新技術開發區關(guan) 於(yu) 加快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的若幹意見》。到2015年,開發區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總收入要實現5000億(yi) 元。這一數字是去年的近四倍。
東(dong) 湖開發區決(jue) 定,從(cong) 2013年開始,每年拿出20億(yi) 元、五年拿出100億(yi) 元專(zhuan) 項財政資金,支持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的創新發展;對國內(nei) 外領軍(jun) 企業(ye) 在區內(nei) 總投資規模在1億(yi) 元人民幣或2000萬(wan) 美元以上的項目,兩(liang) 年內(nei) 給予固定資產(chan) 投資總額5‰的獎勵;對開發區認定的新型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最高可給予7000萬(wan) 元支持。
武漢光穀——致力於(yu) 走向世界!
東(dong) 湖新技術開發區計劃在2020年成為(wei) 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園區,真正成為(wei) 享譽世界的“光穀”。
昨日,武漢市政府常務會(hui) 討論通過《關(guan) 於(yu) 貫徹落實國務院關(guan) 於(yu) 東(dong) 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規劃綱要批複的實施意見》。作為(wei) 全國第二個(ge) 自主創新示範區,《意見》展望,2015年,東(dong) 湖示範區企業(ye) 總收入達1萬(wan) 億(yi) 元。到2020年,東(dong) 湖示範區企業(ye) 總收入達3萬(wan) 億(yi) 元,在光電子、生物、地球空間信息及應用服務等領域形成擁有技術主導權的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
武漢市將在這片區域進行諸多創新嚐試,如建立一批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實踐基地,引導大學生創新創業(ye) ;鼓勵科技人員在企業(ye) 與(yu) 科研院所、高校之間雙向兼職和流動。東(dong) 湖示範區將在光電子信息、生物技術等領域建設一批國家工程中心和國家工程實驗室,對這類新建的中心和實驗室將一次性獎勵150萬(wan) 元,對示範區內(nei) 的新國家級創新企業(ye) 和技術創新示範企業(ye) 一次性獎勵150萬(wan) 元。此外,示範區內(nei) 還將重點建設一批孵化器,重點領域是地球空間信息、激光、雲(yun) 計算、移動互聯網、生物、節能環保、智能製造等。示範區每年遴選快速成長的中小企業(ye) ,給予融資等方麵的重點扶持,並將在全球招募頂尖科技專(zhuan) 家、創業(ye) 團隊等,給予資助資金,吸引他們(men) 前來創新創業(ye) 。
武漢市市長唐良智說,東(dong) 湖示範區要聚全球資源,做世界光穀,真正崛起一座世界級的科技城。
“三大高地”支撐武漢光穀
在光穀,科研院所、大專(zhuan) 院校的科技人員可以留職創業(ye) ,創業(ye) 所得歸個(ge) 人所有;在武漢高校學生可休學創業(ye) ,保留學籍;創新者有其股,天使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及金融機構的金融產(chan) 品創新等,在這裏受到鼓勵和保護。崇尚成功,寬容失敗,已成為(wei) 光穀文化,深入人心。
人才成為(wei) 光穀的第一資源。通過國家“千人計劃”、湖北“黃鶴英才計劃”和光穀“3551人才計劃”,以及一係列創新創業(ye) 的優(you) 惠政策,光穀聚集了1萬(wan) 多名海內(nei) 外高端人才,創辦了近2000家高科技企業(ye) 。光穀未來科技城被中央組織部批準為(wei) 我國4大人才基地之一。數十位院士在這裏從(cong) 事研發工作。2011年,光穀平均每天引進3位高端人才,誕生6家企業(ye) 。今年上半年,光穀專(zhuan) 利申請量為(wei) 4634件,同比增長39.92%。
光穀結合自身高校眾(zhong) 多的優(you) 勢,大力推進政產(chan) 學研用協同創新,推動高校攜手,企業(ye) 與(yu) 高校合作,先後組建了光電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等3個(ge) 新型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建設了強磁場、生物質等25個(ge) 重大技術創新平台,目前,光穀企業(ye) 已主導創製國際標準5項、國家和行業(ye) 標準200多項。
人才與(yu) 企業(ye) 的融合,體(ti) 製與(yu) 機製的突破,激發出巨大的技術創新動力。烽火科技公司突破了高速光通信實時傳(chuan) 輸關(guan) 鍵技術,實現了單根光纖傳(chuan) 輸數據量超過每秒240GB,在全球處於(yu) 領先地位。武漢傳(chuan) 神公司研製的雲(yun) 翻譯服務平台,在全球首創提供語言信息處理服務雲(yun) 計算平台。武大卓越公司研製的我國首台專(zhuan) 給公路“體(ti) 檢”的激光動態彎沉測量車,一天可以完成20人一年的路麵檢測工作量。武重集團成功研製出世界最大規格的超重型數控臥式車床;7000W二氧化碳激光器和1000W光纖激光器在光穀實現了產(chan) 業(ye) 化,徹底改變了我國高端激光裝備依賴進口、核心技術受製於(yu) 人的局麵。
光穀的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占世界市場的25%、中國市場的60%,光通信元器件占到國內(nei) 市場的70%。今年上半年,光穀累計完成企業(ye) 總收入同比增長29.32%,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實現企業(ye) 總收入同比增長31.5%。今年3月,國家批複了光穀10年發展規劃綱要,到2020年,光穀將實現企業(ye) 總收入3萬(wan) 億(yi) 元。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