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內(nei) 首次自主創新的垂直結構超高亮度LED技術產(chan) 業(ye) 化項目,在陝西新光源科技有限公司試產(chan) 成功,並點亮了國內(nei) 首隻自主創新的垂直結構LED燈。該項目的順利實施,是我省大力推進產(chan) 學研一體(ti) 化,落實“千人計劃”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發展環境的碩果。該項目從(cong) 簽約到實現產(chan) 業(ye) 化,用了不到兩(liang) 年時間,創下了陝西的“深圳速度”。
垂直結構超高亮度LED技術產(chan) 業(ye) 化項目是西安交通大學固態照明工程研究中心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主要生產(chan) 應用於(yu) 功能性照明的大功率LED芯片。該技術采用襯底剝離的工藝,將不導熱的外延生長襯底轉移到導熱性優(you) 異的金屬襯底上,再將外延生長的器件薄膜與(yu) 生長襯底剝離,使得LED器件的散熱問題前移到芯片段,徹底解決(jue) 了芯片、封裝組件和光源由於(yu) 散熱不良帶來的小功率、不一致、高成本、低可靠性等問題。利用該技術製作出的高電流密度、超高功率、大尺寸LED芯片,實現了單位麵積芯片發光數倍乃至十數倍的提升,大大減低了LED照明光源的生產(chan) 和使用成本,提高了器件可靠性,真正發揮了高端半導體(ti) 照明芯片的高效率、高亮度、高可靠性集於(yu) 一身的優(you) 勢。
該項目以西安交通大學“千人計劃”學者雲(yun) 峰博士為(wei) 技術帶頭人。據他介紹,半導體(ti) 照明產(chan) 業(ye) 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如果國內(nei) 三分之一的照明替換成LED半導體(ti) 照明,每年可節約3000億(yi) 度電,相當於(yu) 一個(ge) 三峽工程的發電量。該項目國際市場十分廣闊,僅(jin) 國內(nei) 市場規模為(wei) 每年4500億(yi) 元。然而,超高亮度半導體(ti) 照明芯片由於(yu) 其技術壁壘高,目前在全世界隻有屈指可數的幾家行業(ye) 巨頭實現了產(chan) 業(ye) 化。該項目在我省順利實現產(chan) 業(ye) 化,意味著我國半導體(ti) 照明行業(ye) 邁入產(chan) 業(ye) 鏈上遊的高端LED外延片和芯片製造領域,對提升我省半導體(ti) 照明行業(ye) 的戰略地位和國際地位具有重要意義(yi) 。
在該項目的產(chan) 業(ye) 化過程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從(cong) 項目審批到融資給予了全方位支持。從(cong) 2011年8月,在西安簽署項目投資協議,到同年12月該項目的產(chan) 業(ye) 化公司陝西新光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再到今年6月點亮國內(nei) 首隻自主創新的垂直結構LED燈,該項目僅(jin) 用了不到兩(liang) 年時間就完成了從(cong) “紙上談兵”到基本具備產(chan) 業(ye) 化規模。
預計,該項目近期將完成試生產(chan) ,逐步實現量產(chan) ,達到年產(chan) 13萬(wan) 片外延片、1.8億(yi) 隻超高功率垂直結構LED芯片的產(chan) 能,實現銷售收入2億(yi) 元以上。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