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wei) :未來武漢工業(ye) 形成四大板塊(單位:億(yi) 元)製圖:徐雲(yun)
一年前武漢出台鼓勵科技創業(ye) 的“黃金十條”在全國刮起“黃金旋風”。武漢東(dong) 湖開發區昨透露,今年上半年新注冊(ce) 企業(ye) 1832家,呈爆炸式增長。該市規劃,到2016年,以光穀為(wei) 引擎,武漢科技綜合競爭(zheng) 力將雄踞全國城市前三。
28歲的範犇是被“黃金十條”吸引來的重量級科技人才之一。這位中國最年輕的“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zhuan) 家,在比較了京深等多地科技園後,驚訝地發現光穀的“黃金十條”政策力度甚至超過中關(guan) 村。他和妻子果斷選擇在光穀進行創業(ye) ,實現科技夢想。
光穀,這片518平方公裏的熱土,正在成為(wei) 吸引世界科技創業(ye) 者的磁極。4年來,在光穀企業(ye) 工作的博士達5000多人,4年增加量超過前20年總和。
世界級納米專(zhuan) 家王肇中來了,激光行業(ye) 領軍(jun) 人物閆大鵬來了,探測癌症的先行者孫小蓉來了……數百名高端人才攜“獨門武器”登陸光穀,紛紛改寫(xie) 產(chan) 業(ye) 版圖。
膠囊內(nei) 鏡機器人、語聯網……每天光穀要申請30多項科技發明專(zhuan) 利,一項項全球創新引來世界驚歎。
本月起,光穀又實行“黃金十條”加強版,新增6條突破性政策,讓製度成為(wei) 科技創新的催化劑。
資金、政策、人才、項目不斷向光穀湧動。以光穀為(wei) 大本營,武漢市今年啟動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到2016年,武漢要初步建成以“高新技術創造中心、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生成中心、科技改革示範中心、高端人才集聚中心、創新文化培育中心”為(wei) 主要特征,立足中部、輻射全國、麵向世界的國家創新中心。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