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鋼集團作為(wei) 我國重要的國有骨幹企業(ye) ,對我國經濟發展有著舉(ju) 足輕重的影響力,其一舉(ju) 一動都將牽動著我國整體(ti) 經濟的發展,而就在近日,武鋼收購激光拚焊板鼻祖德國蒂森克虜伯集團成為(wei) 全球一大熱點新聞。
7月31日,武鋼取代德國蒂森克虜伯,正式成為(wei) 全球激光拚焊市場新的王者。
當日下午5時,武鋼、德國蒂森克虜伯激光拚焊接集團向全球同步宣布:雙方已辦理完畢所有相關(guan) 政府審批手續,正式完成股份交割。這意味著,武鋼將全盤接手蒂森克虜伯在全球激光拚焊市場40%的份額,以及後者在德國、瑞典、意大利、土耳其、美國、墨西哥和中國的16家工廠。
從(cong) 1866年首次與(yu) 克虜伯接觸,在過去147年曆史裏,中國鋼企與(yu) 一直被視為(wei) 工業(ye) 翹楚的德國鋼企之間的角色,不斷發生著變化。武鋼成為(wei) 首家在歐洲設廠的中國鋼企。
激光拚焊板鼻祖“歸隨”武鋼
從(cong) 去年9月28日,武鋼與(yu) 德國蒂森克虜伯激光拚焊接集團在漢簽署收購協議起,這起收購就成為(wei) 關(guan) 注的焦點。
蒂森克虜伯激光拚焊接集團總部設在德國杜伊斯堡,是激光拚焊板的發明製造商,堪稱鼻祖。
杜伊斯堡與(yu) 武漢為(wei) 姊妹城市。早在2002年,該集團就在光穀合資建廠。曾任在漢工廠總經理的Ralf Endres介紹,蒂森克虜伯激光拚焊接集團於(yu) 1985年首次將激光拚焊板零部件裝配在奧迪100車型上,2010年前的10年中,蒂森克虜伯占到全球拚焊板製造56%的市場份額。
2011年5月,蒂森克虜伯集團優(you) 化投資組合,實施戰略轉型,有意剝離激光拚焊集團,這時其激光焊接市場仍占到全球40%。
武鋼隨即與(yu) 蒂森克虜伯集團接觸,並展開對拚焊集團以及旗下工廠提交報價(jia) 書(shu) ,正式開始進行股權轉讓條款談判。目前,武鋼集團國際激光拚焊有限公司已在德國杜伊斯堡注冊(ce) ,正式接下蒂森克虜伯激光拚焊接集團。
從(cong) 做“布片”飛躍到做“成衣”
激光拚焊是高新技術的產(chan) 物,也是蒂森克虜伯激光拚焊接集團的核心技術。
拚焊板是由不同型號、不同厚度和不同塗層的鋼材采用激光技術焊接而成,與(yu) 普通鋼板相比,給汽車帶來車身輕量化、駕駛安全度提高和生產(chan) 總成本降低等諸多優(you) 點。
據武鋼一名資深專(zhuan) 家說,這次成功收購,武鋼的汽車板從(cong) 做“布片”飛躍到了做“成衣”,而且是高質量和高品位的“成衣”,相信會(hui) 受到汽車製造商的青睞。由此,武鋼將在高端汽車零部件領域實現更高層次的突破,整車覆蓋、市場份額將全麵擴張,成為(wei) 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汽車板生產(chan) 基地,大幅度提升核心競爭(zheng) 力。武鋼的產(chan) 業(ye) 鏈將更加完整,現有的鋼材加工板塊實現跳躍式發展,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這在目前國內(nei) 鋼鐵行業(ye) 普遍不景氣的背景下,顯得尤為(wei) 重要。
未來在華增加5億(yi) 歐元投資
1999年3月,蒂森股份公司和克虜伯股份公司合並為(wei) 蒂森克虜伯集團,成為(wei) 德國第五大工業(ye) 巨頭,產(chan) 品範圍涉及鋼鐵、汽車技術,機器製造、工程設計及貿易等領域。該集團也是中國改革開放頭20年最大的優(you) 質鋼和特鋼的供應商。近10年中,參與(yu) 了我國首條磁懸浮列車建設,在華已擁有眾(zhong) 多企業(ye) ,產(chan) 品涉及鋼鐵、汽車零部件、電梯扶梯領域,其中與(yu) 寶鋼合資的上海克虜伯不鏽鋼公司,是該集團在華最大的合資企業(ye) 。
據介紹,完成這次剝離後,蒂森克虜伯集團未來計劃在中國增加5億(yi) 歐元的投資,期望5年內(nei) 在華銷售達到20億(yi) 歐元。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激光拚焊不僅(jin) 在交通運輸裝備製造業(ye) 中被使用,還在建築業(ye) 、橋梁、家電板材焊接生產(chan) 、軋鋼線鋼板焊接等領域中被大量使用,具有廣泛的市場前景,而在我國,由於(yu) 對激光拚焊核心技術的缺乏,發展和應用較為(wei) 緩慢,此次收購,不僅(jin) 將會(hui) 為(wei) 我國帶來國外先進的激光拚焊技術,大力推動我國鋼鐵行業(ye) 的發展,也拓展武鋼在全球的影響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