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3D打印產(chan) 值從(cong) 0到10億(yi) 花了20年的時間,從(cong) 10億(yi) 到20億(yi) 花了5年時間。” 3D打印對現有企業(ye) 而言,要麽(me) 是天使,要麽(me) 是魔鬼。3D打印產(chan) 業(ye) 技術真相如何?從(cong) 科研院校延伸至商業(ye) 市場,3D打印是撼動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新趨勢,還是另一輪正在膨脹的產(chan) 業(ye) 泡沫?
麵對未來三年國內(nei) 百億(yi) 市場空間,3D打印正成為(wei) 各地政府追逐焦點。從(cong) 企業(ye) 層麵吹向地方政府層麵,3D打印產(chan) 業(ye) 園區“遍地開花”,並獲得政府在資金、土地、配套政策上給予的支持。
在資本市場,3D打印概念仿佛一件神奇外衣,任何披上它的個(ge) 股股價(jia) 都能“一飛衝(chong) 天”。甚至一些業(ye) 績乏善可陳的上市公司,哪怕3D打印技術零收入,想方設法與(yu) 3D打印概念沾邊,股價(jia) 都會(hui) 飆升,成為(wei) 不折不扣的“妖股”。
大多數分析人士對此並不看好,他們(men) 認為(wei) 短時間內(nei) ,3D打印概念股出現了大幅度拉升,幾乎已經透支了其未來的成長性,需要謹防3D打印泡沫。近半年以來,3D概念股在經曆了集體(ti) 暴漲之後,又出現了集中暴跌,就像玩“雜耍”一樣,似乎成了3D打印板塊的趨勢,其炒作過度的泡沫一覽無餘(yu) 。
同時,業(ye) 界達成的共識是,3D打印目前並沒有替代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可能。另外,3D打印還麵臨(lin) 著材料、應用等瓶頸。而且,在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史玉升看來,各地出現相互攀比、分散發展,無法使3D打印產(chan) 業(ye) 形成聚力發展的態勢,長此以往,3D打印產(chan) 業(ye) 有可能重蹈光伏產(chan) 業(ye) 無序發展、惡性競爭(zheng) 的覆轍,需要警惕。
近日,筆者采訪到一位在考慮一段時間後、暫時擱置3D打印的創業(ye) 者。在他看來,目前3D打印無法批量生產(chan) ,最重要的一個(ge) 環節:市場需求,目前並未真正出現。
創業(ye) 者的自白
3D打印技術不斷地被吹捧,使得一些創業(ye) 人士也爭(zheng) 相追逐,但在深入後卻不得不放棄,因為(wei) 沒有形成真正的市場。
上述緣由正是創業(ye) 者陳曉鬆(化名)退出3D行業(ye) 的原因所在。據陳曉鬆介紹,3D打印機當前的技術可以打印汽車零件、塑料玩具、巧克力糖果、服裝等物品,成本比傳(chuan) 統工藝低大概30%。
陳曉鬆在市場調研中發現,現在市場需求沒有網上炒得那麽(me) 火,還沒有取代傳(chuan) 統工藝的跡象。“我原本準備做高端汽車零部件的製造。但現在打印機的精度不夠,做出來的產(chan) 品能否用到高速運轉的汽車中是個(ge) 問題。而且一台差不多的打印機要在60萬(wan) 以上,投資成本比較大。”價(jia) 格問題同樣掣肘著3D打印的發展。
2013年初,全國首家3D打印體(ti) 驗館在北京工業(ye) 設計創意產(chan) 業(ye) 基地開業(ye) ,主要麵向市場提供3D打印的體(ti) 驗,並且銷售3D打印機和3D打印出來的產(chan) 品,但看客比實際購買(mai) 者要多。售價(jia) 動輒上萬(wan) 元、幾十萬(wan) 元的3D打印機更是少人問津。
陳曉鬆比較中意的打印機的型號為(wei) “ZPrinter650”,這也是目前市麵上比較好的民用3D打印機,但價(jia) 格相對昂貴。網上的報價(jia) 是90萬(wan) 元∕台。
據了解,已經開始代理銷售3D打印機的京東(dong) 和淘寶賣家,它們(men) 每個(ge) 月3D打印機的銷量僅(jin) 為(wei) 個(ge) 位數,甚至為(wei) 零銷售。而且原材料價(jia) 格都不菲,很多都是原裝進口材料,毛重0.7公斤的ABS塑料標價(jia) 699元。
據陳曉鬆介紹,目前,一台打印規格為(wei) 20厘米以內(nei) 的進口家用桌麵3D打印機售價(jia) 超過2萬(wan) 元,國產(chan) 的也要1萬(wan) 元左右。除此之外,購置了3D打印機之後,還需要學習(xi) 相關(guan) 的數據建模知識,否則,要麽(me) 再花費數萬(wan) 元買(mai) 一台3D掃描儀(yi) ,要麽(me) 隻能花錢請專(zhuan) 業(ye) 設計人員構建數據模型或者從(cong) 網上下載模型數據。
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源在於(yu) 打印材料的局限性。受材料限製,我國3D打印仍較多地應用在建模和工業(ye) 設計等基礎領域。
而未來3D打印的發展方向則是在高端領域。 一位3D打印材料生產(chan) 商不禁抱怨:“3D打印由設備、軟件、材料等三部分組成,其中材料是不可或缺的環節,而現在業(ye) 界主要研究的是設備和軟件,對材料研究還不夠重視。”
更加讓人擔憂的是,目前國內(nei) 3D打印用的金屬粉末基本被國外廠家壟斷。外國廠商在銷售3D打印設備的時候,基本都會(hui) 搭售粉末產(chan) 品,價(jia) 格也較為(wei) 昂貴,這在很大程度上限製了國內(nei) 3D打印產(chan) 業(ye) 的發展。
技術短板舉(ju) 高摔重
2012年,全球3D打印技術實現的產(chan) 值(含材料和服務)大概是100億(yi) 元人民幣左右,而我國隻有3億(yi) 元人民幣左右。
麵對未來三年國內(nei) 百億(yi) 市場空間,各地政府爭(zheng) 相追逐3D打印這個(ge) 焦點,希望能抓住這個(ge) 新興(xing) 的技術來推動地方產(chan) 業(ye) 升級和結構調整。據悉,珠海、青島、武漢、南京、成都等地正準備上馬3D打印產(chan) 業(ye) 園區。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