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目前並沒有替代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可能。不過,盡管現實市場有限,但3D打印的投資風卻越吹越猛——從(cong) 企業(ye) 層麵吹向地方政府層麵。
7月21日,又一個(ge) 3D打印論壇在中國開幕,這次輪到了珠海。
在一輪輪的論壇裏,麵對官員和企業(ye) ,3D打印的專(zhuan) 家們(men) 成為(wei) 座上賓。到場發表演講的包括顏永年,在清華大學曾經長期研究3D打印技術的機械工程係教授。他經曆過3D打印在國內(nei) 高校個(ge) 別研究的長久年月,也見證了3D打印概念紅遍中國的現實,如今從(cong) 北方一路演講到南方。
顏永年的學生早在10年前就創立了3D打印企業(ye) 。去年,頭頂“顛覆性技術”、“新工業(ye) 革命”、“千億(yi) 產(chan) 業(ye) ”的光環,“3D打印”迅速成為(wei) 商界和資本市場的熱門話題,如今更被納入了經濟轉型的議題軌道。同在7月21日的這個(ge) 周末,在武漢,3D打印還被安排為(wei) 向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展示匯報的科技成果之一。
在近一年的時間裏,新近與(yu) 3D打印拉上關(guan) 係的中國企業(ye) 、創新中心、產(chan) 業(ye) 園區和平台已有數十家,如同催生出一個(ge) 個(ge) 3D打印產(chan) 業(ye) 的官產(chan) 研大森林,“未來產(chan) 值將以近百億(yi) 計。”
3D打印技術已經發展了20餘(yu) 年,這樣的暴紅幾乎僅(jin) 在一夜間——盡管未必得到投資界的認同,但局內(nei) 人都明白,他們(men) 必須為(wei) 這樣的爆發尋找空間。

寂寥前世
去年 3D 打印全球的市場規模僅(jin) 20 億(yi) 美元左右。
去年11月,太爾時代在北京的車庫咖啡裏麵擺滿了各種3D打印的塑料模型,3D打印的場景:經過圖形設計、添加塑料打印材料以後,3D打印機像擠牙膏一樣,從(cong) 下而上逐層疊加材料,用3個(ge) 多小時“打印”出一個(ge) 藍色的馬裏奧(經典電子遊戲角色)。
如果仔細觀察,人們(men) 能看到這個(ge) 馬裏奧身上年輪一般的、層層疊加的痕跡。“3D打印”的原名並不炫目,就叫“增材疊加”或“快速成型”。與(yu) 切削原材料的傳(chuan) 統減材製造方法相反,3D打印好比磚頭砌牆,逐層增材製造物件。
“過去我們(men) 說‘快速成型技術’,嚇跑了一批潛在客戶。”郭嶠說“3D打印”的名號對他的生意更有利。這個(ge) 北京太爾時代公司的市場部經理說他在這個(ge) 行當已有10年,過去經常參加工業(ye) 會(hui) 展,進行類似3D打印馬裏奧的演示。
在郭嶠看來,製造3D打印機無需專(zhuan) 門的技術:將已存在於(yu) 材料、計算機、機械、控製和光配等領域的諸多現成技術,按照“快速成型技術”的原理和邏輯,進行重調,即可創造出當下時髦的“3D打印機”。
早在1990年代,中國曾出現過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與(yu) 北京隆源自動成型係統有限公司的“三校一企”陣營,引進國外3D打印設備用作研究。
太爾時代由顏永年的學生郭戈在2003年成立,早期以生產(chan) 工業(ye) 級的3D打印設備為(wei) 主,每年的銷售量在四五百台左右,產(chan) 品主要賣給國內(nei) 的一些學校作教學用途,也會(hui) 賣給醫療機構。“其實快速成型的目的就是做一件或者幾件東(dong) 西,如果開模來做就太貴了。”郭嶠說,“比如製作不同患者的骨頭模型。”
包括郭嶠和顏永年,很多對該行業(ye) 有了解的人士都不否認,3D打印曾長期麵對著一個(ge) 容量有限的市場,全球總產(chan) 值曾長期徘徊在10億(yi) 美元左右。很多3D打印設備是工業(ye) 級的,造價(jia) 約20萬(wan) 到40萬(wan) 元,一般被用作企業(ye) 設計、研發的配備。
顏永年已經是著名的“3D打印推銷員”,在各地演示過各種3D打印的設備。在“3D打印走進珠海”論壇上,他展示一部自己在科研裏“珍藏”的、與(yu) 生物細胞技術有關(guan) 的3D打印機時,也坦言“別指望這個(ge) 能賣出多少台”。那些麵對個(ge) 人用戶的桌麵級設備才是市場擴大的關(guan) 鍵。
3年前,太爾時代開始在國外把一款標價(jia) 2890美元的桌麵打印設備賣給個(ge) 人消費者,還做了一個(ge) 類似博客的產(chan) 品演示網站進行促銷,一個(ge) 月賣出了100台。不過,郭嶠至今都不覺得3D打印是一門正在爆發性增長的生意:“去年3D打印全球的市場規模在20億(yi) 美元左右,一家跨國零售公司的銷售規模就比它大了。”
一夜走紅
中國的3D 打印熱在資本市場率先拉開帷幕。
郭嶠沒有想到,3D打印的星運轉瞬即到。當被冠以“第三次工業(ye) 革命”的標誌以後,3D打印的概念首先在美國開始發酵。去年,兩(liang) 家美國3D打印企業(ye) ,Stratsys與(yu) 3D Systems的股票漲幅超過了300%。
中國的3D打印熱也在資本市場率先拉開帷幕。去年8月,銀邦股份宣布擬投資1億(yi) 美元進入3D打印的消息引發了一輪行情。今年年初,海源機械公告“牽手顏永年建立3D打印製造實驗室”,與(yu) 宏昌電子、南風股份等3D概念個(ge) 股一樣,漲勢如潮。
一般認為(wei) ,3D打印產(chan) 業(ye) 的核心是設備以及材料,目前全球90%的工業(ye) 級3D打印機都由Stratasys與(yu) 3D Systems公司生產(chan) ,3D打印原材料的研發和製造同樣掌握在國際先行者們(men) 的手上,並掌握了大批的專(zhuan) 利技術——在近三個(ge) 月的各種3D打印論壇上,Stratasys公司的高管也成為(wei) 了發表演講的常客。
不過,早已在行內(nei) 的郭嶠說,最近半年,衝(chong) 著“3D打印”的名氣來找太爾時代的風投特別多,他們(men) 卻沒有接受:“這個(ge) 市場還太小。無論對於(yu) 工業(ye) 級用戶還是個(ge) 人消費者來說,3D打印都不是剛需,短時間內(nei) 獲得飛速發展幾乎不可能,難以滿足投資人的回報要求。”目前,3D打印被認為(wei) 在生命科學和醫療領域具有強大的發展空間,全球性的3D打印成果報道,也多見於(yu) 醫學實踐的領域。不過,如同Stratasys中國區總經理汪祥艮所說,醫療本身就是個(ge) 性化、低頻次的高利潤行業(ye) ,“不可能有大批量3D打印的需求”。
另一方麵,經緯中國副總裁叢(cong) 真曾說,不少上門自薦尋求投資的項目“都說自己是做3D打印的,但過去一看,做的卻是截然不同的事情”。郭嶠曾碰到過客戶問出啼笑皆非的問題,譬如3D打印設備“是否能(用其它材料)打印出金屬”。
並不是所有投資人都對3D打印表示出冷漠。紅杉中國基金投資的秦川機械,正在做3D打印的研發和投入,紅杉合夥(huo) 人周逵表示,係列創新積累到一定時候就會(hui) 推動產(chan) 品上個(ge) 台階,3D打印可能就正在這個(ge) 積累過程中。
“不是所有人都懂3D打印。”郭嶠說,進入這個(ge) 行當,需要幾何、機械、計算機、化學、電子設計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和應用經驗。上海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戰略谘詢中心副主任李小麗(li) 進而形容,中國企業(ye) 能組裝3D打印的機器,“但打印頭、激光器等核心零部件仍得依靠進口”。#p#分頁標題#e#
大部分投資界人士認為(wei) ,直到現在,他們(men) 對3D打印並沒無明確的投資意向。深圳同威創投的投資經理賈珂更形容,同樣是被熱炒的產(chan) 業(ye) ,但3D打印與(yu) 跟光伏不在一個(ge) 量級,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小機會(hui) ”。
出路迴異
在一些地方,3D 打印被當成企業(ye) 創新的成績來宣傳(chuan) 。
包括顏永年、中國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聯盟秘書(shu) 長羅軍(jun) 這樣的產(chan) 業(ye) 推動者都對記者說,3D打印目前並沒有替代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可能。不過,盡管現實市場有限,但3D打印的投資風卻越吹越猛——從(cong) 企業(ye) 層麵吹向地方層麵。
在北京、西安等地,3D打印體(ti) 驗館已經開張;在上海和深圳等地,3D打印的會(hui) 展日期已經排到了年底;青島、南京、武漢等地相繼製定計劃,為(wei) 3D打印劃出產(chan) 業(ye) 園區,吸引3D打印企業(ye) 進駐。在一些地方,3D打印被當成企業(ye) 創新的成績來宣傳(chuan) ,譬如,武漢濱湖機電一度宣布開發出“全球最大3D多頭激光打印機”。
“目前3D打印最需要的就是打開市場。”羅軍(jun) 對記者說,當意識到以設備和原料生產(chan) 為(wei) 中心的市場有限以後,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聯盟正在實踐一套中國式的解決(jue) 方案:在全國各地推動建立3D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中心,讓聯盟企業(ye) 抱團進駐,成為(wei) 各地3D打印加工服務的中心。
去年10月乘勢成立的中國3D打印產(chan) 業(ye) 技術聯盟,目前共有大約40家會(hui) 員企業(ye) 。羅軍(jun) 說,聯盟兩(liang) 年內(nei) 要在大約10個(ge) 城市成立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長春、哈爾濱、青島等城市可能將成為(wei) 最新的一員。這種構想也吸引了中國的一些地方政府。珠海成為(wei) 第二個(ge) 與(yu) 產(chan) 業(ye) 聯盟合作建立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的城市(第一個(ge) 是南京),並給出了優(you) 厚的條件——包括與(yu) 聯盟對半投資成立公司,提供大幅商業(ye) 開發用地,減三免二等優(you) 惠,等等。
這種合作在短短幾個(ge) 月內(nei) 發生。珠海的各級領導親(qin) 赴各種3D打印論壇,並拜會(hui) 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聯盟。同時,在珠海“三高一特”的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中,“3D打印”四個(ge) 字已經被列入了最新的一個(ge) 大項,並被形容為(wei) 有利於(yu) 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的新興(xing) 服務產(chan) 業(ye) 。
不過,珠海的當地企業(ye) 們(men) 對3D打印的投入仍出言謹慎。從(cong) 事傳(chuan) 統打印設備和耗材製造的珠海賽納新近加入了中國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聯盟,在接受記者問詢時,其助理總裁臧曉鋼說:“3D打印機的耗材製造和傳(chuan) 統打印機的耗材製造完全不是一個(ge) 層麵的事情。但我們(men) 未來希望在3D打印有所作為(wei) 。”
研究了3D打印20多年的顏永年,仍然在追逐著那種科研的平台,就如同他曾經在昆山做的那樣,政府牽頭、引資,從(cong) 外國巨資引進先進的3D打印設備,然後大家圍著機器做測試,搞分析,做零件。“單一的企業(ye) 沒有這個(ge) 錢,但地方政府肯搞的話,大家就樂(le) 意來嚐試。”
太爾時代更感興(xing) 趣的市場,寄身於(yu) 他們(men) 新開發的,一種標價(jia) 9999元,能夠放在書(shu) 桌上進行3D打印的機器。郭嶠說,他更擔心的是像Stratasys這樣的西方企業(ye) ,它們(men) 已有了成熟的產(chan) 業(ye) 生態圈和商業(ye) 模式,很快會(hui) 在中國建立3D打印市場的優(you) 勢——“他們(men) 的經銷商管理和成本控製比我們(men) 做得更好;我們(men) 的成本優(you) 勢也已經沒有了。”
對於(yu) 太爾時代這種涉足3D打印較早的中國企業(ye) 來說,擴大規模、新增投資目前仍力不從(cong) 心。被認為(wei) 是國內(nei) 3D打印規模最大的紫金立德,其董事長連寧對媒體(ti) 說,“目前的現金流和資金結構僅(jin) 能維持企業(ye) 正常運轉”;即便是最近風頭甚盛的濱湖機電,去年營收700多萬(wan) 元,虧(kui) 損300多萬(wan) 元。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