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會(hui) 將於(yu) 10月12日舉(ju) 行。過去一年中,重慶取得了哪些驕人的科研成果呢在利民惠民方麵有哪些新的突破呢讓我們(men) 領著您先去領略一下其中的幾個(ge) 和我們(men) 生活息息相關(guan) 的科研項目。
今天首先推出的,是由第三軍(jun) 醫大西南醫院普外科主任餘(yu) 佩武領銜研發的腹腔鏡胃癌手術新技術臨(lin) 床與(yu) 基礎研究。
傳(chuan) 統開腹手術創傷(shang) 大恢複慢 腹腔鏡手術難度高
據介紹,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死亡率居惡性腫瘤第二位。以往胃癌手術多采用開放式手術,但傳(chuan) 統的開腹手術創傷(shang) 大,術後恢複慢,並發症多,患者生活質量差。
近年來,以腹腔鏡為(wei) 代表的微創手術是胃癌治療的理想方式,但手術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缺乏成熟的技術方法可借鑒,一直進展緩慢。因此探索並創建腹腔鏡胃癌手術新技術和新方法,建立一套成熟的臨(lin) 床技術規範是亟待解決(jue) 的重要問題。
由第三軍(jun) 醫大西南醫院普外科主任餘(yu) 佩武領銜研發的腹腔鏡胃癌手術新技術臨(lin) 床與(yu) 基礎研究項默在“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慶市科技攻關(guan) 計劃項目等資助下,在國內(nei) 率先深入開展腹腔鏡胃癌手術的係列研粳目前取得了重大突破,創建了腹腔鏡胃癌手術係列新技術,攻克了阻礙腹腔鏡胃癌手術發展的關(guan) 鍵技術難題。
完成國際上單中心最大宗病例1226例
據西南醫院普外科主任餘(yu) 佩武介紹,這個(ge) 項目率先在國內(nei) 進行腹腔鏡胃癌手術係統化、規範化研粳完成迄今為(wei) 止國際上單中心最大宗病例1226例;手術種類最多,複雜程度最高,並且臨(lin) 床療效顯著。
餘(yu) 主任以新研發的腹腔鏡胃癌手術與(yu) 傳(chuan) 統手術作比較說,傳(chuan) 統手術的術中出血量約為(wei) 331ml,而腹腔鏡胃癌手術的術中出血量僅(jin) 為(wei) 139ml;傳(chuan) 統手術實施完至少3-5天才能下床、吃東(dong) 西,10天以上才能康複,而腹腔鏡胃癌手術術後第二天就能下床、吃東(dong) 西,一周左右就可康複;傳(chuan) 統手術並發症約占10.87%,而腹腔鏡胃癌手術並發症為(wei) 6.19%;在檢驗手術最終結果——生存率這一點上,傳(chuan) 統手術與(yu) 腹腔鏡胃癌手術的5年總體(ti) 生存率對比為(wei) :53.2% vs 58.4%。
“這一係列創新對於(yu) 患者而言,恢複快、痛苦小,並且縮短了住院時間,可以節約不少醫療費用。”餘(yu) 主任說。
機器人做胃癌手術 可跨地區遠程操作
餘(yu) 主任說,以往的手術體(ti) 位不固定、術者站位多變、戳孔布局混亂(luan) ,嚴(yan) 重影響了手術的操作效率。新技術創建了最適手術體(ti) 位、術者位置和腹壁戳孔布局,有效解決(jue) 了手術入路技術難題。
此外,新項目在國內(nei) 率先開展了機器人腹腔鏡胃癌手術,引領了胃癌腔鏡手術發展的新趨勢。
據餘(yu) 主任介紹,達芬奇機器人手術是國際上新興(xing) 的微創手術,具有更精細、更精準、更微創的優(you) 點,但技術要求更高,他們(men) 這個(ge) 科研小組在國內(nei) 率先開展達芬奇機器人胃癌手術,現已完成了國內(nei) 最大宗病例72例,為(wei) 該項新技術在國內(nei) 廣泛開展起到了引領和推動作用。
餘(yu) 主任介紹說,用機器人做胃癌手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進行遠程手術。比如說,武漢有名胃癌患者需要做手術,隻要設備連接上,在重慶就可以為(wei) 他做。
生活有規律定期體(ti) 檢 好好保護你的胃
雖然腹腔鏡胃癌手術新技術為(wei) 廣大胃癌患者帶來了福音。但是,餘(yu) 佩武提醒大家,最大的福音是提早預防,定期檢查。
餘(yu) 主任說,胃癌早期沒什麽(me) 特殊症狀,憑感覺很難察覺到,建議大家至少每年去體(ti) 檢一次,做一次胃鏡,若真有胃癌,可及早發現。根據統計表明,早期胃癌術後5年生存率為(wei) 98%,而中晚期胃癌術後5年生存率僅(jin) 為(wei) 50%。因此,越早發現,越早治療越好。
在飲食起居方麵,餘(yu) 主任建議大家,平時生活要有規律,按時休息、吃飯,多鍛煉,辣椒、生魚等少吃,好好保護自己的胃。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