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月出生,揚州市模具技術協會(hui) 秘書(shu) 長、江蘇省模具工業(ye) 協會(hui) 專(zhuan) 家組成員。2011年,在揚州首先引進3D打印技術。曾先後擔任揚州市塑料五廠副廠長、高級工程師;揚州噴霧製品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西安交大揚州科技園產(chan) 學研辦主任等職。
沒上過一天大學,卻成為(wei) 模具行業(ye) 的專(zhuan) 家,曾指導國內(nei) 第一條鋁質噴霧罐生產(chan) 線技改。
方翔,揚州土生土長的“草根專(zhuan) 家”,兩(liang) 年前,在西安交通大學首次接觸到3D打印機,憑著在模具行業(ye) 浸淫數十年的敏感,他意識到3D打印技術將是具有劃時代意義(yi) 的技術創新,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在他的努力下,揚州第一次引進了3D打印技術。
任職西安交大科技園 首次結緣3D打印技術
2011年5月,揚州市科學技術協會(hui) 學會(hui) 部部長方曉平給模具協會(hui) 的秘書(shu) 長方翔打電話,告訴他西安交大科技園將會(hui) 落戶在揚州,問他有沒有興(xing) 趣,利用自己的專(zhuan) 業(ye) 所長,為(wei) 西安交大揚州科技園貢獻一份力。
在方曉平的引薦下,方翔結識了西安交大揚州科技園方麵的負責人。在了解到西安交大揚州科技園將會(hui) 設有快速製造中心後,方翔認為(wei) 自己多年來積累的模具知識,終於(yu) 可以派上用場了。
經過一番考察,西安交大揚州科技園開園時,方翔擔任了該園產(chan) 學研辦公室主任。
3D打印是一項先進的快速製造技術,在國外很流行。塑料廠模具行業(ye) 出身的方翔,在西安交通大學首次見到了3D打印機,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住了。方翔決(jue) 定,要在揚州第一個(ge) 引進3D打印機。
“3D打印首先要輸入數據,打印機根據輸入的數據,將要打印的物體(ti) 一層層打印出來。”方翔說,傳(chuan) 統的製造工藝采用的是組裝技術。“比方說製造茶杯,先製造罐體(ti) ,再製造把柄,再將兩(liang) 者粘合到一起。”而3D打印改變了這一傳(chuan) 統生產(chan) 方式。隻要輸入的數據正確,杯子可以一次性打印出來。3D打印對於(yu) 製造內(nei) 部結構複雜的產(chan) 品優(you) 勢明顯。
傳(chuan) 統模具行業(ye) 出身的方翔,看到了3D打印技術廣闊的市場前景:比如,一隻水龍頭管子裏有閥門,傳(chuan) 統工藝不可能一次性製造,隻得將兩(liang) 根管子拚接起來,在拚接的時候安裝閥門。3D打印技術能做到一次性將水龍頭水管生產(chan) 出來。可以顯著縮短模具開發周期,降低成本、減少開發風險。
方翔認為(wei) ,這是傳(chuan) 統的模具行業(ye) 做不到的,他願意把自己多年掌握的模具知識,與(yu) 時下最先進的高科技結合起來。
2012年5月,西安交大規模最大的3D打印機被快運到了揚州。有了這台機器,方翔的“3D打印店”就可以開張了。
潛心3D打印五亭橋開發 獲揚州首張3D發明專(zhuan) 利證書(shu)
“3D打印店”開張後,前來參觀的老板一批又一批,也有一些訂單,但產(chan) 業(ye) 的規模並沒有井噴式發展,問題出在哪呢?方翔動起了腦筋。他認為(wei) ,在產(chan) 品開發上,還要下足功夫。
他調研了揚州的旅遊用品市場,發現了一個(ge) 問題—揚州市場上缺乏一個(ge) 能讓旅遊者記得住的紀念品。能代表揚州的名片是什麽(me) ?五亭橋!想到這,方翔決(jue) 定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五亭橋,開發旅遊用品市場。
3D打印技術的前提是數據。五亭橋的數據從(cong) 何而來?方翔帶領他的團隊,在瘦西湖內(nei) 呆了一天,實地測量了五亭橋的各個(ge) 數據。“亭子有多高,長凳有多長,台階的坡度有多大,每一個(ge) 數據都仔細測量,回來後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縮放,得到了五亭橋的數據。”方翔說,他和他的團隊經過數月的努力,最終打印出了惟妙惟肖的五亭橋。
有了產(chan) 品,下一步就得開發市場了。方翔認為(wei) ,隻要把成本控製在一定範圍內(nei) ,3D打印版的五亭橋還是會(hui) 被市場認可的。
方翔和他的團隊利用3D技術打印出的五亭橋,已通過國家版權局的專(zhuan) 利認證。方翔告訴記者,“兩(liang) 個(ge) 月後,將領到專(zhuan) 利證書(shu) 。”而這將是揚州首張利用3D技術發明產(chan) 品的專(zhuan) 利證書(shu) 。
從(cong) 小就喜歡工業(ye) 機械 工作後癡迷於(yu) 模具設計
事實上,一直以“草根”自詡的方翔,出生於(yu) 書(shu) 香門第。他的父親(qin) 曾是揚州中學的一名化學老師,母親(qin) 則是鎮江的一名大家閨秀。
良好的家庭背景對少年方翔的影響很大。由於(yu) 父親(qin) 在其幼時過世,母親(qin) 便承擔起教育方翔的責任。母親(qin) 告誡他:“荒年餓不死手藝人”,希望他能學一門手藝。母親(qin) 的告誡給方翔指明了人生方向。從(cong) 小就對機械感興(xing) 趣的他,又遇上了特殊的年代。“我們(men) 那個(ge) 年代上學和現在不一樣,不是係統學習(xi) 數學、物理、化學知識,而是學習(xi) ‘農(nong) 業(ye) 基礎知識’、‘工業(ye) 基礎知識’。老師會(hui) 帶領同學們(men) 到田間地頭、參觀工廠。”
農(nong) 業(ye) 和工業(ye) 知識的學習(xi) 中,方翔又偏好工業(ye) 。“我從(cong) 小就喜歡機械,對工廠裏各種機器設備很感興(xing) 趣。”少年時代學習(xi) 的工業(ye) 基礎知識,為(wei) 方翔以後走上模具之路奠定了基礎。
1974年,方翔高中畢業(ye) 。特殊的年代,方翔沒能如願進入大學繼續學習(xi) ,而是進入了廣陵區一家集體(ti) 塑料廠當學徒工。在這家名為(wei) 塑料五廠的小廠裏,方翔從(cong) 一名學徒工升到副廠長的位置,隻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
這期間,方翔最愛去的地方就是市圖書(shu) 館,翻閱了大量關(guan) 於(yu) 模具設計材料。遇到自身無法解決(jue) 的難題,便會(hui) 向大學出身的師傅請教。方翔回憶說,那時上班很苦,每天會(hui) 加班到很晚,但從(cong) 未感到過疲倦。 方翔的刻苦得到了同事的肯定。一次,廠裏要生產(chan) 一套模具,沒有現成的圖紙。方翔對照國家的規範技術標準,一筆一畫將模具的圖紙勾勒了出來。拿到車間給工人師傅一看,師傅問:“你是哪個(ge) 大學畢業(ye) 的?”方翔笑笑說,沒上過大學。
一波三折終於(yu) 脫產(chan) 進修 學有所成多次主持單位技改
雖沒上過正規大學,但方翔的求學熱情依然不減。除了在工廠自學實踐外,他還渴望能有一次機會(hui) ,讓他再一次踏入校門,做一回學生。
1980年,在方翔參加工作六年後,機會(hui) 來了。此時他的身份是,塑料五廠的車間副主任。
1980年,揚州電大招生。上課地點定在了揚州汽修廠(亞(ya) 星的前身),參加學員多為(wei) 汽修係統內(nei) 部人員。經一番努力,作為(wei) 外係統人員的方翔持“外卡”,參加了脫產(chan) 學習(xi) 的電大培訓班。
參加電大的過程還一波三折。起初,廠領導不同意方翔去,理由是他已是廠裏的技術骨幹,脫產(chan) 學習(xi) 廠裏的生產(chan) 怎麽(me) 辦,遇到技術問題去問誰?方翔向領導打了包票,他可以利用晚上、周末的休息時間,回廠裏解決(jue) 技術難題。一番懇求下,才最終獲批。
不過,想要進入電大學習(xi) ,還要經過一輪PK。方翔至今都記得,當他從(cong) 廣播上聽到自己是在9000名報名者中考得第一名時,激動地從(cong) 椅子上跳了起來。#p#分頁標題#e#
在電大,方翔學有所成的同時,也收獲了愛情。“我太太是下放回來,她對機械知識一竅不通,一遇到難題就向我請教。”方翔說,一來二去他和太太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1983年,方翔電大畢業(ye) 了。回到工廠後,方翔很快升任副廠長。在副廠長的位置上,他帶領員工開展了一個(ge) 又一個(ge) 的技術攻關(guan) ,很快將一家小集體(ti) 企業(ye) 轉變為(wei) 大集體(ti) 企業(ye) 。在方翔的記憶中,最值得驕傲的是廠門口的那塊“國家中型企業(ye) ”的牌子。要知道,在那個(ge) 年代,揚州能夠稱得上“國家中型企業(ye) ”的沒幾家。
三年的理論學習(xi) ,方翔工作如虎添翼,先後在“中國模具製作”會(hui) 刊上發表了10多篇論文,1988年破格晉升為(wei) 中級職稱。
調任揚州鋁製品廠 改造國內(nei) 首條鋁噴霧罐生產(chan) 線
1991年,方翔調到了揚州鋁製品廠,也就是現在的揚州噴霧製品公司進行工作。當時,調他來的目的卻是為(wei) 了接手研究生產(chan) 線上一堆難以解決(jue) 的技術難題,而令方翔未想到的是,從(cong) 此他個(ge) 人的命運卻與(yu) 國內(nei) 首條進口鋁罐生產(chan) 線的興(xing) 衰相連。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揚州鋁製品廠是全國五大鋁製品廠之一,主要負責工業(ye) 用途的鋁製品生產(chan) 。“主要生產(chan) 的是用於(yu) 原料藥包裝的藥用鋁瓶。”方翔告訴記者,當時廠裏生產(chan) 藥用鋁瓶效益很好,國內(nei) 幾乎所有的大型藥廠都采購。 當時,摩絲(si) 等這類發用定型產(chan) 品在國外風靡一時,裝摩絲(si) 的容器是一種鋁製噴霧罐。“廠裏當時進行了調研,考慮到國內(nei) 市場的接受程度,按照每人每年用1瓶的量來計算,發現如果引進一條生產(chan) 線,每年的生產(chan) 能力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所以就覺得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從(cong) 1986年開始,鋁製品廠就開始從(cong) 西德引進了國內(nei) 首條“全自動整體(ti) 鋁質噴霧罐生產(chan) 線”,前後總投資達2000多萬(wan) 元,到1988年,該生產(chan) 線開始建成投產(chan) 。
由於(yu) 鋁製品廠是國內(nei) 第一家生產(chan) 這樣的鋁質噴霧罐的單位,當時,不少的采購商都從(cong) 全國各地趕來,幾乎每天都有采購商坐在廠裏,等待生產(chan) 出來的鋁質噴霧罐。
從(cong) 西德引進的這條全自動生產(chan) 線年生產(chan) 能力可達2070萬(wan) 隻鋁質噴霧罐。然而,自投產(chan) 後,每年隻能產(chan) 出幾百萬(wan) 隻,離達產(chan) 還有很長的距離。
“1991年我進廠後,首要任務就是對生產(chan) 線存在的問題加以改進,
希望能夠盡早達產(chan) 。”
方翔的到來,一定上程度彌補了生產(chan) 技術上的不足。
完成鋁質噴霧罐整體(ti) 工序,引進全自動整體(ti) 鋁質噴霧罐生產(chan) 線還不夠,工廠還從(cong) 法國引進了“精密注塑模具、氣閥組裝”生產(chan) 線。
“鋁質噴霧罐生產(chan) 線隻能製作瓶身,整個(ge) 噴霧鋁罐還需要關(guan) 鍵的氣閥,把瓶身和氣閥組裝到一起,才能算是組成了完整的一個(ge) 鋁質噴霧罐。”
就是在這條生產(chan) 線上,方翔利用在塑料模具上研究的經驗,發現精密注塑模具存在設計不合理。“當時和對方公司反映情況時,對方並不承認,後來我們(men) 把其不合理之處都指了出來,讓對方心服口服。”
一番較量後,對方承認了這一質量缺陷,並承諾可以把價(jia) 值24.68萬(wan) 馬克注塑模具免費返還修理,同時還賠償(chang) 了價(jia) 值18.08萬(wan) 馬克的設備和零件。
經過一年努力,年產(chan) 量達到了1000萬(wan) 隻,和以前相比翻了一番,達到了產(chan) 量的最高峰時期,但噴霧罐生產(chan) 線上的核心問題始終未能得到解決(jue) ,終究還是沒有實現達產(chan) 目標。
“為(wei) 了攻克國內(nei) 配套這一難關(guan) ,專(zhuan) 門去了大連理工大學等高校拜訪專(zhuan) 家學者,遺憾的是當時他們(men) 都還沒見過這種生產(chan) 線。”方翔說。
力推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化 已經在汽配件等多個(ge) 行業(ye) 應用
在模具行業(ye) 中摸爬滾打數十年,直到認識到3D打印時,他敏感地意識到,這項技術將是具有劃時代意義(yi) 的技術創新,不僅(jin) 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更能改變整個(ge) 行業(ye) 的生態。因此,在他的鑽研努力下,揚州第一次引進了3D打印技術。
方翔心中一直有一個(ge) 願望:希望把這種先進的生產(chan) 技術產(chan) 業(ye) 化。為(wei) 了將這一技術推廣出去,方翔率領他的團隊走進企業(ye) 上門介紹。 2012年7月20日,本報以《揚州製造嚐試‘快速成型’》為(wei) 題,首次向揚州市民披露了3D打印技術的神秘麵紗。
方翔告訴記者,本報的報道發出後,一批接一批的企業(ye) 老板到西安交大揚州科技園參觀。他們(men) 均對這種先進的製造技術表示出了濃厚的興(xing) 趣,也因此贏得了不少訂單。
“單筆最大的訂單來自保來得,一筆‘打印費’7000元,最大的訂單量來自一汽配生產(chan) 企業(ye) ,用3D打印技術生產(chan) 了幾十個(ge) 零配件。”
去年底,“江蘇省牙刷行業(ye) 協會(hui) ”成立大會(hui) 在杭集召開,方翔在會(hui) 場向與(yu) 會(hui) 的牙刷企業(ye) 的老總們(men) 詳細介紹了3D打印的來源、方法、優(you) 勢及成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牙刷的把柄常換常新,不斷更換模具是一件很麻煩的事,而3D打印能夠很快地解決(jue) 。”
由於(yu) 3D打印的產(chan) 品以克為(wei) 單位計算價(jia) 格,成本高昂。不過方翔也承認,隨著3D打印技術的越來越成熟,成本一定會(hui) 得到控製,揚州3D打印的春天終將會(hui) 到來。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