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yu) 人類來說,隨著礦物燃料的日漸枯竭,如何利用核能成了一個(ge) “想說愛你不容易”的棘手問題。其實,在利用核能的領域,核裂變反應還有一個(ge) 孿生兄弟,那就是核聚變反應。近日,美國一個(ge) 名為(wei) “國家點火裝置”的核聚變實驗裝置實現了“核聚變過程中釋放能量大於(yu) 消耗能量”,這在核聚變的研究方麵是一個(ge) 重要的成果,同時也讓人們(men) 可以放眼展望更加清潔、高效、安全的核能應用新紀元。
核聚變反應原理簡單實現很難
既然核聚變是核能應用領域的未來,我們(men) 就要知道什麽(me) 是核聚變,它同核裂變有怎樣的關(guan) 係。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ti) 物理研究所的張振博士對本報記者解釋說:“核裂變反應是通過物理反應令核燃料的原子核(重核)發生分裂,形成兩(liang) 個(ge) 新的原子核(輕核),而核聚變則是反其道而行之,是由兩(liang) 個(ge) 輕核(分別是氫原子和氘原子)融合到一起形成一個(ge) 重核(氦原子),並在融合的過程中放出能量。”
雖然聽上去簡單,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核聚變的難度是相當大的。張振介紹了核聚變反應的三個(ge) 重要條件:“我們(men) 用打火機點燃某物,需要達到燃點物品才能被點燃。進行核聚變也需要達到臨(lin) 界點才會(hui) 發生。首先是溫度,前麵提到的美國這個(ge) 核聚變實驗裝置中,他們(men) 用上百條激光對靶丸進行加溫來獲得核聚變所需要的高溫和高壓;其次是反應器中反應物的密度,因為(wei) 原子發生融合反應是一個(ge) 小概率事件,所以想進行核聚變反應,需要在反應器中注入高密度的反應物,並約束在一個(ge) 較小的體(ti) 積內(nei) ,這樣才有可能發生融合反應;最後,如果反應器中的氫原子核和氘原子核隻是簡單地碰撞還不足以完成融合反應,需要克服原子核之間的電磁力,當原子核之間的距離小到它們(men) 之間相互吸引的核力大於(yu) 相互排斥的電磁力時,才能產(chan) 生核聚變反應。”
此外,如何為(wei) 反應物氫原子和氘原子提供一個(ge) 安全的“約會(hui) ”地點也非常重要。“因為(wei) 核聚變反應所需要的溫度相當高,在現實中沒有任何物質能夠承受融合反應發生時上億(yi) 度的高溫。目前可控核聚變主要有兩(liang) 種方式,一種是慣性約束核聚變,一種是磁約束核聚變。我們(men) 在EAST(東(dong) 方超環)核聚變實驗中使用的是後者,利用磁場來約束超高溫的反應物,讓它在環形的反應容器內(nei) 部運動而不會(hui) 接觸反應容器。”
未來能源的新希望
“現在核聚變反應所麵臨(lin) 的最大問題在於(yu) 能源的成本問題。目前"東(dong) 方超環"項目等離子體(ti) 存在時間能夠達到1000秒左右,不過這1000秒的反應時間中所產(chan) 生的能量還不足以抵消試驗中所消耗的能源成本。如果核聚變反應所產(chan) 生的能源還不如消耗的能源多,那麽(me) 它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仍很遙遠。”張振介紹說,此次美國的核聚變實驗結果之所以被學界廣泛關(guan) 注,正是因為(wei) 這意味著核聚變反應已經朝著實用化邁出了第一步。“同核裂變相比,核聚變的優(you) 勢首先在於(yu) 同質量的核原料所釋放的能量是核裂變所不能比擬的;其次在核燃料的取得上,氫、氘這兩(liang) 種物質的獲取和加工也比放射性的鈾和鈈容易得多;最後,核聚變反應後產(chan) 生的核廢料經過無害化處理後基本上對人類和大自然不會(hui) 帶來負麵影響,這也大大優(you) 於(yu) 核裂變反應產(chan) 生的高放射性核廢料。因此不管怎麽(me) 看,核聚變反應都將是未來人類能源領域的發展方向。”
據張振介紹,目前,由多個(ge) 國家共同開發的ITER(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項目組已經大膽地預測,在2040年前後,熱核反應將會(hui) 在能源領域投入商業(ye) 運營。到那時,以核聚變為(wei) 核心的核電站將會(hui) 為(wei) 人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提供能源支持。而在未來,隨著研究的深入和科技的進步,核聚變反應堆也會(hui) 小型化,代替內(nei) 燃機成為(wei) 各種交通工具的動力源。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