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首批三個(ge) 產(chan) 業(ye) 技術路線圖正式發布,勾勒出了我市新的產(chan) 業(ye) 轉型方向。除汽車、移動互聯網傳(chuan) 統強勢產(chan) 業(ye) 之外,時下熱門的3D打印產(chan) 業(ye) 也躋身“三大產(chan) 業(ye) ”之中。在目前3D打印產(chan) 業(ye) “技術與(yu) 市場鎖定”尚未形成的情況下,我市率先製定3D打印產(chan) 業(ye) 技術路線圖,展現出成都搶先布局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魄力及敢為(wei) 人先的創新精神。
“作為(wei) 引領第三次工業(ye) 革命的3D打印技術必將在未來發揮重要作用。”參與(yu) 3D打印技術路線圖製定的負責人表示,發展3D打印技術,最關(guan) 鍵的意義(yi) 在於(yu) 前瞻性戰略布局,而成都已具備了一定的發展基礎,“具有提前介入的發展潛力。”
我國3D打印業(ye) 成都走在前列
目前,3D打印技術已應用為(wei) 生產(chan) 玩具,中國正在研製萬(wan) 元左右的3D打印機,旨在提高學生的動手創新能力。
在醫學領域,成都在人工心髒、人工血管、傷(shang) 口和護理修複材料等生物材料的3D生物打印實踐中積累了豐(feng) 富經驗。
在航空領域,成都使用3D打印技術製造齒輪、飛機起落架以及發動機葉片等零部件。
預計明年,“成都造”金屬3D打印機將會(hui) 研發成功,這將是全球範圍內(nei) 首台金屬3D打印機。
今年4月,成都成立了西部地區首個(ge) 3D打印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聯盟,覆蓋產(chan) 學研一係列產(chan) 業(ye) 鏈;今年7月,西部首個(ge) 3D打印設計體(ti) 驗中心成立開放,市民可免費參觀體(ti) 驗3D打印技術。
基礎夯實 3D打印技術進入多項應用領域
據悉,目前世界範圍的3D打印技術應用更多是利用激光技術的塑料、玩具等生產(chan) 模式,工業(ye) 應用還在起步階段,與(yu) 國內(nei) 其他城市均處於(yu) 起跑線上的成都,憑借創新優(you) 勢和技術優(you) 勢,在應用領域的發展基礎夯實,並不斷拓展。
航空航天、汽車、醫療器械和軍(jun) 工製造等是3D打印技術的主要工業(ye) 應用領域,成都晚報記者從(cong) 成都市科技局獲悉,相對而言,當前成都在這幾個(ge) 主要應用領域積澱了相當的技術基礎,特別在航空關(guan) 鍵零部件再製造、金屬材料等領域具有比較突出的優(you) 勢。借助成飛集團等在航空領域的領先技術應用以及成都新材料產(chan) 業(ye) 的雄厚基礎,目前成都航空航天裝備製造業(ye) 也已將3D打印技術應用得較為(wei) 充分,機翼渦輪上的葉片修複等均已采用打印出的產(chan) 品。
在高校和企業(ye) 合作的生物醫藥領域,成都也有重大突破。除了用3D技術打印出來的人造骨骼和人造牙齒已應用於(yu) 臨(lin) 床醫療外,對皮膚、肌肉、血管片段等人體(ti) 組織的“打印”也已經進入研究階段。日前,華西醫院醫學轉化項目正式入駐成都高新區天府生命科技園。
應用於(yu) 生物醫藥領域:逆轉病程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再生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康裕建教授介紹,3D生物打印技術能夠實現組織器官再造的個(ge) 體(ti) 化和高度相容性,為(wei) 組織器官功能恢複提供了新的手段。“目前我們(men) 已經在人工心髒、人工血管、傷(shang) 口和護理修複材料等生物材料的3D生物打印實踐中積累了豐(feng) 富經驗”,康裕建教授表示, 3D生物打印技術——產(chan) 學研合作平台將啟動前瞻性創新產(chan) 品研發,涉及體(ti) 內(nei) 骨骼材料、護理康複材料、官腔替代材料等六大類研究,一旦發現突破,將迅速推向應用。發展迅速 成都“搶跑”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當前,發展3D打印技術的熱度已在全球升溫,3D打印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稱為(wei) 將引領第三次工業(ye) 革命的技術。成都將3D打印產(chan) 業(ye) 列入重大產(chan) 業(ye) 技術路線圖的首批名單,顯露出了這座城市“搶跑”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搶先布局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的勃勃雄心。
從(cong) 產(chan) 業(ye) 鏈角度分析,3D打印技術包括用於(yu) 掃描和建立模型軟件、用於(yu) 打印的原材料(如樹脂、陶瓷、鈦合金、鋼等)、打印設備以及市場應用等四大主要環節。而軟件設計、新材料研發及市場應用,均是成都的優(you) 勢所在。資料顯示,成都高新機械工程學院和材料工程學院等,在數據分層軟件、成型軟件等領域已積累了一定的研究開發和人才培養(yang) 成果;四川大學和西南交大則在3D打印應用技術方麵有實踐經驗;材料在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鏈條中是最關(guan) 鍵的環節,而新材料產(chan) 業(ye) 又正是成都的優(you) 勢主導產(chan) 業(ye) 。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第八屆歐洽會(hui) 上,成都微積三維科技有限公司簽約攜手擁有全球頂尖3D打印技術的德國企業(ye) ,將在西部設立首個(ge) 高端3D技術產(chan) 品應用和創新中心,在兩(liang) 家院校開設首個(ge) 3D打印人才班;且已啟動與(yu) 富士康在內(nei) 的多家在川企業(ye) 的合作談判,未來或能夠為(wei) 在川企業(ye) 精密定製生產(chan) 線機械手、汽車零部件等。
正在研發金屬3D打印機:全球首台
“成都有望在年內(nei) 出產(chan) 國內(nei) 第一台產(chan) 業(ye) 化金屬3D打印設備,未來將撬動萬(wan) 億(yi) 市場。”成都真火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已開始探索金屬3D打印設備產(chan) 品。該設備將完全實現本土化,主要應用在高端工業(ye) 領域,預計明年,“成都造”金屬3D打印機將會(hui) 研發成功,這將是全球範圍內(nei) 首台金屬3D打印機。
前景廣闊 3D打印布局邁入實質性階段
今年,西部地區首個(ge) 3D打印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聯盟已落戶成都,作為(wei) 3D打印產(chan) 業(ye) 集群協同創新的公共平台,該聯盟將以成都市的製造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由高等院校、材料研發企業(ye) 和機構、工業(ye) 設計企業(ye) 、科研院所、3D打印服務應用提供商等“抱團”聯動,將從(cong) 材料製造、航空應用、軍(jun) 工製造等產(chan) 業(ye) 鏈高端環節率先突破,依托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協同開展金屬材料、熱源裝備、係統集成等項目的聯合攻關(guan) 。
接下來,我市將以5719廠為(wei) 主體(ti) ,正式啟動成都3D打印產(chan) 業(ye)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時5719廠分別與(yu) 四川有色科技集團、成都真火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大學簽署協同創新意向協議,將依托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協同開展金屬材料、熱源裝備、係統集成等項目的聯合攻關(guan) 。根據協議,聯盟成員將通過開展產(chan) 業(ye) 集群協同創新,力爭(zheng) 突破一批核心關(guan) 鍵技術、掌握一批自主知識產(chan) 權、形成一批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品,實現成都3D打印產(chan) 業(ye) 的全鏈突破。
記者了解到,中國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聯盟已與(yu) 成都雙流縣達成意向,擬共同出資5億(yi) 在雙流建設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向成都及周邊地區的電子、汽車、機械設備等企業(ye) 推廣3D打印技術。 3D打印“百億(yi) 元”蛋糕:成都搶位
今年5月,在北京召開的2013世界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大會(hui) 上,中國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聯盟秘書(shu) 長、亞(ya) 洲製造業(ye) 協會(hui) 首席執行官羅軍(jun) 說,中國有望在近年躍升為(wei) 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場——隻需3年左右,其產(chan) 值將從(cong) 目前的約10億(yi) 元人民幣增長到100億(yi) 元。而成都率先布局3D產(chan) 業(ye) ,劍指“百億(yi) 元”蛋糕,利用“成都創新”和“成都造”的顯著優(you) 勢或將能夠實現搶位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