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3D新聞

第三次工業革命與當代中國:3D打印重組世界

星之球科技 來源:搜狐2013-11-08 我要評論(0 )   

3D打印(3D Printing)技術,又稱添加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技術。根據美國材料與(yu) 試驗協會(hui) (ASTM)2009年成立的添加製造技術子委員會(hui) F42公布的定義(yi) ,添加製造...

        3D打印(3D Printing)技術,又稱“添加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技術。根據美國材料與(yu) 試驗協會(hui) (ASTM)2009年成立的添加製造技術子委員會(hui) F42公布的定義(yi) ,“添加製造”技術是“一種與(yu) 傳(chuan) 統的材料去除加工方法相反的,基於(yu) 三維數字模型的,通常采用逐層製造方式將材料結合起來的工藝,同義(yi) 詞包括添加成型、添加工藝、添加技術、添加分層製造、分層製造,以及無模成型”。不過,為(wei) 與(yu) 現下流行的“3D”概念相契合,人們(men) 又為(wei) 該技術起了一個(ge) 更通俗的名字——“3D打印”,其內(nei) 容涵蓋了產(chan) 品生命周期前端的“快速原型”(Rapid Prototyping)、全生產(chan) 周期的“快速製造”(Rapid Manufacturing),以及其他所有添加工藝、技術、係統類別和應用。“3D打印”和“添加製造”這兩(liang) 種稱謂,均表示同一概念。自1984年Charles Hull製作出第一台3D打印機以來,3D打印技術曆經了近30年的發展,正逐步成為(wei) 最有生命力的先進製造技術之一,其主要特點有:

 

  第一,設計製造一體(ti) 化。由三維模型直接驅動,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設計、製造的一體(ti) 化,這是三維打印技術的一個(ge) 最顯著特點。

 

  第二,高度柔性。添加製造技術不受零件的形狀和結構的任何約束,使複雜模型的直接製造成為(wei) 可能。

 

  第三,縮短新產(chan) 品的研製周期,降低研發成本。三維打印技術可以自動、直接、快速、精確地將設計思想轉換成真實的產(chan) 品模型,從(cong) 而可以對正處於(yu) 設計階段的產(chan) 品做出快速評價(jia) 、修改及功能試驗,這樣既有效地縮短了產(chan) 品的研發周期,又降低了經濟損耗。

 

  3D打印原理:

  所謂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wei) 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ti) 的技術。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數字技術材料打印機來實現的。這一成型過程不再需要傳(chuan) 統的刀具、夾具和機床就可以打造出任意形狀。它可以自動、快速、直接和精確地將計算機中的設計轉化為(wei) 模型。

 

  3D打印機采用分層加工,迭加成型方式來“造型”,會(hui) 將設計品分為(wei) 若幹薄層,每次用原材料生成一個(ge) 薄層,再通過逐層疊加獲得3D實體(ti) 。這一點它與(yu) 噴墨打印機工作方法十分類似,3D打印是一層一層地印,而噴墨打印機是一條直線一條直線地噴,通過若幹直線的疊加形成圖像。它通過對計算機中三維軟件的識別,進行STL(三角網格格式)轉換,再結合切層軟件確定擺放方位和切層路徑,並進行切層工作和相關(guan) 支撐材料的構造。

 

  最後使用噴頭將固態的線型成型材料加熱成半熔融狀態之後擠出來,和支撐材料自下而上,一次一層的構鑄成最終實體(ti) 。簡單地說,可以理解為(wei) 軟件把物體(ti) 分成若幹個(ge) 橫截麵,而三維打印機將這些橫截麵一次一層的沉澱、堆積,最終形成我們(men) 所需的實體(ti) 。

 

  3D打印簡史:

  1986年,Charles Hull開發了第一台商業(ye) 3D印刷機。

  1993年,麻省理工學院獲3D印刷技術專(zhuan) 利。

  1995年,美國ZCorp公司從(cong) 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唯一授權並開始開發3D打印機。

  2005年,市場上首個(ge) 高清晰彩色3D打印機Spectrum Z510由ZCorp公司研製成功。

  2010年11月,世界上第一輛由3D打印機打印而成的汽車Urbee問世。

  2011年6月6日,發布了全球第一款3D打印的比基尼。

  2011年7月,英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台3D巧克力打印機。

  2011年8月,南安普敦大學工程師開發出世界上第一架3D打印的飛機。

  2012年11月,蘇格蘭(lan) 科學家利用人體(ti) 細胞首次用3D打印機打印出人造肝髒組織。 3D打印的意義(yi) 和影響:

 

  以3D打印技術為(wei) 典型代表的新型製造技術成為(wei) 引領未來製造業(ye) 變革的重要技術之一,該技術有可能從(cong) 根本上改變生產(chan) 組織方式。3D打印技術是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完成一係列數字切片,並將這些切片的信息傳(chuan) 送到3D打印機上,後者采用分層加工、疊加成形,即將連續的薄型層麵堆棧起來,直到一個(ge) 固態物體(ti) 成型。其工作原理與(yu) 普通打印機基本相同,與(yu) 計算機連接後,通過計算機控製把“打印材料”一層層疊加起來,最終把計算機上的藍圖變成實物。

 

  新型製造技術的單個(ge) 產(chan) 品生產(chan) 成本與(yu) 大規模生產(chan) 的單位產(chan) 品成本的無差將顛覆傳(chuan) 統的規模經濟理論。大規模產(chan) 品生產(chan) 優(you) 勢的削弱使得中小企業(ye) 甚至個(ge) 體(ti) 企業(ye) 家變得更具有競爭(zheng) 力,並使集約式的生產(chan) 模式向著分布式生產(chan) 的方向發展。此外,新型製造技術可以極大地釋放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創新經濟商業(ye) 模式成為(wei) 可能。一台筆記本計算機和一個(ge) 3D打印機便可完成產(chan) 品的製造,同時將導致勞動力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會(hui) 越來越小,新興(xing) 國家的低勞動力成本優(you) 勢將急劇下降。靠廉價(jia) 勞動力獲得大量就業(ye) 崗位的新興(xing) 國家,可能又要將這些崗位拱手讓給發達國家,並改變世界產(chan) 業(ye) 格局。

 

  3D打印技術的現狀及未來前景: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裏,3D打印業(ye) 界進入了高度活躍期,與(yu) 3D打印相關(guan) 的新聞和概念頻頻出現在公眾(zhong) 視野中,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眾(zhong) 開始了解3D打印。事實上,3D打印技術和3D打印機在一些歐美發達國家的應用已經相當普遍。

  近期全球第一本全麵講述3D打印技術及其應用的圖書(shu) ——《3D打印:從(cong) 想象到現實》,根據多年來對3D打印技術及其產(chan) 業(ye) 發展的研究成果,該書(shu) 作者從(cong) 不同層麵和角度為(wei) 讀者描述了3D打印的技術原理、曆史和現狀、廣泛應用、未來前景以及困難與(yu) 挑戰。根據本書(shu) 介紹,我們(men) 可以從(cong) 以下幾方麵來理解3D打印的現狀及未來前景:

 

  第一,3D打印已蔓延至日常生活的每個(ge) 角落。

  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3D打印機已不再是設計師和科學家的專(zhuan) 屬機器,它已經從(cong) 實驗室和工廠逐漸走出來,走進學校和家庭,與(yu) 我們(men) 每個(ge) 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關(guan) 。3D打印的衣服和鞋子已經多次出現在全球各大時裝展,3D打印的餅幹和蛋糕已經成為(wei) 一些家庭餐桌上最受歡迎的小點心,3D打印的咖啡桌和個(ge) 性家具頗受年輕人的喜愛,而在自行車和汽車等交通工具的設計中也越來越多地體(ti) 現出3D打印元素。從(cong) 小朋友的“喜羊羊”牙刷和定製玩具,到父母的立體(ti) 婚紗照,再到爺爺奶奶的助聽器和義(yi) 齒,3D打印讓家庭中的每個(ge) 成員都感到驚喜並從(cong) 中受益。正如書(shu) 中所描繪的,3D打印技術正在遵循三步走的發展路線,逐漸從(cong) 打印物體(ti) 外形過渡到打印物體(ti) 內(nei) 部構成,最終發展到可以打印物體(ti) 的高級功能和行為(wei) 的階段,因此我們(men) 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每個(ge) 人都可以在家中打印可通話的手機、爬來爬去的迷你機器人,以及其他新奇好玩的電子產(chan) 品。

 

  第二,3D打印將波及各行各業(ye) 。

  3D打印這種新式製造方法將使你的工作方式發生巨大改變,也許變得更有效率,也許變得更困難,作者針對這一趨勢在書(shu) 中列舉(ju) 了很多有代表性的案例。如果你是一位中學老師,當你帶著花費數小時用3D打印製作的恐龍化石或者喜馬拉雅山模型來到教室,這堂課一定會(hui) 令你的學生們(men) 印象深刻;如果你是一位資深醫生,當你將帶著使用3D打印機製造的與(yu) 患者身體(ti) 完美匹配的骨骼或者心髒瓣膜走進手術室時,整個(ge) 醫療界必定為(wei) 之振奮;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工作者,利用3D掃描和3D打印技術快速複製那些脆弱、不可觸碰的珍貴文物,那麽(me) 繁冗細致的考古研究工作必將事半功倍;如果你是一位藝術品設計師,使用3D打印技術實現你的設計,此時自然界中那些美妙複雜的曲線和外形都不再遙不可及,人們(men) 的審美標準也會(hui) 大幅提升。然而,如果你是一位立體(ti) 雕刻大師,那麽(me) 3D打印出的作品會(hui) 使你自歎不如;如果你擁有一間模型製作工廠,3D打印技術極有可能使你的業(ye) 務量大幅縮水。諸如此類,3D打印必將影響各行各業(ye) 的工作模式,或者增強很多行業(ye) 的生命力,或者導致某些行業(ye) 走向消亡。

 第三,3D打印將催生眾(zhong) 多新機會(hui) ,同時也帶來很多新挑戰。

  如前所述,一些傳(chuan) 統行業(ye) 將受到3D打印技術的衝(chong) 擊而逐漸萎縮,然而我們(men) 必須意識到3D打印同樣會(hui) 催生大量前所未有的行業(ye) 和巨大機遇。最顯而易見的機會(hui) 就是,隨著廉價(jia) 家用3D打印機需求的增長,其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包括零配件製造、打印材料等行業(ye) )也會(hui) 進入高速發展期。更重要的機會(hui) 在互聯網領域,圍繞3D打印會(hui) 出現越來越多的電子商務模式,例如在線3D打印服務、個(ge) 人定製設計製造服務、共享3D打印模型小區以及麵向雲(yun) 製造的3D打印網絡。與(yu) 互聯網類似,移動信息平台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也為(wei) 某些簡單易用卻十分有趣的3D打印增值服務提供了理想的應用推廣平台。還有就是基於(yu) 3D打印的實體(ti) 商業(ye) 模式將迅速成長,例如遍布大街小巷和旅遊景點的3D打印店與(yu) 3D打印照相館。

  然而,我們(men) 必須認識到在3D打印創造無數新機會(hui) 的同時,它也帶來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挑戰:3D打印行業(ye) 的人才培養(yang) 問題,現有設計軟件與(yu) 3D打印的不匹配問題,3D打印物品的版權和知識產(chan) 權糾紛問題,以及3D打印設備和3D打印產(chan) 品的質量安全問題,還有就是3D打印產(chan) 品對公共安全和環境構成的威脅,等等。這些問題迫切需要3D打印業(ye) 界人士、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者、法律工作者以及公共事務管理者通過共同努力來解決(jue) 。

 

  第四,3D打印將改變現有產(chan) 業(ye) 結構,衝(chong) 擊中國經濟模式。

  毋庸置疑,3D打印將創造新的商業(ye) 模式,改變現有的產(chan) 業(ye) 結構,對世界經濟產(chan) 生巨大影響。最近一段時間,主要發達國家紛紛開始布局,陸續出台了相關(guan) 政策和投資發展計劃,大力發展3D打印產(chan) 業(ye) ,旨在占領新工業(ye) 革命的前沿陣地。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3年2月“國情谘文”中多次提及3D打印,並籌劃建立3D打印國家創新中心,旨在提升美國製造業(ye) 的競爭(zheng) 力。從(cong) 歐美各國最新的太空探索計劃中,也可以看到對3D打印技術相關(guan) 項目的巨額資助。

 

  同時應該指出,3D打印技術將會(hui) 給中國產(chan) 業(ye) 經濟帶來一些直接的負麵影響。首先,隨著中國製造業(ye) 勞動力成本上漲,基於(yu) 3D打印技術和互聯網平台的全球雲(yun) 製造模式將體(ti) 現出更廉價(jia) 、更快捷並且更綠色環保的優(you) 勢,這將有可能部分取代現有的中國製造模式。其次,3D打印的廣泛應用使得整個(ge) 產(chan) 品研發過程都可以在企業(ye) 內(nei) 部進行,這將使研發周期縮短並且很好地保護了設計方案。然而,對於(yu) 大量依靠模仿而生存且缺乏原創設計力量的中國微小企業(ye) 來說,這無疑是一個(ge) 沉重的打擊。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國北京、西安、成都和武漢等城市,政府已經陸續開始著手對3D打印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進行布局和規劃,從(cong) 設備研發、軟件設計、材料製備和技術服務等眾(zhong) 多環節全麵鼓勵發展3D打印產(chan) 業(ye) ,相信中國能夠把握此次製造業(ye) 轉型改革機遇,成為(wei) 世界3D打印產(chan) 業(ye) 強國。

 

  綜上所述,3D打印時代已經到來,我們(men) 的生活、工作以及思考方式都會(hui) 為(wei) 之改變,世界經濟產(chan) 業(ye) 格局也將受其影響。因此我國必須及早謀劃,更好應對,以免被動落後。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