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以色列企業(ye) Camtek(交易代碼:CAMT)日前對外確認,該公司正在發展電路板3D打印機(Circuit Board 3D Printer),或將成為(wei) 世界上首個(ge) 批量生產(chan) 電路板3D打印機的公司。隨著Camtek於(yu) 21日正式宣布該項技術,其今年以來表現平平的股價(jia) 突然從(cong) 22日開始持續發力,22日、25日、26日僅(jin) 三個(ge) 交易日累計漲幅就接近150%,同期漲幅居於(yu) 納斯達克成分股之首。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雖然該項技術將在3D打印行業(ye) 具有領先地位,但總體(ti) 而言,其實現絕非“異常困難”。除Camtek外,還有規模更小的公司也掌握了相關(guan) 技術,並計劃推出產(chan) 品。未來決(jue) 定電路板3D打印機能否大規模量產(chan) ,並取得良好盈利的更多將是“成本因素”,能真正降低生產(chan) 成本比重的企業(ye) 將擁有強大的競爭(zheng) 力。
3D電路板印刷市場存商機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印製電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是非常重要的電子部件,是電子元器件的支撐體(ti) ,也是電子元器件電氣連接的提供者。由於(yu) 它采用電子印刷術製作,故被稱為(wei) “印刷”電路板。而3D打印技術將使PCB完成“質的飛躍”,相關(guan) 領域的商機十分廣闊。
資料顯示,Camtek是一家致力於(yu) 設計、開發和製造自動光學檢測係統的以色列公司,在印製電路板領域也處於(yu) 領先地位。Camtek21日確認,正準備進入3D打印行業(ye) ,其正在研製的商用電子電路板3D打印機已經接近完成,很可能在明年年初就投入市場。據悉,這將是電路板印刷行業(ye) 首創的3D打印機。
據外媒報道,Camtek對電路板3D印刷以及其采用的綠色噴射技術(GreenJet)前景展望非常樂(le) 觀。Camtek預計,未來其打印機市場的年收入可能將達到6億(yi) 至7億(yi) 美元,而其今年第三季度總收入約為(wei) 2000萬(wan) 美元。Camtek表示,綠色噴射技術將完全取代目前在PCB製造中使用的傳(chuan) 統上漆、幹燥、曝光和顯影過程。綠色噴射將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一步到位的數碼阻焊層沉積係統,“隻需按下一個(ge) 按鈕,阻焊層被高精度噴射,從(cong) 而實現零間隙阻焊膜的沉積。在縮短製造時間和降低成本的同時,綠色噴射滿足了新的、更高密度設計的挑戰,這意味著具有更小焊接腳和更嚴(yan) 格的公差”。
成本因素決(jue) 定產(chan) 品前景
分析人士指出,生產(chan) 3D電路板打印機在技術上並非十分困難,在首家企業(ye) 投產(chan) 後將有更多的企業(ye) 投入量產(chan) ,但目前更為(wei) 關(guan) 鍵的是成本問題。從(cong) 目前的數據分析和推測,3D電路板打印機的費用仍將較高,如果未來成本不能有顯著降低,該領域或在近期持續停留在實驗和推廣階段。
早在2011年,著名科技雜誌《Wired》就撰文指出:“在兩(liang) 年內(nei) 3D打印機將能夠打印出電路板。”目前來看,其預言已成為(wei) 現實。幾乎與(yu) Camtek同時,另一家規模更小的美國企業(ye) Cartesian也通過運用EX技術,成功研製出電路板3D打印機。
據悉,該款打印機名為(wei) The EX 3D printer。Cartesian表示,如同當年3D打印機的出現從(cong) 根本上改變了人們(men) 對實物製造的思維方式一樣,如今希望這款專(zhuan) 門用來打印具有3D效果的電路板的打印機也能徹底改變人們(men) 對電子領域的傳(chuan) 統看法。
據Cartesian介紹,其工作原理非常簡單。“雖然它也是通過兩(liang) 個(ge) 類似於(yu) 普通打印機的墨盒在基質上打印出圖像,但它們(men) 噴出的不是墨而是兩(liang) 種不同的特殊化學物質。當這兩(liang) 種物質混合時,便會(hui) 發生化學反應產(chan) 生出銀納米粒子,從(cong) 而在基質上留下銀色的圖像,從(cong) 而迅速地創建出電路板。”
目前,Cartesian公司正在經過不斷試驗和改進來擴大電路板基質的選用範圍,力求使The EX 3D printer能夠適用於(yu) 所有的材質表麵。同時,該公司也正在極力同製造商和銷售商商量合作事宜。如果進展順利,預計從(cong) 明年八月份該機器便可開始在全球範圍內(nei) 大量銷售,預售價(jia) 為(wei) 1499美元。但有分析人士指出,該售價(jia) 遠遠高於(yu) 消費者和業(ye) 內(nei) 的承受力,在目前階段可能更多仍隻是“奢侈品”和“嚐試品”。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