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工信部近日發布數據顯示,2013年前三季度,我國電子信息產(chan) 品對外貿易保持較快增長,領先於(yu) 同期全國外貿增長水平,為(wei) 帶動我國整體(ti) 外貿增長發揮了積極作用。1-9月,電子信息產(chan) 品進出口總額9796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5.4%,增速高於(yu) 同期全國商品外貿總額增速7.7個(ge) 百分點,占全國外貿總額的32.0%。其中,出口5691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4.6%,高於(yu) 全國外貿出口增速6.6個(ge) 百分點,占全國外貿出口額的35.2%,對全國外貿出口額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4%。進口4105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6.5%,高於(yu) 全國外貿進口增速9.2個(ge) 百分點,占全國外貿進口額的28.4%,對全國外貿進口額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9.1%。
進口方麵,電子器件、通信設備、電子儀(yi) 器設備和家電行業(ye) 呈增長態勢,進口額分別為(wei) 2352、355、319和154億(yi) 美元,增長49.9%、31.9%、8.8%和95.8%;計算機、電子元件、電子材料和廣播電視設備進口同比下降,進口額分別為(wei) 444、391、57和31億(yi) 美元,降幅分別為(wei) 9.6%、42.7%、16.1%和56.3%。進口額前五位的產(chan) 品分別是:集成電路(1753億(yi) 美元,27.9%)、液晶顯示板(375億(yi) 美元,4.3%)、手持式無線電話用零件(243億(yi) 美元,35.9%)、硬盤驅動器(120億(yi) 美元,-29.9%)和印刷電路(101億(yi) 美元,-5.7%)。
成本優(you) 勢讓國內(nei) 各大彩電廠商甚至是三星、LG都轉向京東(dong) 方,而讓原本向中國市場供應32英寸以上麵板產(chan) 品的日韓公司業(ye) 績集體(ti) 遭遇“滑鐵盧”。數據顯示,今年4月,奇美、LGD出貨增長停滯,三星和友達分別出現11%和5%的下滑,京東(dong) 方液晶麵板出貨則出現45%的逆勢增長,其合肥第6代線和北京第8代線的電視麵板出貨量當月達80萬(wan) 片。華星光電麵板很大程度上由內(nei) 部消化,去年10月其麵板出貨量達130萬(wan) 片。長虹[微博]、海爾、海信[微博]、康佳、創維[微博]、TCL這六大彩電廠商對本地麵板的采購率在2011年第四季度為(wei) 5%,2012年第一季度上升到11%,目前還在持續上升。
同時,京東(dong) 方和華星光電第8.5代線的先後達產(chan) ,進一步提高了中國液晶麵板的供應。DisplaySearch公布最新報告顯示,今年9月,華星產(chan) 品出貨占世界市場份額為(wei) 9.5%,已超越夏普成為(wei) 全球第五;其中32寸產(chan) 品出貨為(wei) 全球第一,同時在中國內(nei) 地市場成為(wei) 第二大液晶麵板供應商。
目前,以北京京東(dong) 方、深圳華星光電、昆山龍騰、上海天馬、南京熊貓為(wei) 代表的中國平板顯示產(chan) 業(ye) 快速崛起,在短短3年間已在全球客觀形成韓國、日本和中國的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格局。
但是,由於(yu) 西方、日本各國液晶電視銷量下降,全世界的平板顯示產(chan) 業(ye) 麵臨(lin) 一場錯綜複雜的競爭(zheng) 局麵。
之前,液晶麵板製造的上遊技術全依賴進口,此次新開業(ye) 的液晶中心將包含生產(chan) 、研發和營銷功能,這意味著此後國內(nei) 液晶產(chan) 業(ye) 將結束液晶原料進口的現狀。隨著中國第8代液晶麵板線產(chan) 能陸續釋放和擴張,預計近期中國液晶麵板產(chan) 業(ye) 將超過日本,從(cong) 而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液晶麵板製造基地。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