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3D新聞

3D打印:空間太陽能技術新拐點

激光製造商情 來源:工控中國2013-12-16 我要評論(0 )   

 在陽光充足的地球靜止軌道上,每平方米太陽能能產(chan) 生1336瓦熱量。如果在這一區域部署一條寬度為(wei) 1000米的太陽能電池陣環帶,假定其轉換效率為(wei) 100%,那麽(me) ,它在一年中接收...

   太陽能成為(wei) 全世界關(guan) 注焦點

  在陽光充足的地球靜止軌道上,每平方米太陽能能產(chan) 生1336瓦熱量。如果在這一區域部署一條寬度為(wei) 1000米的太陽能電池陣環帶,假定其轉換效率為(wei) 100%,那麽(me) ,它在一年中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通量差不多等於(yu) 目前地球上已知可開采石油儲(chu) 量所包含能量的總和。在這個(ge) 綠色新能源時代,世界各國紛紛把焦點鎖定在太陽能領域。

  

  早在1968年,美國科學家彼得·格拉賽就提出了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原型,是一個(ge) 太陽能發電衛星(SPS),由大型聚光麵鏡、大麵積太陽能電池陣和微波發射器等組成。隨後美國航空航天局投入大量經費,並做出了1979年SPS基準係統,該係統由60個(ge) 5吉瓦的衛星組成,設計容量共300吉瓦,可滿足美國三分之二的電力需求。除了美國,日本和歐盟也相繼展開對太陽能領域的探索。2009年,日本宣布以三菱公司為(wei) 主的集團將在2030~2040年間建設世界第一個(ge) 吉瓦級商業(ye) SPS係統,總投資額將超過200億(yi) 美元。而歐盟則提出了“太陽帆塔”計劃。中國也不甘落後,從(cong) 2011年起啟動對空間太陽能電站關(guan) 鍵技術的研究,計劃在2030年發射空間太陽能電站的“測試版”係統,並在2050年實現商用。但這些涉及空間太陽能領域的國家在探索過程中,都遇到一個(ge) 共同的強敵——成本。

  

  成本成為(wei) 發展空間太陽能強敵

  成本問題已經是製約空間太陽能電站發展更主要的因素。曆史上,美國在該領域數次折戟,都與(yu) 預算太高有關(guan) 。包括日本在內(nei) 的多國科學家都在認真研究空間太陽能,但成本問題始終是阻礙這一技術向前發展並推廣至商用階段的障礙。據中國國內(nei) 有關(guan) 專(zhuan) 家估算,建設一個(ge) 空間太陽能發電站需要耗資3000億(yi) 至1萬(wan) 億(yi) 美元。以一個(ge) 1吉瓦量級的空間太陽能電站為(wei) 例,假設壽命為(wei) 30年,總發電量大約為(wei) 2400億(yi) 千瓦時,以目前的地麵太陽能電價(jia) 計算,其所獲得的收益不超過400億(yi) 美元。

  

  3D打印成為(wei) 空間太陽能技術發展新拐點

  3D打印近些年發展迅速,態勢喜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將3D打印技術帶入航空領域,隻要把3D打印機送入太空,直接在空間軌道上生產(chan) 太陽能電池板,將大幅壓低成本。不僅(jin) 如此,飛行器裝載量也將減少10倍,重量減少50%-80%,令運輸成本也大幅下降,這將為(wei) 空間太陽能創造前所未有的性價(jia) 比。

  

  3D打印的出現和應用同空間太陽能發展完美的融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方麵表示,目前已對SpiderFab3D機器人打印機提供了投資,預計再過3至5年就可以被送入太空。

  

  編後語: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越走越遠,3D打印機的出現更是成為(wei) 全球空間太陽能技術發展的拐點,讓空間太陽能商用成為(wei) 可能。或許未來的空間太陽能電站,不僅(jin) 可以設在地球靜止軌道上,也可以設置在太空中的其他地方,作為(wei) 人類太空飛行器的中途能源補給站。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