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金屬鈑金新聞

美國“再工業化”傳遞經濟戰略意圖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國新聞網2013-12-19 我要評論(0 )   

年終歲末,中國美國經濟學會(hui) 在複旦大學舉(ju) 行美國經濟發展問題研討會(hui) ,美國再工業(ye) 化成為(wei) 與(yu) 會(hui) 教授和專(zhuan) 家熱門議題之一。2007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引發了20世紀30年代以來...

       年終歲末,中國美國經濟學會(hui) 在複旦大學舉(ju) 行“美國經濟發展問題”研討會(hui) ,美國“再工業(ye) 化”成為(wei) 與(yu) 會(hui) 教授和專(zhuan) 家熱門議題之一。2007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引發了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yan) 重的全球金融災難和世界經濟衰退,迫使美國調整經濟發展戰略,了解美國“再工業(ye) 化”目標,對解構未來經濟走勢具有借鑒和啟發意義(yi) 。

 

    目標:新層麵的回歸

    1900年,美國實現工業(ye) 化,20世紀80年代完成現代化進程。但從(cong) 20世紀80年代初起,由於(yu) 放鬆了對金融市場的宏觀監管,虛擬經濟惡性膨脹,2007年爆發次貸危機。2009年初,美國開始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同年12月,公布《重振美國製造業(ye) 框架》,2011年6月和2012年2月,相繼啟動《先進製造業(ye) 夥(huo) 伴計劃 》 和 《 先 進 製 造 業(ye) 國 家 戰 略 計劃》,實施“再工業(ye) 化”。

 

    中國現代國際關(guan) 係研究院副研究員張茂榮等認為(wei) ,美國政府提出“ 再 工 業(ye) 化 ” 旨 在 達 到 “ 一 石 數鳥”效果:短期刺激經濟複蘇、緩解嚴(yan) 重失業(ye) 緩和社會(hui) 矛盾;中期結構調整,培育新的增長動力,促進經濟再平衡;長期目標是抓住新一輪 產(chan) 業(ye) 革 命 之 機 , 謀 劃 戰 略 主 導權,重塑國家競爭(zheng) 優(you) 勢。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陳寶森認為(wei) ,美 國 “ 再 工 業(ye) 化 ” 與(yu) “ 製 造 業(ye) 回歸”是奧巴馬上台以來大力推動並已初見成效的一項經濟戰略,跨國公司海外製造業(ye) 已出現回歸美國的初步跡象。

 

    中國社科院亞(ya) 太研究院院長李向陽認為(wei) ,美國經濟最困難時期已經度過。不過,不少教授和專(zhuan) 家指出,美國經濟仍存在諸多製約因素。比如債(zhai) 務問題積重難返;財富分配不公,失業(ye) 率仍高,貧富差距拉大;金錢深刻影響政治進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3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將從(cong) 上年的2.8%降至1.6%。清華大學高級研究員周世儉(jian) 預測,美國經濟將繼續溫和增長。

 

    美國“再工業(ye) 化”,包括調整、提升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結構及競爭(zheng) 力和發展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兩(liang) 條主線。陳寶森的觀點 是 , 美 國 製 造 業(ye) 並 沒 有 衰 落 ,2010年美國製造業(ye) 產(chan) 出近1.8萬(wan) 億(yi) 美元,稍稍領先於(yu) 中國,比日本製造業(ye) 產(chan) 出高2/3,是德國製造業(ye) 產(chan) 出的三倍,仍是世界最大的。2011年,美 國 製 造 業(ye) 產(chan) 量 創 曆 史 紀 錄 , 比1990年高六倍。美國製造業(ye) 的主要問題是就業(ye) 崗位在減少,成因主要是國內(nei) 生產(chan) 自動化和勞動成本過高,迫使美國大公司將產(chan) 業(ye) 轉移到國外。1970年,在美國全部7000萬(wan) 就業(ye) 崗位中,在製造業(ye) 就業(ye) 者近1700萬(wan) ,占25%。到2012年,在美國13370萬(wan) 就業(ye) 崗位中,在製造業(ye) 就業(ye) 者隻有1190萬(wan) ,僅(jin) 占9%。美國政府鼓勵“製造業(ye) 回歸”以來,已出現某些製造業(ye) 回歸美國跡象。但專(zhuan) 家們(men) 一致認為(wei) ,美國“再工業(ye) 化”主要目標是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發展先進製造業(ye) 。比如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美國“十大增長最快的工業(ye) ”之一。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3D打印技術或許具有蒸汽機或電話相似的時代意義(yi) ,很可能預示新的工業(ye) 革命正在到來。

 

    實施:五個(ge) 領域並進

    首先,大力發展生物技術和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預測,2030年人類將進入生物經濟時代。數據顯示,到2012年,美國轉基因農(nong) 作物麵積已達8000萬(wan) 公頃,約占全球轉基因農(nong) 作物麵積1.67億(yi) 公頃的47.9%,美國94%的大豆、93%的玉米和88%的棉花已是轉基因的。2012年4月,美國政府公布的《國家生物經濟藍圖》提出五大戰略目標,其核心是強化未來生物經濟基礎,增加糧食產(chan) 量,繼續主導世界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

 

    其次,繼續開發信息技術和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美國信息技術已居世界領先地位,2011年由廣告支持的互聯網“生態係統”創造了5300億(yi) 美元產(chan) 值和提供了510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互聯網已成為(wei) 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之一。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認為(wei) :“美國的開放與(yu) 創新文化將使其在信息時代居於(yu) 核心地位,在信息時代,網絡即使不能完全取代也會(hui) 補充等級權力。”

 

    第三,不斷研發新材料。20世紀中葉以來,作為(wei) “發明之母”和“產(chan) 業(ye) 糧食”的新材料層出不窮、日新月異,人類進入一個(ge) “材料革命”的新時代。在美國政府的統計中,礦業(ye) 與(yu) 農(nong) 業(ye) 、林業(ye) 、牧業(ye) 、漁業(ye) 等同屬自然資源類。美國自然資源豐(feng) 富、開發技術先進。但是,長期以來,美國開發和利用資源的政策是先外後內(nei) 。例如,美國曾大量從(cong) 中東(dong) 和中國進口能源和稀土,保護國內(nei) 相關(guan) 資源。與(yu) 此同時,美國不斷研發新材料。美國物理學家米爾斯等預計,“不久後,工程師們(men) 將在分子層麵設計和製造出新的材料,極大地提高產(chan) 品質量和減少浪費。”新材料與(yu) 3D打印技術結合起來“將對世界經濟產(chan) 生巨大影響”。

 

    第四,開發清潔和可再生能源。武漢大學張彬教授等深刻分析了美國開發清潔和可再生能源所采取的政策和進展。2009年9月,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廳、國家經濟委員會(hui) 和科技政策 辦 公 室 聯 合 發 布 《 美 國 創 新 戰略———推動可持續增長和高質量就業(ye) 》,提出以發展清潔能源技術和產(chan) 業(ye) 為(wei) 核心,依靠創新確保美國經濟高速、持續的增長。水力壓裂技術和水平鑽井技術的采用,加快了美國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進程。2010年美國已取代俄羅斯成為(wei) 世界第一天然氣生產(chan) 大國。到2013年10月美國原油產(chan) 量超過原油進口,這主要是由於(yu) 國內(nei) 頁岩油開采量的持續增加和石油消量保持相對平衡。隨著國內(nei) 油氣產(chan) 量增加和成本下降,美國鋼鐵、化工和有色金屬冶煉等能耗較多產(chan) 業(ye) 在世界市場重獲競爭(zheng) 優(you) 勢。國際能源機構預測,到2020年前後,美國可能取代沙特阿拉伯成為(wei) 世界第一大產(chan) 油國,到2035年美國將再次實現能源獨立。

 

    最後,從(cong) 陸地向海洋和太空擴展。在1981年召開的國際宇航聯合會(hui) 第32屆大會(hui) 上,陸地、海洋、大氣層和外層空間分別被稱人類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環境。

 

    海洋麵積占地球表麵積71%,是多種資源的寶庫,全球石油和天然氣蘊藏量的70%以上集中在海洋。海洋還是全球交通命脈。美國從(cong) 向北極擴展到實施兩(liang) 洋戰略,從(cong) 主要自中東(dong) 進口石油到重點開發美洲海洋油氣資源,都是為(wei) 了控製海洋資源和海上運輸線。美國國防部一份反思美國如何在21世紀維持世界霸權的文件認為(wei) ,控製海洋的能力是維持美國世界霸權地位的重要因素。

 

    自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踏上月球以來,美國航空航天技術一直處於(yu) 世界領先地位。美國軍(jun) 用和民用技術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美國開發太空,不僅(jin) 要尋找適合人類活動的新空間、開發太空資源,而且要保持空中軍(jun) 事優(you) 勢。俄羅斯負責國防工業(ye) 的副總理羅戈津2013年6月在出席名為(wei) “成為(wei) 強國:俄羅斯安全的保障”會(hui) 議上指出:“華盛頓苦心研究全球閃電戰構想已逾十年,其核心是使用非核武器在一小時內(nei) 對地球上任何地點實施打擊。”為(wei) 實現這一目標,美國在已有11艘航母的基礎上,到21世紀中葉還要建造十艘海上航母和太空母艦,這將對人類安全構成巨大威脅。#p#分頁標題#e#

 

    專(zhuan) 家認為(wei) :

    中美互補大於(yu) 競爭(zheng)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按匯率計算,2012年中國G D P為(wei) 82270億(yi) 美元,相 當 美 國G D P 156840億(yi) 美 元 的52 .5%。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商務部貿易與(yu) 經濟合作研究院和美國國際戰略問題研究中心共同研究的課題《中美經貿關(guan) 係的未來十年》報告預測,2022年中國G D P將達到17萬(wan) 億(yi) 美元,相當美國G D P21.1萬(wan) 億(yi) 美元的80.6%。但是,中國仍處在工業(ye) 化中後期和全球產(chan) 業(ye) 鏈的中後端。中國如何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加快工業(ye) 化、現代化進程呢?在此次“美國經濟發展問題”研討會(hui) 上,武漢大學陳繼勇教授和河北大學侯珺然研究員等總結和提出如下幾點啟示和對策建議。

 

    發揮企業(ye) 創新主體(ti) 作用

    企業(ye) 是微觀經濟的基礎、是開發新產(chan) 品的主體(ti) 和參與(yu) 兩(liang) 個(ge) 市場競爭(zheng) 的主力軍(jun) 。美國企業(ye) 擁有專(zhuan) 利多和核心競爭(zheng) 力強等優(you) 勢,因此,控製了國內(nei) 外高端產(chan) 業(ye) 、產(chan) 品和關(guan) 鍵零部件市場。在2012年世界500強中,美國132家跨國公司的全球銷售額相當於(yu) 美國進出口總額的兩(liang) 倍,美國仍是經濟全球化受益最多的國家,美國企業(ye) 是實施“再工業(ye) 化”的主導力量。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guan) 係,主要是理順政府和企業(ye) 的關(guan) 係。政府要加強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製定和實施,加強宏觀調控、加強市場活動監管、加強各類公共服務提供,建設法製政府和服務型政府。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指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zheng) 有序的市場體(ti) 係,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的基礎。必須加快形成企業(ye) 自主經營、公平競爭(zheng) ,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ti) 係,著力清除市場壁 壘 , 提 高 資 源 配 置 效 率 和 公 平性。”關(guan) 於(yu) 技術創新,要“建立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和機製,強化企業(ye) 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ti) 地位”。企業(ye)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有效參與(yu) “兩(liang) 個(ge) 市場”的合作與(yu) 競爭(zheng) 。

 

    增加用好研發投資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hui) 技術創新中心2013年3月發表題為(wei) 《發明與(yu) 移動經濟》的報告顯示,美國研發投資占本國G D P的2.8%,奧巴馬政府提出將這一比例提高到3%。最重要的美國產(chan) 學研既分工又合作,有效安排和利用研發投資。美國聯邦政府所屬720家實驗室主要進行基礎研究;美國3500所大學都有研究所或實驗室,既從(cong) 事基礎研究又與(yu) 企業(ye) 密切合作、研發新產(chan) 品;30多萬(wan) 家企業(ye) 主要把科技成果轉化生產(chan) 力、開發新產(chan) 品。

 

    2012年中國研發投資占本國G D P的1.97%,但基礎研究占比和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都低於(yu) 美國等發達國家。2013年10月全國人大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中國基礎研究僅(jin) 占全國研發投資的5%,而美國這一比例高達18.97%。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姚建年指出:“基礎研究是提升原創能力,實現可持續創新驅動的根本。”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吳曉靈提出:“在基礎學科和基礎研究上,國家財政要舍得花錢、舍得養(yang) 人,讓潛心科研者的生活可以達到合理水平。”發達國家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70%至80%,而中國僅(jin) 為(wei) 31 .6%。無論是研發投資占G D P之比還是基礎研究實力和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中國都要大力增強和提高,從(cong) 而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澆灌人才生根土壤

    全球技術移民的40%、全球“明星科學家”的62%和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的70%集中在美國。2007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以來,全球投資移民、技術移民和留學生仍源源不斷地流向美國。據統計,2007-2008學年在美國高校的國際學生達62.4萬(wan) ,比上學年增加37%,2011-2012學年達到76萬(wan) ,2012-2013學年達到82萬(wan) 。現代新加坡的奠基人李光耀認為(wei) ,美國經濟上在世界處於(yu) 主導地位的一個(ge) 重大原因是,“美國人會(hui) 讓你在美國和他們(men) 在海外的跨國公司替他們(men) 工作”。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中國人力資源總量已達4200萬(wan) 人,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我國也是流失頂尖人才最多的國家。2012-2013學年在美國高校的中國留學生達23.6萬(wan) ,占28 .7%。據美國科學基金會(hui) 統計,過去30年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最多的是中國學生,其中90%留在美國。新華社記者2013年6月3日援引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負責人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學和工程領域滯留率平均達87%。這位負責人指出,當前國際人才競爭(zheng) 越發激烈,“人才戰爭(zheng) ”硝煙漸起。可喜的是,2012年中國出國留學回歸人數達27 .29萬(wan) ,有七成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和創業(ye) ,形成“史上最大回國潮”。

 

    美國是世界最大發達國家和最大市場,中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和正在成為(wei) 最大市場,兩(liang) 國經濟互補性仍大於(yu) 競爭(zheng) 性,擴大和深化中美互補互利合作仍有很大潛力。美國實施“再工業(ye) 化”戰略,中國加快工業(ye) 化、現代化進程,兩(liang) 國都在努力向綠色低碳經濟轉型,中美在開發和利用清潔和可再生能源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加強合作,形成人與(yu) 自然、人與(yu) 環境和諧發展,不僅(jin) 造福兩(liang) 國人民,而且將為(wei) 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推進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