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一台3D打印機將被發送到空間站。這台3D打印機是NASA指定加州的Made in Space公司專(zhuan) 門開發的,明年,NASA將對這台打印機進行測試,希望它能夠在空間站上製造指定的工具和材料,更及時地滿足宇航員的需要。
“我們(men) 要送往空間站的3D打印機,將是有史以來第一台在外太空運行的3D打印機。”美國航空航天局馬歇爾飛行中心3D打印項目經理Niki Werkheiser說:“這隻是邁向‘星際迷航’中那種萬(wan) 能複製機場景的第一步。”Werkheiser介紹了3D打印機可能如何被用於(yu) 國際空間站上,並給出了在國際空間站上3D打印機可以提供的零配件的幾個(ge) 例子。
這台3D打印機將是第一次在微重力環境中運行,所以它的體(ti) 積要足夠小,這樣才能放進微重力科學手套箱內(nei) 。
NASA希望能夠在空間站上打印一些工具和零件,這樣貨運飛船就不需要再運送齒輪之類的東(dong) 西。飛行控製員可以把複雜零件的CAD文件上傳(chuan) 到空間站打印出來。然後由一名宇航員在將其組裝起來,或者修複損壞的齒輪,甚至可以組裝納米衛星。 “我們(men) 一開始主要打印塑料材質的物品,但以後將會(hui) 逐漸轉移到金屬或其它類型的材料上。”Werkheiser說。
在未來超越地球軌道的深空飛行任務中比如登陸火星,宇航員出發後將很難再得到有效的補給。這樣3D打印技術在宇宙飛船中就變得非常重要。“對於(yu) 空間站來說,(3D打印技術)能降低風險,減少成本,提高效率。”Werkheiser說。“對於(yu) 長期的勘探任務來說,這是絕對的關(guan) 鍵技術。"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