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術原指增材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技術中的一種,現在普遍被用來描述增材製造行業(ye)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3D打印技術就已經出現,現今走過近30個(ge) 年頭。在較長的發展曆程中,3D打印由於(yu) 技術、經濟等因素的限製,沒有對現有生產(chan) 模式產(chan) 生質的改變,而進入2012年之後,隨著美國一係列製造業(ye) 振興(xing) 計劃的宣布,3D打印作為(wei) 其中製造業(ye) 振興(xing) 的新技術而備受關(guan) 注,由一個(ge) 冷門的名詞變得家喻戶曉。
眾(zhong) 所周知,3D打印技術已經幾乎遍布了所有領域,並且已經在開始改變人們(men) 的生活方式了。人們(men) 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看見很多利用3D打印技術生產(chan) 的物件。由於(yu) 3D打印可以極大的提高製造效率和精度,同時更加節能省成本,因此如今看來,3D打印已經在消費電子業(ye) 、航空業(ye) 、汽車製造業(ye) 、生物醫學以及個(ge) 性化消費品等領域,成功進行了商業(ye) 化應用。
中國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聯盟秘書(shu) 長羅軍(jun) 表示,我國去年的3D打印市場雖然隻有3億(yi) 元人民幣左右,但是隨著各地政府開始重視以及資本、企業(ye) 的投入加大,3D打印產(chan) 業(ye) 在未來3年的國內(nei) 市場規模可達到100億(yi) 元。目前,3D打印正在全國遍地開花,成為(wei) 各地政府爭(zheng) 搶的“香餑餑”。同時,LuxResearch對全球3D打印市場的預測表明,作為(wei) 一個(ge) 能使用於(yu) 從(cong) 個(ge) 體(ti) 化治療到無人機在內(nei) 的各種應用的技術,3D打印的市場將從(cong) 2012年的7.77億(yi) 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84億(yi) 美元。
今年5月底,在北京舉(ju) 辦的世界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大會(hui) 上,國內(nei) 外眾(zhong) 多代表就3D打印技術發展趨勢、產(chan) 業(ye) 化、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結合等議題展開討論。其中,青島市市長表示包括海爾集團在內(nei) 的多個(ge) 當地企業(ye) ,已經在積極開展3D打印技術方麵的科研和應用工作。
作為(wei) 譽滿國際的家電企業(ye) ,海爾集團近年來發展方向早已趨於(yu) 多元化。而3D打印近年來也顯現出產(chan) 業(ye) 化趨勢,因此,家電行業(ye) 想要突破家電模具製造的發展,要加強創新研發並開拓產(chan) 業(ye) 化商業(ye) 化路徑,進軍(jun) 3D打印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中國製造第一人
將海爾從(cong) 一個(ge) 地方小廠打造成一個(ge) 營收過千億(yi) (2012年整個(ge) 集團收入約1600億(yi) 元)的家電巨頭,張瑞敏堪稱“中國製造第一人”。
現在互聯網時代,張瑞敏期許為(wei) “隱形巨人”,這是與(yu) 阿裏集團的馬雲(yun) 、騰訊馬化騰、百度李彥宏這些“顯形”的網絡巨子對比的提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浪潮浩浩蕩蕩,席卷了所有產(chan) 業(ye) 。作為(wei) 家電業(ye) 龍頭的海爾,也沒能幸免。“這幾年我關(guan) 注得最多的就是互聯網。”張瑞敏表示。
12月9日,阿裏集團宣布對海爾旗團旗下海爾電器(HK:01169)進行總額為(wei) 28.22億(yi) 元港幣的投資。有人認為(wei) 海爾將放棄製造業(ye) ,向服務業(ye) 尤其是現代物流服務業(ye) 轉型。
張瑞敏認為(wei) ,這是外界的一種誤讀:海爾不是放棄製造業(ye) ,而是換一種思維,用“互聯網思維”做製造業(ye) 。互聯網思維而非互聯網工具,這是張瑞敏與(yu) 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大佬的最大不同之處。他甚至也迥異於(yu) 其合作夥(huo) 伴馬雲(yun) ,馬雲(yun) 強調“互聯網工具”,認為(wei) 傳(chuan) 統行業(ye) 觸網的最佳模式是諸如淘寶、天貓合作,利用電商渠道以及網絡營銷即可。
張瑞敏的這一提法與(yu) 小米科技的雷軍(jun) 類似,隻是兩(liang) 者賦予的內(nei) 涵略有差別,雷軍(jun) 強調生態鏈打造,張瑞敏則強調製造業(ye) 的管理。
張瑞敏的“互聯網思維”包含兩(liang) 個(ge) 層麵:一是並行生產(chan) ,即消費者、品牌商、工廠、渠道、上遊供應商利用互聯網技術全流程參與(yu) ;二是經營用戶而非經營產(chan) 品,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模式是以產(chan) 品為(wei) 中心,未來製造業(ye) 需要通過自己的產(chan) 品找到用戶,與(yu) 用戶互動,了解用戶的需求,然後確定新品開發,周而複始。
從(cong) 家電製造企業(ye) 到一家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企業(ye) ,海爾正在張瑞敏的領導下進行一場互聯網時代的大遷徙。
除了製造業(ye) 的“互聯網思維”,張瑞敏領導下的海爾還在嚐試無燈工廠(無人工廠)、虛擬製造、3D打印等製造業(ye) 的前尚技術。目前,海爾集團已經在沈陽等地試建無燈工廠,未來會(hui) 投入洗衣機等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
互聯網時代,製造業(ye) 前景不被看好,張瑞敏卻認為(wei) 這是製造業(ye) 最好的時代,互聯網對於(yu) 任何產(chan) 品來說,將超過電的意義(yi) :電發明後,保存食物的櫃子變成冰箱,後來大部分裝備都變成電器;互聯網之後,大部分裝備都將變成網器。
海爾推出過中國最早的一台“3D打印機”
對於(yu) 製造在未來海爾的體(ti) 係裏是個(ge) 什麽(me) 角色?張瑞敏表示,我們(men) 內(nei) 部自己定的5個(ge) 字:智能無人化。首先,無人化,無人化就不用依靠這麽(me) 多人,自動化程度很高;第二,智能,智能是效率很高。智能也是個(ge) 性化製造、設計產(chan) 品很快,但是生產(chan) 出來的東(dong) 西不是千篇一律。
在過去的經驗裏,自動化就是規模化,與(yu) 個(ge) 性化相悖,智能化能克服這一點。
張瑞敏說個(ge) 性化應該是個(ge) 永遠的目標,它包括兩(liang) 個(ge) 層麵:第一個(ge) 層麵,模塊式的個(ge) 性化,去年(2012年)“光棍節”海爾賣的電視,你自己來選擇,你想要什麽(me) 顏色隨便選。當時海爾電視收到了一萬(wan) 多個(ge) 訂單,電視並不是我們(men) 的優(you) 勢產(chan) 品。現在又開始定製空調;
個(ge) 性化的第二個(ge) 層麵是,一對一生產(chan) 。模塊式的個(ge) 性化是初級階段,一對一的個(ge) 性化是高級階段。初級階段現在就可以實現了,高級階段還需要等待各種技術成熟之後才能實現,比如3D打印。
對於(yu) 如何看待3D打印以及未來十年以後能否普及,張瑞敏表示這個(ge) 很難說,至少我覺得應該是向這個(ge) 方向發展的。海爾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推出過中國最早的一台3D打印機,我們(men) 最早叫激光衝(chong) 印機。當時主要用於(yu) 打印模件,沒問題的時候再去開模。 1999年,江澤民總書(shu) 記到海爾視察時,看了後覺得很新奇,他也沒見過。這是個(ge) 什麽(me) 東(dong) 西?用激光衝(chong) 印機衝(chong) 印一台冰箱,和真件一模一樣的。
3D打印現在受到很多製約,有人發言說永遠不可能。我覺得它是可以發展的,但有兩(liang) 個(ge) 問題:一是前端材料可不可以隨心所欲,比如是不是放上一些粉末就能打印出來一個(ge) 玻璃杯?打印瓷器完了打印金屬件,材料問題怎麽(me) 解決(jue) ?
二是如何和消費者的需求結合在一起。材料即使可以滿足需求,但是價(jia) 格太高了也不行。我覺得在小孩子的塑料玩具上可以先嚐試,小孩兒(er) 玩具塑料很多,年輕的家長都是80、90後,自己設計出來,會(hui) 很有成就感。先發展起來之後,再進入其他領域。
一百多年前福特發明流水線,開啟了規模化生產(chan) ,是一種進步,未來搞3D打印,回歸個(ge) 性化生產(chan) ,是不是一種倒退?
對此,張瑞敏說:“我感覺這就像哲學上的否定之否定:一開始就是小作坊,然後變成流水線,這是第一次否定;但現在這個(ge) 3D打印,是否定之否定,它和原來那個(ge) 小作坊又是不一樣了。好比你開小商店,後來變成大連鎖,再變成千家萬(wan) 戶的電商,但和之前的小商店完全不一樣。我覺得它是一種進步。”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