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軍工航天新聞

國產超精密加工光學組件應用於殲-20光電瞄準係統

星之球激光 來源:光電論壇2014-01-24 我要評論(0 )   

1月18日,一架編號為(wei) 2011的全新殲-20在網上曝光。首飛時隔三年,從(cong) 2001和2002直接跳躍到2011,或許意味著殲-20的研發進入了一個(ge) 新階段。 幾張不甚清晰的照片顯示,2011...

       1月18日,一架編號為(wei) 2011的全新殲-20在網上曝光。首飛時隔三年,從(cong) 2001和2002直接跳躍到2011,或許意味著殲-20的研發進入了一個(ge) 新階段。

  幾張不甚清晰的照片顯示,2011號機一改“黑絲(si) 帶”墨綠色塗裝,采取了類似美國F-22的灰色隱身塗料。

  綜合坊間多位分析人士的意見,2011號機在外觀上,至少有10處與(yu) 殲-20前兩(liang) 架驗證機不同。其中尤為(wei) 引人矚目的有三點——一是整體(ti) 式座艙蓋內(nei) 加裝加強框,二是機頭下方安裝有黃色EOTS傳(chuan) 感器(可能為(wei) 預留位置),三是進氣口結構出現了明顯變化。

  航空專(zhuan) 家們(men) 認為(wei) ,2011號機的這些改進,對於(yu) 殲-20而言,少數是對前兩(liang) 架驗證機不成熟設計的調整,但是總體(ti) 而言,隱身性、機動性、發動機效率和航空電子係統,均獲得了不同程度的完善。

  “下巴”處為(wei) 何掛著黃色物體(ti) ?EOTS賦予殲-20一雙“紅外千裏眼”

  在2011號機機頭的“下巴”部位,相對於(yu) 2001和2002號機,出現一個(ge) 惹眼的黃色物體(ti) 。這很快讓人聯想到F-35“下巴”掛著的光電瞄準係統(EOTS——Electro-Optical Targeting System)。

  據了解,F-35的EOTS窗口,由7塊表麵鍍膜的藍寶石晶片組成,可提供360度全向視野。EOTS擁有前視紅外搜索與(yu) 跟蹤功能,能夠強化飛行員的遠距離態勢感知能力。“不僅(jin) 可以用來探測空中目標,還能‘抓住’地麵目標。它對地麵目標的紅外成像可放大4 倍,還能引導激光製導武器,打擊地麵目標。”

  如今,殲-20裝備了EOTS,或許說明它不僅(jin) 能爭(zheng) 奪製空權,也是對地打擊的個(ge) 中好手。

  “EOTS光學窗口的共形光學組件,加工難度極高,需要用到超精密磨床,目前隻有極少數國家徹底解決(jue) 了加工問題,而且技術對中國嚴(yan) 格保密。”因此,殲-20身上出現EOTS的蹤影是一件令人驚訝的事。

  不過去年1月,國防科大創新團隊自主研製的磁流變和離子束兩(liang) 種超精拋光裝備,創造了光學零件加工的亞(ya) 納米精度,通過國家權威部門驗收。“這一成果,使我國成為(wei) 繼美、德之後第三個(ge) 掌握高精度光學零件製造加工技術的國家。”

  1納米有多長?相當於(yu) 一根頭發絲(si) 直徑的1/80000。亞(ya) 納米有多長?小於(yu) 1納米!納米精度被譽為(wei) 超精密加工技術“皇冠上的明珠”。20世紀90年代,我國大多采用“手工+機械拋光”的傳(chuan) 統加工技術,無法進行大口徑、高精度、複雜麵形的光學零件加工。國防科大精密工程創新團隊在李聖怡教授率領下,經過20多年頑強拚搏,突破重重技術瓶頸,自主研製出磁流變、離子束兩(liang) 種超精拋光裝備,創造出我國光學零件加工領域的亞(ya) 納米精度。

  近3年來,該團隊先後與(yu) 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單位合作,推動我國空間光學、高端裝備製造發展,自主研製出兩(liang) 大類7個(ge) 型號的磁流變和離子束拋光機床,取得了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該團隊先後獲得科技部重大科技專(zhuan) 項頒發的“突出貢獻獎”和“突出成果獎”。

  在亞(ya) 納米精度加工技術的幫助下,殲-20完全可能長出一雙“紅外千裏眼”。

座艙蓋加框走回頭路?穿蓋彈射、隱身、減重三不誤

  當三年前2001號殲-20橫空出世時,它那科幻拉風的一體(ti) 化座艙蓋,與(yu) F-22的座艙蓋如出一轍,引發大麵積的“點讚”潮。

  不過,2011號機的座艙蓋,又出現了一個(ge) 加強框。此舉(ju) 貌似“倒退”,不少人將其理解為(wei) “走回頭路”,並且表達了失望的情緒。

  “其實,你隻要仔細看看美國F-35戰機的座艙蓋,會(hui) 發現與(yu) 2011號的如出一轍。”在宋心之的提醒下,記者仔細觀察了2011與(yu) F-35的座艙蓋照片,發現兩(liang) 者的加強框,都是埋在座艙蓋玻璃裏麵,而它們(men) 的座艙蓋玻璃,其實和F-22與(yu) 2001號機一樣,都是一整塊的。

  2011采用的,其實是穿蓋彈射整體(ti) 變厚度座艙蓋,這實則是當下最先進的戰機座艙蓋了。

  “這種整體(ti) 式座艙蓋,前麵的風擋部位加厚,而艙蓋部分減薄,兩(liang) 者的厚度不同。”宋心之告訴記者,這麽(me) 做,除了減輕重量以外,主要是為(wei) 了實現穿蓋彈射。

  與(yu) 傳(chuan) 統的拋蓋彈射不同,穿蓋彈射以座椅頂端尖錐直接穿透座艙蓋,讓飛行員逃生。穿蓋彈射的最大優(you) 點是一個(ge) “快”字,據悉,在低空複雜姿態下,穿蓋彈射從(cong) 飛行員啟動彈射手柄到救生傘(san) 張滿的時間不大於(yu) 3秒。“從(cong) 飛機上跳傘(san) 逃生是十萬(wan) 火急,每0.1秒都非常寶貴。”宋心之說。

  “沒有加強框的一體(ti) 式座艙蓋太厚了,沒法穿透,所以F-22才用拋蓋彈射。而且它的重量太大,殲20付不起這個(ge) 代價(jia) 。”宋心之又補充道,“而且無框一體(ti) 式座艙蓋的壽命太短,據說F-22每隔18個(ge) 月就得換個(ge) 座艙蓋,實在太難養(yang) 了。”

  記者注意到,2011號機與(yu) F-22一樣,座艙蓋表麵鍍了層金黃色的膜,雷達波難以穿透座艙蓋。這樣一來,那個(ge) 加強框就不會(hui) 影響隱身性能。

  標配的渦扇-15依舊無蹤影?依靠新款俄製心髒,或能進行有限超音速巡航

  在國內(nei) 多家軍(jun) 事論壇中,熱心軍(jun) 迷製作出照片對照圖,顯示了2011號機的其它改進,包括——主翼動作筒縮小、垂直尾翼切尖、背部傘(san) 艙改進,而且腹鰭向後延伸,同時發動機尾噴管縮短,幾乎完全被腹鰭遮擋。

  其中腹鰭與(yu) 尾噴管的改進,顯然能增強後機身的雷達與(yu) 紅外隱身性能。

  而進氣道的改變則更為(wei) 突出。“進氣道上唇口內(nei) 切角增大,前緣下傾(qing) 。而原有的上下唇口平行,導致上唇口內(nei) 切較少的設計,有利於(yu) 附麵層的溢出排除,增強進氣效率。”李小健認為(wei) ,這樣的修改,能夠提高進氣效率。

  至於(yu) 令萬(wan) 千軍(jun) 迷牽腸掛肚的發動機方麵,李小健根據圖片猜測認為(wei) ,2011號機很可能采取了與(yu) 殲-10B一樣的俄羅斯AL-31FN-M1渦扇發動機。

  “與(yu) 殲-10、殲-11係列上的AL-31F相比,該新型發動機的低壓壓氣機用三級軸流取代了以前的四級,加力推力由原來的12.7噸,提高到13.5噸級。”

  倘若猜測屬實,雖然與(yu) 正在緊張研製中、加力推力指標18噸的渦扇-15相去甚遠,但分析者傾(qing) 向認為(wei) ,依靠AL-31FN-M1,殲-20還是能獲得有限的超音速巡航能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