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yu) LED照明將引發兩(liang) 岸產(chan) 業(ye) 出現另一波的整並潮,台灣最大LED封裝廠億(yi) 光董事長葉寅夫近日表示,億(yi) 光之前已經整合了泰穀,也買(mai) 了歐係德國燈具商WOFI,未來不會(hui) 再去整並其他封裝廠。
葉寅夫指出,隨著消費者對節能意識持續高漲,加上價(jia) 格愈來愈趨近於(yu) 傳(chuan) 統照明,LED照明已有逐步成熟的態勢。
隨著照明需求成長,葉寅夫預期,今年億(yi) 光照明營收比重將超過背光。
對於(yu) 兩(liang) 岸的產(chan) 業(ye) 趨勢,葉寅夫認為(wei) ,相較於(yu) 中國大陸廠商多是一條龍模式,台灣LED產(chan) 業(ye) 則以專(zhuan) 業(ye) 分工為(wei) 主,且廠商分工都相當細致,另外億(yi) 光、晶電以及泰穀,已是最大的產(chan) 業(ye) 集團,因此沒有再合並其他廠商的必要。
葉寅夫表示,中國大陸LED廠商持續崛起、技術持續進步,這是必然的趨勢。不過目前大陸上遊晶粒廠的技術還不夠成熟,雖然照明產(chan) 品眾(zhong) 多,但多以中低價(jia) 位為(wei) 主,對於(yu) 需要高度技術的背光產(chan) 品,大陸封裝廠的市占率還不高。以目前大陸6大彩電品牌TCL、創維、長虹、康佳、海信、海爾為(wei) 例,他們(men) 主要使用的還是台係及韓係LED封裝廠的背光產(chan) 品,大陸封裝廠的比重非常小。
盡管大陸LED廠商積極想要與(yu) 台灣廠商合作,葉寅夫認為(wei) ,除兩(liang) 岸的產(chan) 業(ye) 模式不同外,雙方在競爭(zheng) 想法也不盡相同,畢竟一邊是利伯維爾場經濟,另一邊則是由地方政府扶植的計劃經濟,要合作的話,還有很多地方要克服。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