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廣東(dong) 省骨科研究院)創傷(shang) 骨科采用3D打印技術,為(wei) 一名右側(ce) 髖臼骨折的患者完成模擬複位手術後,打印出全仿真的“骨折髖臼”,在腹腔鏡輔助下成功實施骨折內(nei) 固定術。患者術後當天即可翻身活動。
根據文獻檢索,采用3D打印完成術前模擬骨折整複手術並在腹腔鏡下成功實施髖臼骨折內(nei) 固定手術,為(wei) 世界首例。此次也是3D打印技術首次應用於(yu) 廣州臨(lin) 床治療。
高處摔下後骨盆摔成多塊
43歲的張先生,春節前因意外從(cong) 3米高處墜落,致右髖臼骨折、橈骨遠端骨折,而右髖臼骨,為(wei) 骨盆重要組成部分,該處破裂,完整的骨盆麵臨(lin) 崩潰。檢查發現,張先生的該處骨盆,已摔成了多塊,且多處骨裂。
“如采用傳(chuan) 統切開複位手術,對患者的創傷(shang) 大、出血多、康複周期長”,該院院長、骨科專(zhuan) 家金大地表示,為(wei) 減少患者的手術風險,專(zhuan) 家團隊考慮利用3D打印技術,重建其骨盆。該院創傷(shang) 骨科曾參軍(jun) 教授等專(zhuan) 家,通過對患者骨盆進行三維重建模擬複位後,采用3D技術打印患者仿真骨盆模型,並進行鋼板、螺釘數據測量,鋼板預彎、螺釘進入途徑設計等一係列論證。鋼板的彎曲幅度,與(yu) 患者實際高度契合,每枚鋼釘植入的深度也剛好符合固定和生物力學的要求。

“打印件”上練手後微創接骨
有了先期的1:1模擬手術對照,專(zhuan) 家團隊決(jue) 定放棄傳(chuan) 統的大開放手術,首創利用腔鏡輔助下進行髖臼骨折內(nei) 固定術。20-30厘米的手術切口,變成4個(ge) 小孔;1000毫升的出血量減少成了80毫升的出血量……
專(zhuan) 家表示,有了3D打印技術的前期支持,還大大減少了以往術中需反複預彎鋼板及測量螺釘的時間。患者手術後當天就可以翻身活動,次日就能坐起來。複查鋼板位置及螺釘植入方向長度與(yu) 術前3D打印模擬手術完全匹配。金大地教授介紹,此次手術是世界首例“髖臼骨折3D打印腹腔鏡輔助下內(nei) 固定術”。
3D打印新骨頭 原料居然是玉米
此次該院使用的3D打印機產(chan) 自德國,用於(yu) 打印的材料為(wei) 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主要以玉米、木薯等為(wei) 原料,並非普通塑料。該材料除了能生物降解外,生物相溶性、光澤度、透明性、手感和耐熱性也好,還具有一定的耐菌性、阻燃性和抗紫外性。
根據國際、國內(nei) 對於(yu) 3D打印技術的延伸性研發,在打印材料等材料學研究不斷進步的情況下,該技術在醫學上的應用將更為(wei) 普遍。“比如對於(yu) 切除部分骨盆的患者,我們(men) 可以用3D打印為(wei) 其重建完整的骨盆。”金大地表示。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