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在自貢看彩燈的同時,可以去鹽業(ye) 曆史博物館品味自貢形成於(yu) 唐朝的鹽稅曆史。”自貢的鹽文化素負盛譽,要了解自貢的鹽業(ye) 曆史,鹽業(ye) 曆史博物館自然是一個(ge) 好去處。昨日,華西城市讀本記者從(cong) 自貢市文物局了解到,今年自貢鹽業(ye) 曆史博物館內(nei) 新增“鹽稅史陳列館”,這也是全國首個(ge) 以“鹽稅”為(wei) 主題的陳列館。
陳列館部分模型。
曆史:鹽稅曆史昨日重現
“現在的鹽博館更多是講鹽業(ye) 的‘生產(chan) 力’,而鹽稅史陳列館將增加‘生產(chan) 關(guan) 係’方麵的東(dong) 西。”昨日,華西城市讀本記者從(cong) 自貢市文物局了解到,陳列館將彌補自貢博物館人文曆史不足的缺點。“目前的鹽博館主要介紹怎樣打井以及展示一些打井的工具,鹽稅曆史的介紹可以交代自貢鹽業(ye) 在曆史中的地位。”
據介紹,陳列館將建在自貢市鹽業(ye) 曆史博物館中,麵積差不多占博物館展出麵積的三分之一。“建這麽(me) 一個(ge) 陳列館,僅(jin) 僅(jin) 文獻資料就翻閱了2000多卷。”
為(wei) 了擴大實物的展出量,自貢市還從(cong) 民間征集實物,比如清代時期,作為(wei) 鹽稅征收專(zhuan) 用的鹽稅銀錠(9枚)。“我們(men) 通過與(yu) 收藏者協商得到了展示使用權。”自貢市文物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為(wei) 了建館,他們(men) 還從(cong) 民間收藏者手中買(mai) 到了一些清代的算盤、高凳、秤杆等。
先進:新引入3D打印技術
據自貢市鹽業(ye) 曆史博物館陳列室繆主任介紹,去年9月,自貢鹽稅史陳列館正式開始裝修,並於(yu) 今年年初公開其神秘麵紗。“此次展館由多功能展廳改造成為(wei) 固定鹽稅史展廳,並采用了多種新技術。”繆主任說,陳列館還用到了3D打印技術,展現清末民初富榮鹽場引鹽繳稅流程的微縮景觀,展現了鹽稅史話、封建社會(hui) 時期、民國時期、新中國時期四大部分,填補鹽業(ye) 史空白。
“這些模型之所以栩栩如生,是因為(wei) 由高分子材料打印而成,連人物的頭發絲(si) 和衣服的褶皺也栩栩如生。”據了解,製作一件3D作品,先要在電腦中設計製作出3D模型,然後用3D打印機打印,最後進行人工上色。
“記錄曆史,文字和圖片難以再現立體(ti) 場景,3D打印技術彌補了這一缺憾,此次鹽業(ye) 史微縮景觀中20多個(ge) 單獨的人和物的打印耗時1個(ge) 月。自貢鹽業(ye) 曆史博物館陳列總體(ti) 設計師黃協鈞表示,鹽史館是自貢鹽業(ye) 曆史的窗口,運用當今的前沿技術,可以更好、更直觀、更立體(ti) 地展示鹽業(ye) 史,讓更多的人讀懂自貢鹽文化。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