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光物理重點實驗室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利用自己組建的阿秒激光產(chan) 生與(yu) 測量裝置成功地獲得了單個(ge) 阿秒激光脈衝(chong) 。3月19日,該項研究成果通過了由中科院組織的專(zhuan) 家鑒定。
阿秒激光脈衝(chong) (1阿秒=10-18秒,為(wei) 千分之一飛秒,1飛秒為(wei) 千萬(wan) 億(yi) 分之一秒)是目前人們(men) 所能控製的最短時間過程,可以用來測量原子內(nei) 繞核運動電子的動態行為(wei) 等超快物理現象。自本世紀初誕生以來,已在凝聚態物理、原子分子物理、X射線激光物理、化學等方麵取得了係列重大應用突破。但由於(yu) 阿秒激光的前沿性及技術的挑戰性,迄今國際上隻有為(wei) 數不多的幾個(ge) 研究組實現了單個(ge) 阿秒激光脈衝(chong) 的產(chan) 生及測量。物理所的研究人員基於(yu) 他們(men) 在超快激光研究領域十多年的工作基礎,通過解決(jue) 周期量級飛秒激光脈衝(chong) 的產(chan) 生、載波包絡相位的長時間穩定、極紫外波段高次諧波相幹輻射的控製、光電子能量時間飛行譜的測量等一係列技術難題,研製建成包括3.8飛秒驅動激光壓縮器、氣體(ti) 高次諧波產(chan) 生裝置、阿秒條紋相機、極紫外光譜儀(yi) 及電子精密控製係統等單元設備在內(nei) 的阿秒激光產(chan) 生及測量裝置,並銜接了阿秒激光應用研究平台。研究組利用這套裝置成功測量到脈衝(chong) 寬度小於(yu) 200 阿秒的單個(ge) 阿秒激光脈衝(chong) ,並反演得到與(yu) 常規自相關(guan) 儀(yi) 測量結果一致的紅外驅動飛秒激光脈寬,進一步佐證了所得阿秒激光脈衝(chong) 寬度的準確性與(yu) 可靠性,填補了我國阿秒激光脈衝(chong) 的空白。相關(guan) 結果工作已在Optics Express等雜誌上發表,並多次在國際會(hui) 議上做邀請報告及宣讀報告。由清華大學周炳琨等九位同行院士及教授組成的鑒定專(zhuan) 家組鑒定認為(wei) :該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對我國阿秒激光科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yi) 。
本項研究工作得到財政部科研裝備研製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方向性項目和科研裝備研製項目的相關(guan) 資助。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