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世界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大會(hui) 暨3D打印博覽會(hui) 即將於(yu) 6月19-22日在青島舉(ju) 行。一年前備受追捧的3D打印概念發展情況如何?世界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聯盟秘書(shu) 長、中國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聯盟執行理事長羅軍(jun) 在經曆一次歐洲之旅後認為(wei) ,國內(nei) 3D打印產(chan) 業(ye) 與(yu) 歐洲、美國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解決(jue) 應用渠道問題刻不容緩。
“過去我們(men) 沒有走出去,對國外同行的情況不太清楚,隻是在新聞裏或一些會(hui) 議上了解信息,很多專(zhuan) 家對國內(nei) 3D打印發展一直比較樂(le) 觀,他們(men) 的基本判斷依據是:目前全球3D打印技術都不成熟,都還處於(yu) 起步期,或者處於(yu) 概念階段,差距都不大,因此中國3D打印總體(ti) 與(yu) 國際同步。”2013年年底,羅軍(jun) 等人應邀訪問歐洲,考察團一行先後參觀考察了比利時Materialise公司、魯汶大學、德國EOS公司、Ex on公司、英國Renishaw公司,這次訪問改變了他對3D打印產(chan) 業(ye) 的印象。“通過本次考察,使我們(men) 對歐洲3D 打印發展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發現我們(men) 的樂(le) 觀判斷過於(yu) 盲目,過於(yu) 草率。現在3D打印的應用市場還沒有啟動起來,但是一旦啟動起來,我們(men) 可能就麵臨(lin) 滅頂之災。這不是危言聳聽,現狀其實就是最好的說明。”
羅軍(jun) 用“危機四伏”來形容當前國內(nei) 3D打印產(chan) 業(ye) 的發展現狀,他的理由來自於(yu) 幾個(ge) 方麵。第一,歐洲3D打印行業(ye) 從(cong) 技術本身的角度來看,的確比我國成熟很多,尤其是工藝技術、研發投入、人才基礎、產(chan) 業(ye) 形態、材料等領域都更加先進。
第二,歐洲打印企業(ye) 規模普遍比國內(nei) 同行大,一般企業(ye) 銷售收入都在10億(yi) 人民幣左右,而國內(nei) 還沒有一家企業(ye) 收入過億(yi) ,甚至超過5000萬(wan) 的企業(ye) 都沒有幾家。大多數企業(ye) 經過多年的艱辛努力,銷售收入才保持在兩(liang) 三千萬(wan) 的水平。不要小看兩(liang) 三千萬(wan) 與(yu) 10億(yi) 的差距,歐洲企業(ye) 從(cong) 10億(yi) 再上一個(ge) 台階,很快就可以做到50億(yi) ,100億(yi) ,200億(yi) ;而國內(nei) 企業(ye) 要從(cong) 兩(liang) 三千萬(wan) 做到一個(ge) 億(yi) ,可能還需要兩(liang) 年三年,再從(cong) 一個(ge) 億(yi) 做到10個(ge) 億(yi) ,可能需要五年十年。嚴(yan) 重的是,國內(nei) 還沒有哪一家3D打印企業(ye) 走出國門,開始國際化。但是,歐洲幾家大企業(ye) 不僅(jin) 完成了在歐洲的布局,還通過代理商完成了在國內(nei) 各個(ge) 主要城市的戰略布局。一旦國內(nei) 市場啟動起來,單憑國內(nei) 市場就可能被遠遠地拋在他們(men) 身後。
第三,歐洲3D打印行業(ye) 采取設備銷售與(yu) 加工服務相結合的商業(ye) 運作模式,有利於(yu) 拓展市場,也有利於(yu) 技術的進一步完善。而國內(nei) 同行基本上還是采取傳(chuan) 統的製造業(ye) 模式,生產(chan) 設備賣設備,隻有北京隆源自動成型係統公司、武漢濱湖機電科技公司等少數幾家企業(ye) 在推行與(yu) 加工服務相結合的模式。國內(nei) 資本界對3D打印特別謹慎,與(yu) 表麵上看起來轟轟烈烈的股票市場形成強烈反差,但是,投資商們(men) 都有一個(ge) 共同觀點:目前,3D打印還缺乏成熟的商業(ye) 模式。
第四,與(yu) 歐洲同行比較,國內(nei) 3D打印行業(ye) 雖然都處於(yu) “小而散”的狀態,但是無論從(cong) 企業(ye) 規模、研發投入、產(chan) 品成熟度、市場開發、材料開發等多個(ge) 角度來看,歐洲同行都遠遠超過我國。
在談及國內(nei) 3D打印產(chan) 業(ye) 的技術研發問題時,羅軍(jun) 表示,學院派是國內(nei) 目前3D打印領域最主要的參與(yu) 者,市場派的企業(ye) 一方麵是由國外的科研人員回來自己找合作夥(huo) 伴投資建廠的,以湖南華曙高科有限公司、北京隆源自動成型係統有限公司為(wei) 代表;另一方麵則是與(yu) 國外同行合作建廠的,如南京紫金立德電子有限公司、無錫飛而康快速製造有限公司。還有一種類型是從(cong) 代理商轉變成投資商的,如杭州先臨(lin) 三維科技有限公司,過去是代理銷售國外3D打印機的,通過對市場的熟悉和摸索以後,自己組建團隊開始研發並生產(chan) 3D打印機。
和學院派比較起來,市場派3D打印企業(ye) 的優(you) 勢目前並不明顯,研發資源和研發投入明顯不足學院派。唯一的最大優(you) 勢就是機製領先,產(chan) 權清晰,權責明晰,責任到位。
2013年3D打印持續火爆,市場派和學院派企業(ye) 都不同程度拿到了地方政府給予的各種扶持資金和相關(guan) 政策。
2014年,可能是學院派與(yu) 市場派的“分水嶺”。羅軍(jun) 認為(wei) ,3D打印市場將進一步升溫,市場派企業(ye) 的市場領地將進一步擴大,營銷手段更為(wei) 靈活,部分企業(ye) 將尋求與(yu) 國外同行合作建設研發中心、開發新產(chan) 品,也會(hui) 有個(ge) 別企業(ye) 的產(chan) 品在國外設代理商或合資企業(ye) 。學院派企業(ye) 最大的挑戰在於(yu) 何時真正走出實驗室,走向市場。
羅軍(jun) 強調,針對當前國內(nei) 3D打印行業(ye) 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有幾個(ge) 方麵需要引起各方麵的高度重視:一是要加大科研投入,引導科研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轉型升級相結合;二是加強與(yu) 國際同行間的對話,及時跟蹤和了解國際同行的先進技術和發展方向,並加強國際間的合作;三是要抱團發展,避免單打獨鬥,充分利用聯盟的平台和資源優(you) 勢(1473.29,-7.370,-0.50%),集中打開應用市場。加強行業(ye) 資源整合,采取多種途徑和形式,實現強強聯合,增強抗風險能力;四是充分發揮市場機製的作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