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3D新聞

國內市場“不給力”致中國3D打印產業化艱難

星之球科技 來源:科學時報2014-04-08 我要評論(0 )   

國外很多產(chan) 品是定製化、個(ge) 性化的,產(chan) 量不是很大,可以直接使用3D打印設備進行生產(chan) 。而中國市場則更喜歡大規模製造生產(chan) 出來的物美價(jia) 廉的產(chan) 品,對定製化、個(ge) 性化產(chan) 品的接...

     國外很多產(chan) 品是定製化、個(ge) 性化的,產(chan) 量不是很大,可以直接使用3D打印設備進行生產(chan) 。而中國市場則更喜歡大規模製造生產(chan) 出來的物美價(jia) 廉的產(chan) 品,對定製化、個(ge) 性化產(chan) 品的接受程度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3D打印在國內(nei) 的應用和發展。

   2013年,武漢濱湖機電技術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以華中科技大學快速製造中心為(wei) 依托單位)共賣出了30台工業(ye) 級3D打印機,其中有兩(liang) 台分別出口到了巴西和新加坡。2013年公司營收5000多萬(wan) 元,利潤率約10%,均比2012年增長50%左右。

   不過,對於(yu) 這樣的成績,該公司的副總經理周剛並不滿足表示,“由於(yu) 應用市場有限,企業(ye) 隻能靠自身積累,發展得比較慢”。

   事實上,這也是國內(nei) 其他3D打印公司麵臨(lin) 的問題。一度被熱炒的3D打印概念,如今已經到了發掘內(nei) 在價(jia) 值的階段,但中國應用市場的“不給力”,卻在很大程度上製約了3D打印的發展。

   在世界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聯盟近日召開的媒體(ti) 溝通會(hui) 上,該聯盟秘書(shu) 長羅軍(jun) 用“危機四伏”來形容當前國內(nei) 的3D打印行業(ye) 。羅軍(jun) 指出,與(yu) 歐洲同行相比,國內(nei) 3D打印雖然同處於(yu) “小而散”的狀態,但是,在企業(ye) 規模、研發投入、產(chan) 品成熟度、市場開發、材料開發等方麵,歐洲同行遠遠超過我們(men) 。

   羅軍(jun) 表示,應該將3D打印的科普、教育培訓、科研、加工服務四者統籌結合,讓社會(hui) 各界更廣泛、更全麵地接觸3D打印、認識3D打印,從(cong) 而促進3D打印技術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有效結合。

 

   差距主要在應用

   2013年,全球3D打印市場規模約40億(yi) 美元,較2012年增長了一倍。其中美國的市場規模最大,為(wei) 15億(yi) 美元,其次是歐洲,為(wei) 10億(yi) 美元,中國則為(wei) 3億(yi) 美元。

   雖然表麵看來,隻是市場規模的差距,而且距離並不是太遠。但背後的問題卻十分令人擔憂。

   西安交通大學機械製造係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hui) 增材製造(3D打印)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主任李滌塵表示,雖然國外的3D打印設備在可靠性和細節等方麵做得比國內(nei) 好,但差距並不是很大。目前主要的問題是在應用方麵。

   “我們(men) 很多技術已經作了許多基礎研究。但是企業(ye) 使用積極性不高。”李滌塵有些無奈地對記者說。

   在李滌塵看來,企業(ye) 對3D打印興(xing) 趣不高,一個(ge) 很重要的原因是產(chan) 品創新需求不強。“深圳、廣東(dong) 等地的中小企業(ye) 由於(yu) 競爭(zheng) 激烈,使用3D打印設備比較多。而很多國營的大企業(ye) 則缺乏創新動力,所以對3D打印的需求也有限。”李滌塵說。

   周剛也表示,國外企業(ye) 對研發十分看重,隻要能夠改進研發手段,對研發有促進作用的工具都會(hui) 重視,而國內(nei) 這方麵的重視程度則不夠。

   周剛還指出,國外很多產(chan) 品是定製化、個(ge) 性化的,產(chan) 量不是很大,可以直接使用3D打印設備進行生產(chan) 。而中國市場則更喜歡大規模製造生產(chan) 出來的物美價(jia) 廉的產(chan) 品,對定製化、個(ge) 性化產(chan) 品的接受程度有限,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3D打印在國內(nei) 的應用和發展。

 

 

     從(cong) 設備到服務

   麵對國內(nei) 3D打印市場尚未啟動的現狀,一些企業(ye) 也在賣設備之外,通過提供服務的形式,獲得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如2012年2月成立的上海彩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就將自己的業(ye) 務重點放在了零件修複上麵。

   “目前3D打印技術還不是很成熟,市場認可度也比較低,所以我們(men) 選擇了零件修複這一定位。”上海彩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齊歡說。

   齊歡告訴記者,在工業(ye) 領域,這種附加值高、值得修複的零件有很多。“凡是有摩擦、有損耗的零件,都可以使用3D打印技術進行修複。”

   據齊歡介紹,傳(chuan) 統的零件修複手段—電弧焊工藝的熱量輸入較大,而且無法精確控製,易造成零件變形及裂紋等問題。而3D打印技術則可以精確控製熱量輸入,並一點點將材料融化成型,成型後材料的強度也比較高。

   目前彩石激光已經與(yu) 國內(nei) 某航空領域的客戶簽訂了合同,將3D打印設備投入到客戶的場地提供服務。此外,彩石激光還與(yu) 一家石油鑽井勘探服務商達成合作,通過3D打印技術為(wei) 其進行零部件的修複。

   周剛表示,濱湖機電也在嚐試3D打印服務這一業(ye) 務模式。一些買(mai) 不起設備的企業(ye) ,可以在濱湖機電的服務中心,通過3D打印技術製造零件。

   目前正在考慮將這一業(ye) 務模式進行推廣。“可能下一步會(hui) 尋求合作,我們(men) 以裝備的形式入股,然後在重點城市建立服務中心,承接周邊的3D打印業(ye) 務。”

 

  “學院派”的貢獻與(yu) 挑戰

   中國的3D打印發展和國外還有一點不同,那就是我國從(cong) 事3D打印技術研究的資源主要在高校,很多3D打印公司都是以學校的研發資源為(wei) 依托成立的,因此被稱為(wei) “學院派”。

   而在國外,大企業(ye) 在3D打印的技術研發和市場應用方麵則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比如美國的GE公司和德國的西門子公司,均在3D打印方麵投入了大量的資源。目前,GE已將3D打印技術應用於(yu) 製造超聲設備中的超聲探頭以及飛機發動機的零部件,西門子也開始采用3D打印技術製造燃氣輪機的金屬零部件。

   從(cong) 曆史發展來看,高校對於(yu) 我國3D打印的發展貢獻了積極的力量。“高校教師是中國3D打印技術的先鋒,不僅(jin) 成功進行了研發,而且是自主技術產(chan) 業(ye) 化的勇敢探索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快速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盧秉恒表示。

 

     談到這一點,李滌塵也頗有感觸。“我們(men) 從(cong) 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一個(ge) 企業(ye) 一個(ge) 企業(ye) 地跑,學校老師既要做裝備,也要做工程應用,在國內(nei) 一定要讓企業(ye) 看實際的東(dong) 西,否則企業(ye) 是不會(hui) 接受。而國外的企業(ye) 則不同,其自身的研發能力很強,可以把3D打印技術與(yu) 自己企業(ye) 的研發和生產(chan) 結合,體(ti) 現出新技術的作用。”

   不過,“學院派”在發展過程中,也麵臨(lin) 著一些現實的挑戰,其中一個(ge) 很大的製約因素是人才問題。李滌塵告訴記者,3D打印的技術性很強,而且會(hui) 改變企業(ye) 的設計和生產(chan) 模式,因此往往需要和企業(ye) 的高層對話,但是這種既懂技術又懂經營的經理人卻很稀缺。

   周剛則表示,國家除了通過“863”計劃對3D打印的前沿技術進行支持,還應該在產(chan) 業(ye) 化方麵提供一些支持,促進企業(ye) 做大做強。

   “比如對於(yu) 那些購買(mai) 和使用3D打印設備的企業(ye) ,國家可以提供一些補貼,從(cong) 而推動3D打印設備應用的發展。”周剛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