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漫畫人物、手機外殼,大到人體(ti) 模型、汽車部件,通過3D打印機,立即能轉化為(wei) 實物。黑龍江科技大學張海錄師生近10人團隊曆時一年半時間,成功打造出“冰城造”民用3D打印機。據了解,這款3D打印機可“自我複製”,價(jia) 格約為(wei) 市麵3D打印機的1/3,打印速度較市麵同類產(chan) 品快40%。
科技創新比賽缺零件 “逼出”自造3D打印機構想
2012年,黑龍江科技大學教師張海錄帶領幾名學生參加了一場大學生科技創新比賽,當時他們(men) 的參賽題目是“微型車床”項目,整個(ge) 題目需要加工很多零件,他們(men) 跑了很多機械加工廠,因為(wei) 零件數量少,所有工廠都因成本問題拒絕加工零件,這讓他們(men) 的比賽陷入了困境。
“當時非常著急,如果能自己生產(chan) 零件就好了”,張海錄告訴記者,一個(ge) 偶然的機會(hui) ,他們(men) 在網絡上查到有一種機器可以打印出立體(ti) 的零件,當時剛剛在國外被發明出來,“我們(men) 卯足了勁,就是要造出適合普通人的3D打印機”。於(yu) 是,被幾個(ge) 零件難住的張海錄和他的學生們(men) 抱著“血戰到底”的態度開始了“冰城造”3D打印機的研究製造。
為(wei) 造3D打印機廢寢忘食 年幼孩子撇給妻子
“研發那段時間沒日沒夜,覺得對妻子、孩子有愧疚”,張海錄告訴記者,他們(men) 團隊的整個(ge) 研發過程花費了大約一年半的時間,期間指導老師和學生付出了大量的時間、經曆和金錢。
據團隊成員回憶,2013年年初,研發到了最重要的階段,張海錄為(wei) 了不耽誤設備研發進度,放棄了所有周末的休息時間,把年僅(jin) 1歲半的孩子交給妻子一個(ge) 人看。在3D打印機研發初期,樣機沒有完成之前,因為(wei) 沒有經費支持的,這期間的所有研發支出,都是由張海錄用工資墊付。參與(yu) 項目的學生也同樣放棄了假期,每天晚上都工作到23時,直到教學樓裏值班的更夫鎖門時才離開實驗室。為(wei) 了早一天把設備研發出來,學生們(men) 基本上吃住在實驗室。
一年半之後,張海錄團隊的3D打印機終於(yu) 出爐了。
能自我複製 獲兩(liang) 項國家級發明專(zhuan) 利
“我們(men) 的3D打印機能‘自我複製’”,張海錄介紹,目前市麵上大多3D打印機構造繁瑣,多為(wei) 金屬材質,他們(men) 研發的3D打印機,構造簡約,能夠用這種3D打印機打印出自身零件,製造出一模一樣的3D打印機。
13日上午,記者看到,張海錄辦公室內(nei) 的近10台3D打印機正在工作,標有姓名、電話或者logo的手機鏈、名片盒、掛飾;建築沙盤的工藝、結構複雜零件,甚至北京故宮博物院價(jia) 值8000萬(wan) 玉杯複製品正在3D打印機的噴墨下變為(wei) 立體(ti) 物體(ti) 。
據介紹,張海錄團隊的3D打印機的噴墨及工程結構方式剛剛獲得了國家級專(zhuan) 利發明,作為(wei) 3D打印機“墨水”的塑料耗材也是麥秸稈焚燒產(chan) 生的無毒害材料,目前,張海錄團隊也準備在環保塑料耗材上投入人力物力,進行自主研發。
據張海錄介紹,目前市麵上的3D打印機大部分是由國外引進的,價(jia) 格在3萬(wan) 元至20萬(wan) 元之間,小部分國產(chan) 的3D打印機價(jia) 格也均在15000元以上,而張海錄團隊的3D打印機價(jia) 格約為(wei) 市麵3D打印機價(jia) 格的1/3。
“同類3D打印機打出的產(chan) 品每克價(jia) 格與(yu) 白銀每克市價(jia) 相同”,張海錄告訴記者,他們(men) 研發的3D打印機從(cong) 價(jia) 格成本上初步解決(jue) 了3D打印機不能批量投入民用生產(chan) 線上的問題。此外,張海錄告訴記者,通過相關(guan) 測試表明,這款3D打印機的打印速度比市麵上同類設備快40%。
“中國立體(ti) 打印機第一人”讚“冰城造”3D打印機
14日,被譽為(wei) “中國立體(ti) 打印機第一人”的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史玉升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前他了解並探討過張海錄團隊研發的3D打印機,他認為(wei) 張海錄團隊的3D打印機並聯結構(區別於(yu) 傳(chuan) 統3D打印機的“XYZ結構”)屬國內(nei) 首創,且打印精度堪比國外3D打印設備。
“從(cong) 技術投入、市場價(jia) 格、簡約便攜等特點上來看,都是對3D打印機在民用市場上的一種突破”,史玉升表示,他希望看到像張海錄團隊這樣的3D打印機研發成果在國內(nei) 研發團隊中百花齊放,能夠有更多的團隊或個(ge) 人助力國內(nei) 3D打印機技術的推進。
談及今後對於(yu) 3D打印機的暢想,張海錄表示,他希望通過打開3D打印機民用市場作為(wei) 產(chan) 品渠道,“科技以人為(wei) 本,走好3D打印機民用道路後,還要拓展更多新產(chan) 品”,目前,張海錄團隊正在研發更為(wei) 尖端的3D打印機,他希望團隊的產(chan) 品今後能在國內(nei) 市場上普及。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