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建築行業(ye) 有一條新聞引人注目:號稱“全球首批3D打印實用建築”的房屋近日亮相上海青浦。上海盈創新材料公司通過3D打印機成功“試印”出了10棟實體(ti) 房屋。隨後萬(wan) 科集團董事會(hui) 主席王石也表示,萬(wan) 科3年之後要用3D打印機打印房子。在中國,行業(ye) 領先者們(men) 正欲借用3D打印技術顛覆一個(ge) 價(jia) 值萬(wan) 億(yi) 元的市場。雖然3D打印出的房子安全性是否過關(guan) 還有待市場進一步檢驗,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物品都可以通過3D打印製造出來,3D打印技術的持續火暴已然毋庸置疑。
其實3D技術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誕生了,中國也從(cong) 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發展3D打印技術。但由於(yu) 該技術的研究資源主要在學校,實現產(chan) 業(ye) 化的步履蹣跚,遲遲未能打開產(chan) 品市場,用過3D打印機或見過3D打印產(chan) 品的老百姓並不多,所以消費者對於(yu) 3D打印的認識還停留在概念階段。
據了解,目前,我國3D打印行業(ye) 整體(ti) 上發展形勢良好,設備、材料、軟件等核心領域都能夠不同程度實現自給,並在文化創意、工業(ye) 、生物醫學等領域得到應用。現在人們(men) 可以看到利用3D打印技術製造的吉他、電子琴、台燈等。3D打印是一個(ge) 發展快速且市場潛力巨大的新興(xing) 行業(ye) 。據世界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聯盟秘書(shu) 長、中國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聯盟執行理事長羅軍(jun) 稱,到2016年,國內(nei) 3D打印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0億(yi) 元。
據羅軍(jun) 介紹,3D打印技術存在的意義(yi) 不是什麽(me) 都能做,而是傳(chuan) 統製造業(ye) 不能做,或很難做的領域,利用3D打印技術可以輕鬆實現,比如個(ge) 性化強、設計複雜的產(chan) 品,這包括精密零部件、新產(chan) 品模具和人體(ti) 器官等。因此,3D打印的優(you) 勢還是比較明顯的,如在軍(jun) 事工業(ye) 領域,用於(yu) 製造F16戰鬥機的某個(ge) 零件,用傳(chuan) 統製造技術切割打磨可能需要1.96噸原材料,而用3D打印技術隻需100公斤,材料節省了近95%;在生物醫藥領域,人體(ti) 器官內(nei) 部血管密布,用3D打印技術可以實現這種精密處理,而用傳(chuan) 統製造技術則很難完成。
我國目前3D打印技術還處於(yu) 起步階段、產(chan) 業(ye) 化的初級階段,還是比較“小而散”的狀態。羅軍(jun) 認為(wei) ,我國3D打印與(yu) 歐美的差距主要體(ti) 現在:規模上差距迅速拉大。目前,歐美3D打印企業(ye) 的規模普遍都在20億(yi) ~30億(yi) 元的水平,而我國至今基本上還沒有一家企業(ye) 銷售收入過億(yi) 元,並且歐美在裝備水平上明顯高於(yu) 我國,我國使用的金屬粉末等材料基本還依賴進口。歐美在3D打印方麵的投入非常大,而我們(men) 的企業(ye) 和科研單位基本很少有資金投入到研發領域;歐美3D打印企業(ye) 基本都完成了在國內(nei) 的市場布局,而國內(nei) 很多企業(ye) 為(wei) 了生計,甚至還沒有完成國內(nei) 市場的布局。3D打印技術是製造業(ye) 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羅軍(jun) 指出:“我們(men) 的核心技術依然依賴進口,很多中國企業(ye) 隻能勉強維持經營,根本沒有能力研發,為(wei) 節省成本使用的主要是國外專(zhuan) 利保護期已過的3D打印技術,製造一些技術門檻較低的桌麵級打印機。工藝水平也非常落後,打印時間也很長。總體(ti) 而言,我們(men) 與(yu) 世界領先水平的差距在越拉越大。”
至於(yu) 國內(nei) 3D打印行業(ye) 如何才能跟上世界潮流,羅軍(jun) 建議,一是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引導科研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轉型升級相結合。二是加強與(yu) 國際同行間的對話,及時跟蹤和了解國際同行的先進技術和發展方向,並加強國際間的合作。三是要抱團發展,避免單打獨鬥,充分利用聯盟的平台和資源優(you) 勢,集中打開應用市場。加強行業(ye) 資源整合,采取多種途徑和形式,實現強強聯合,增強抗風險能力,並且要充分發揮市場機製的作用。此外,羅軍(jun) 還透露,科技部和工信部等部門正在進行相關(guan) 方麵的調研,今年底預計將有一些扶持政策出台。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