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國棟正忙著把他的3D打印產(chan) 品推向市場,試圖實現規模化和產(chan) 業(ye) 化。
肖國棟是微深科技公司的總經理,他的這個(ge) 想法有望在近期破冰。因為(wei) 近日國內(nei) 首台生物植入物3D打印機通過了國家監測和應用研究,進入到了批量生產(chan) 階段。這項產(chan) 品正是肖國棟的天津微深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一家當地做生物材料的企業(ye) ,定製了他們(men) 100台這樣的3D打印設備。
肖國棟表示,這幾天公司忙著生產(chan) 、調試並陸續交貨。已經交付了幾台。“3D打印產(chan) 品在企業(ye) 實現量產(chan) ,還是首次,這是一個(ge) 不小的跨越。”肖國棟稱。因為(wei) 此前更多的是為(wei) 高校實驗室做定製產(chan) 品,批量需求很少。這次的大訂單讓肖國棟看到了希望,他馬上投入到新的市場推廣當中,希望能拿回更多這種量產(chan) 的訂單。5月8日肖國棟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正在開會(hui) 的路上。
肖國棟說,天津微深科技所接的這筆批量訂單,從(cong) 去年10月開始洽談。經過了半年談判。客戶有他們(men) 的難題,無法得到解決(jue) 。投資了近2000萬(wan) ,也沒有解決(jue) 問題,才開始考慮應用他們(men) 微深科技自主研發的3D打印技術。這也給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也帶來了契機。如果把3D打印嫁接到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上,就會(hui) 使得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或者說可以低成本完成這些事情。
3D打印現狀
天津微深科技涉足3D打印行業(ye) 已經有兩(liang) 年時間,他們(men) 此前一直做三維掃描和三維打印。肖國棟說,三維技術在生活中,已經無處不在了。不是對於(yu) 所有產(chan) 品的一種完整替代,而是在一些範圍內(nei) 具有很大優(you) 勢。比如生物薄膜領域,用其他方式成膜時並不完美,或者說並不適用,或者代價(jia) 更高,而用3D打印技術,可以解決(jue) 這些問題,而且成本比較低。3D打印解決(jue) 了用常規方法無法生產(chan) 器件的問題,比如一些特殊的內(nei) 部結構。
易歐司光電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吳承軒也正在忙於(yu) 3D打印技術的市場推廣。德國易歐司(EOS)是全球最大的3D打印公司之一。他們(men) 2006年進入中國,通過代理商拓展中國市場。但從(cong) 2011年開始,市場才有明顯增長。最近兩(liang) 年的增速達到了100%,這讓吳承軒看到了希望。
近年來,易歐司在中國的角色是技術提供者,他們(men) 著重培養(yang) 服務商。通過加工服務平台,給製造企業(ye) 提供服務,讓他們(men) 驗證這項技術的應用價(jia) 值,通過這種方式帶動應用。這幾年銷售額多是體(ti) 現在中間的加工服務平台中。
國內(nei) 的客戶分布在無錫、深圳、西安等地,易歐司給這些加工服務企業(ye) 提供設備,打造一個(ge) 加工服務平台,為(wei) 終端製造業(ye) 生產(chan) 一些零部件。透過使用3D技術的過程,企業(ye) 可以開拓一些新的應用,並驗證3D這項技術。
這些加工服務平台可以為(wei) 有需要的企業(ye) 提供加工服務,比如幫助了很多汽車廠的研發環節,用塑料打印快速成型,縮短了汽車的研發周期。對於(yu) 汽車來講,就可以加速新車型上市,形成競爭(zheng) 優(you) 勢。
吳承軒稱,“易歐司目前主要關(guan) 注工業(ye) 類的3D打印技術。但很多人對於(yu) 工業(ye) 機能夠做什麽(me) 、能夠協助企業(ye) 解決(jue) 什麽(me) 問題還不是很清楚。還需要有教育客戶的過程。”“易歐司提供的設備目前在行業(ye) 內(nei) 是價(jia) 格最高的。”吳承軒表示,客戶購買(mai) ,可能會(hui) 感覺成本比較高。關(guan) 鍵是在應用,找到能夠發揮其優(you) 勢的應用,成本就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比如一個(ge) 很複雜的金屬件,用傳(chuan) 統方式加工即便能做也會(hui) 非常困難,困難就會(hui) 與(yu) 成本有很大關(guan) 聯。這種情形下,使用3D打印技術,成本就會(hui) 比較低,這完全取決(jue) 於(yu) 應用。使用這項技術還可以快速做出產(chan) 品原型。複雜度對我們(men) 來說不是問題,關(guan) 鍵是功能性。但反過來講,一個(ge) 零部件用傳(chuan) 統方式生產(chan) 沒有問題,如果換成3D技術,可能會(hui) 加大成本,這就是沒有發揮我們(men) 技術的優(you) 勢。
世界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聯盟首席執行官羅軍(jun) 5月6日表示,對3D打印的認識和應用才剛剛開始,包括我們(men) 的工程師、專(zhuan) 家和科學家。第一代3D打印機是能夠將設計的任何作品,很形象很逼真地打印出來;第二代3D打印機就是我們(men) 能夠打印出我們(men) 設計的任何複雜的作品,而且具有很強的功能性;第三代3D打印機就是3D打印技術與(yu) 信息技術、智能製造技術、智能材料技術等眾(zhong) 多先進技術緊密結合。今天,整體(ti) 上正處於(yu) 第二代3D打印時代。
艱難棋局
羅軍(jun) 表示,目前全球3D打印行業(ye) 整體(ti) 現狀處於(yu) “小而散”的格局當中,還沒有絕對的龍頭企業(ye) 和龍頭人物產(chan) 生。既缺乏成熟的商業(ye) 模式引領,也沒有有效打開應用市場。原因在於(yu) 3D打印技術本身不是一項替代性很強的技術,大家還沒有找準市場定位,對於(yu) 3D打印技術認識也有誤區,這項技術也不是萬(wan) 能的。“小而散”的行業(ye) 格局,不利於(yu) 新興(xing) 技術發展。
在羅軍(jun) 看來,國內(nei) 原始創新還不夠,真投入、真科研的少,投機性比較嚴(yan) 重。有拿來主義(yi) 思想、低水平重複性建設的多。規模效應上差距拉大。發展觀念上落後,長期沿襲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老路,生產(chan) 設備賣設備,沒有將設備的生產(chan) 與(yu) 加工服務和應用市場相結合。國內(nei) 3D打印產(chan) 業(ye) 危機四伏。
肖國棟說,國內(nei) 市場如果再得不到發展,未來市場將全部被國外企業(ye) 所占據。“眼下,人們(men) 對於(yu) 3D打印技術是充滿熱情而又一片茫然。對這項技術充滿神秘感。市場推廣的難度很大。”羅軍(jun) 稱,技術和市場存在脫節的問題。應用市場並沒有真正打開。羅軍(jun) 表示,3D打印產(chan) 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在應用。一項新興(xing) 技術的發展都必須與(yu) 應用市場相結合。如果再好的技術不能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那麽(me) 這項技術一定沒有發展前景。未來三年五年,對於(yu) 我們(men) 3D打印行業(ye) 來講至關(guan) 重要,如果我們(men) 的應用市場還不能有效打開,我們(men) 未來的道路將更為(wei) 艱難。
業(ye) 內(nei) 的普遍共識是,誰最先將應用市場打開,誰就有可能走在3D打印技術的最前沿。目前國內(nei) 和國際3D打印行業(ye) 的差距,在技術上、在材料上、在生產(chan) 工藝上還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機會(hui) 還是在我們(men) 這邊,關(guan) 鍵是我們(men) 能否將3D打印技術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轉型升級結合起來,推動3D打印技術在當前艱巨的結構調整任務中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
3D打印技術隻有得到廣泛應用以後才會(hui) 不斷完善和發展。
破局與(yu) 對弈
吳承軒說,開拓市場中,前期都是通過技術交流、應用的探討,在了解客戶需求當中提出一些建議。讓客戶驗證性能精度能夠滿足要求。通過驗證之後,他們(men) 就可能有小批量的外包給客戶。
“以增速來講,3D打印技術在國內(nei) 發展是比較快速的。”吳承軒說。現在是處於(yu) 一個(ge) 相對較好的發展起點。未來3-5年在中國應該會(hui) 有爆發式增長。有些客戶了解這項技術,也會(hui) 主動找到我們(men) 。
吳承軒稱,目前易歐司主要關(guan) 注的行業(ye) 是航空航天、醫療、汽車、模具四大行業(ye) 。與(yu) 全球同步做產(chan) 品推廣。這家企業(ye) 成立於(yu) 1989年,是全球做3D打印最久的公司之一,已進入中國8年。在國內(nei) 銷售是挑選合適的合作夥(huo) 伴,目前就是想建立更多的國內(nei) 應用案例。累積一定的用戶數量和技術應用,希望在國內(nei) 建立特定行業(ye) 的應用案例。大家直觀的了解3D打印技術的應用和動向,以此拓展市場。#p#分頁標題#e#
目前易歐司在中國的代理商還沒有按區域和行業(ye) 劃分,而是報備客戶情況。做到市場不衝(chong) 突即可。眼下3D打印行業(ye) 正處於(yu) 市場拓展階段。吳承軒說,市場很大。不是哪一家代理商能夠做完整個(ge) 市場。選擇代理商條件就是看好其組織架構、客戶資源、渠道能力等。目前在全國華東(dong) 、華北、華南、西南、西北等大區塊都有了代理商。已經覆蓋至少10個(ge) 城市。企業(ye) 客戶已經達到70台3D打印設備、分布在50多家客戶中。
易歐司在中國不僅(jin) 瞄準賣3D打印設備,還打算開拓耗材市場。他們(men) 在全球整體(ti) 的銷售額耗材大約占比1/3,設備占比還是占大部分。
吳承軒說,未來在國內(nei) 推廣3D打印技術,大家太過於(yu) 專(zhuan) 注設備市場,其實從(cong) 國外經驗看,最大市場不是設備市場,而是材料市場。客戶選擇了我們(men) 的3D打印設備,接下來大部分客戶還是會(hui) 選擇我們(men) 的耗材。這個(ge) 市場前景很好,總產(chan) 值也很大。當3D打印設備總裝機數量在不斷增長的時候,後麵就會(hui) 帶來耗材的增長。現在國內(nei) 有些企業(ye) 就已開始投入到3D打印材料的研發。也有的開始測試第三方材料。
在吳承軒看來,雖然眼下行業(ye) 還是處於(yu) 起步階段。但是未來3-5年實現產(chan) 業(ye) 化也是有可能的。應用在國外已經是累積了很多年的經驗。把這個(ge) 應用可以在國內(nei) 鋪開。目前企業(ye) 在穩定持續發展當中。“3D打印技術,如果能夠契合市場需求,會(hui) 有不錯的發展前景。不能對接市場需求,就很難發展,新技術必須找到契合的點。”肖國棟說。在契合市場需求上,要了解這個(ge) 行業(ye) 本身的需求,提出定製化的解決(jue) 方案。兩(liang) 年中,微深公司增速達到100%。公司目前有20多人,以研發為(wei) 主,市場主要是通過經銷商和代理商來做。
肖國棟說,成本上主要是人員費用。研發團隊搭建的過程也是沉澱人才的過程。未來3-5年,會(hui) 有一個(ge) 爆發增長。國內(nei) 做不起來,國外會(hui) 把這塊市場都搶走。他們(men) 相信未來3-5年是3D打印技術的爆發期。
羅軍(jun) 表示,未來3-5年,對於(yu) 3D打印行業(ye) 而言,關(guan) 鍵是誰能把應用市場打開。世界3D打印聯盟正在力推這項技術,通過建立3D打印創新服務中心、3D打印在線、3D打印研究院、世界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聯盟、世界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總部基地、3D打印產(chan) 業(ye) 園等,以及組織世界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大會(hui) 、世界3D打印技術博覽會(hui) 、3D打印創意大賽等形式推動這項產(chan) 業(ye) 的發展。
一些城市也在抓緊布局。青島市在規劃布局上,把3D打印作為(wei) 重要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由青島市發改委牽頭編製3D打印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籌備在青島高新區和環膠州灣北部區域集中布局3D產(chan) 業(ye) 發展帶,圍繞3D打印軟件集成、材料開發、關(guan) 鍵器件、應用示範等領域開展研發和應用。
已經落戶青島高新區的3D打印企業(ye) 包括青島尤尼科技有限公司,他們(men) 已生產(chan) 出國內(nei) 首台可以打印人體(ti) 心髒支架及骨骼材料3D生物打印機。目前已與(yu) 高新區簽訂合作協議。這家公司已經成功研製出可同時打印多種細胞及複合基質的3D生物打印機,細胞成活率為(wei) 92%。還實現了人工假體(ti) 、人工組織器官的仿形製造。另外一家是青島合創快速智造技術有限公司。業(ye) 務涵蓋增材製造(3D打印,也稱快速製造),三維測量及檢測,快速模具,高速切削等。此外項目還包括海爾“3D打印雲(yun) 服務平台”項目、西交大“3D打印研發及產(chan) 業(ye) 園”華中科技大學“青島3D打印公共技術服務平台”、中科院自動化所“3D 打印與(yu) 社會(hui) 製造產(chan) 業(ye) 化”、清華大學機械係“3D打印聯合研發中心”項目等。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