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yu) 在建築設計研究院,創業(ye) 的可能性更多。在設計院知道明天要畫什麽(me) 圖,但創業(ye) 不知道明天要打什麽(me) ‘怪獸(shou) ’。”今天,清華建築係碩士畢業(ye) 生、AOD創始人“80後”袁大偉(wei) 做客人民網微訪談說。他曾瞞著父母辭掉令人豔羨的建築設計院工作,成為(wei) 創業(ye) 大軍(jun) 中的一員。
創業(ye) ,有苦也有樂(le)
“我原來在建築設計研究所工作的時候,單位買(mai) 了國外的3D打印機,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3D打印!當時感覺很神奇,很高科技,覺得會(hui) 是未來技術發展的一大趨勢。”袁大偉(wei) 的公司目前在做3D打印機的研發、生產(chan) 、銷售,同時還有3D打印服務和3D個(ge) 性化禮品的設計銷售,打印價(jia) 格按材質和重量收費。公司研發團隊主要來自清華大學,因此產(chan) 品質量,包括精度和穩定性都有一定優(you) 勢。
談及創業(ye) 之初的難處,袁大偉(wei) 說,最難的地方就是創業(ye) 的艱苦超出想象,我們(men) 經常開玩笑說的一句話就是“如果當初知道這麽(me) 艱苦,是不敢選擇這條路的”。創業(ye) 會(hui) 遇到很多問題,沒創過業(ye) 的人想象不到。但正是在不斷地解決(jue) 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們(men) 得到了成長,覺得很快樂(le) ,很幸福!這種快樂(le) 和幸福也是在別處體(ti) 會(hui) 不到的。
他說,在不同時期遇到的困難不一樣,最開始是沒錢沒人,後來又麵臨(lin) 經驗不足的挑戰。“我的小夥(huo) 伴都相當給力,都說問題隻要明確了就好解決(jue) 。”
國家創業(ye) 優(you) 惠政策“給力”
“對於(yu) 創業(ye) 這個(ge) 選擇,我從(cong) 來沒有後悔過,既然選擇創業(ye) ,就會(hui) 一直堅持下去!”袁大偉(wei) 認為(wei) ,3D打印一定會(hui) 為(wei) 人類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為(wei) 人們(men) 的生產(chan) 和生活方式帶來很多改變。
他表示,國家現在對創業(ye) 的支持力度很大。去年公司曾獲得國家科技部頒發的額度50萬(wan) 元的中小型企業(ye) 創新基金,此外還有一些專(zhuan) 項扶持資金,這些對公司前期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們(men) 團隊最初是三四個(ge) 人,現在三四十人。最開始的組成是我(設計師)和師弟(軟件工程師),還有上海的兩(liang) 位小夥(huo) 伴(機械工程師),現在結構相對豐(feng) 富和完整了,有剛畢業(ye) 的同學,有在校生,還有從(cong) 華為(wei) 中國移動等大公司出來、經驗豐(feng) 富的夥(huo) 伴。”
日募四百萬(wan) 資金 開啟行業(ye) 眾(zhong) 籌新模式
3月16日晚,袁大偉(wei) 在校友微信群發布一條消息,宣布進行眾(zhong) 籌,3小時內(nei) 認購金額達到120萬(wan) 元,17日晚,眾(zhong) 籌數額過400萬(wan) 。這算是3D打印行業(ye) 的一個(ge) 創舉(ju) 。“做眾(zhong) 籌其實是一個(ge) 突然的念頭。我們(men) 創業(ye) 以來,得到了很多前輩和老師的支持幫助,就想拿出一些股份,以眾(zhong) 籌的形式來感謝回饋他們(men) 。”
參與(yu) 眾(zhong) 籌的很多股東(dong) ,從(cong) 創業(ye) 初始就跟團隊有過接觸,袁大偉(wei) 表示,“心裏非常感激他們(men) 。”對於(yu) 網友“眾(zhong) 籌的錢準備怎麽(me) 花?”的提問,袁大偉(wei) 說,眾(zhong) 籌的錢主要是用來擴大生產(chan) 、增強人力。
“創造一家像蘋果公司一樣偉(wei) 大的3D打印公司”
“我的夢想是創造一家像蘋果公司一樣偉(wei) 大的3D打印公司,我覺得未來的路還很長,我會(hui) 不斷努力,不斷成長!”袁大偉(wei) 說。
袁大偉(wei) 說,選擇辭職創業(ye) 跟他的性格和經曆有關(guan) 係。他還在學校的時候就比較關(guan) 注創業(ye) ,也很熱衷於(yu) 參加各種活動。後來接觸到3D打印,覺得它能夠為(wei) 人們(men) 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多好處,當時很興(xing) 奮,也沒多想就辭職了。
最初辭職創業(ye) 的時候他並沒有告訴父母,他認為(wei) 父母不但不會(hui) 同意,反倒會(hui) 有各種擔心。後來父母在媒體(ti) 上看到報道,才知道自己已經辭職創業(ye) ,這時候他們(men) 也隻好選擇支持兒(er) 子。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