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製造是指將廢舊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進行專(zhuan) 業(ye) 化修複的批量化生產(chan) 過程,是國家鼓勵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也是循環經濟和轉型升級的重要內(nei) 容。
當前,我國再製造產(chan) 業(ye) 發展麵臨(lin) 很多突出問題,比如社會(hui) 認可度較為(wei) 缺乏、舊件來源及產(chan) 品銷售渠道不夠暢通、政策支持尚未細化、相關(guan) 法規亟待修訂等等。遼寧沈陽是裝備製造業(ye) 大市,也是再製造最先起步的城市。沈陽再製造產(chan) 業(ye) 麵臨(lin) 的困擾和羈絆,具有典型意義(yi) ,值得各方關(guan) 注。
“不做企業(ye) 的有誰知道,一張小小的發票也能絆住再製造!”當記者采訪時,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關(guan) 錫友劈麵來了這麽(me) 一句。他說:“對於(yu) 再製造這樣一個(ge) 潛力、前景廣闊的行業(ye) ,我們(men) 既有信心,又很揪心。”
揪心為(wei) 了啥?羈絆太多。稅負壓力、融資難度、市場無序、買(mai) 難賣難等諸多困擾,牽扯了中國再製造大發展的腳步。
支持再製造的綱領性文件有,但落到地方的實施細則不多,可操作依據更少。
遼寧沈陽是裝備製造業(ye) 大市,同時也是再製造最先起步的城市。擁有沈陽大陸、沈陽機床等一批再製造領軍(jun) 企業(ye) 。記者深入采訪發現,他們(men) 不同程度地為(wei) “尚未細化的政策支持”而苦惱著。
沈陽機床再製造事業(ye) 部總經理王鬆,曾翻遍了所能找到的國家、省、市對再製造支持的相關(guan) 文件。他說,“綱領性的文件有,比如國家及省‘十二五’規劃,但落到地方的實施細則不多,可操作依據更少。”比如再製造企業(ye) 最關(guan) 心的稅收政策,很多國家為(wei) 了扶持再製造,都采取初期減免或退稅的政策。而我們(men) 執行的還是雙重收稅,采購舊原料或設備要開具增值稅發票,賣出再製造產(chan) 品同樣要開具增值稅發票,一買(mai) 一賣,一進一出,進項銷項雖可抵扣部分,但回收舊產(chan) 品付出的增值稅發票(17%的稅率),大大壓縮了再製造行業(ye) 的利潤空間。
回收舊產(chan) 品為(wei) 何要讓買(mai) 家開具發票呢?因為(wei) 舊設備來源複雜,很多不具備開發票資質,比如舊貨市場。即使對方也是正規國企,卻因不是機床企業(ye) 無法開具機床發票。為(wei) 避免“逃稅”,沈陽機床不得不出資建立渠道商,由渠道商提供發票采購舊機床,再由沈陽機床返還發票稅點。一切都正規了,然而,含稅的再製造產(chan) 品價(jia) 格卻上去了。
記者在沈陽幾家汽車4S店了解到,不少汽車商家抱怨,一台再製造汽車價(jia) 格相當於(yu) 新車的8折,消費者根本不認這麽(me) 貴的“二手改造車”,然而價(jia) 格低下來,汽車再製造就無利可賺。這是汽車再製造不能廣泛鋪開的重要原因。
再者,原料采購、技術研發都需要真金白銀扶持的再製造企業(ye) ,對金融支持也相當渴盼。沈陽機床雖未拿到金融租賃的“牌照”,但通過與(yu) 金融部門合作已經向有租賃需求的機床客戶提供了再製造產(chan) 品。因為(wei) 青睞再製造 產(chan) 品的多半是“差錢”的中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戶。“再製造壯大不能光靠上麵喊,更得有下麵的實際支持。誰都說重要,可是再製造卻總也擠不進政府采購的大門,再製造由誰來推動,使多大力氣推動,這是一個(ge) 問題。”一位再製造產(chan) 品銷售商對記者坦言。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