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獲悉,河南首例將3D打印技術應用於(yu) 髖臼腫瘤半骨盆置換的手術順利開展。
河南首例“3D打印手術”完成
昨日,50歲的孫林興(xing) 奮地告訴記者,伴隨了他一年多的左髖部疼痛終於(yu) 消失了,而且,他的手術還應用了神奇的“3D打印技術”。
一年前,孫林因左髖部疼痛開始四處求醫,但一直未得到徹底治療。5月底,在河南省腫瘤醫院,孫林被確診為(wei) 左髖臼、左坐骨軟骨肉瘤。
了解完病情,孫林有些怵。因為(wei) 骨盆區腫瘤因解剖部位複雜、創傷(shang) 大、出血量多、手術操作複雜、風險極大,就在孫林猶豫時,醫生跟他溝通,決(jue) 定將3D打印技術與(yu) 這次手術相結合。
術前,孫林骨盆的影像學資料原始數據被輸入一台與(yu) 3D打印機鏈接的電腦3D編輯軟件中,運用軟件把孫林的骨盆(包含瘤體(ti) )進行複位還原,隨後根據腫瘤需要切除的範圍進行替代假體(ti) 的製作,通過先進的3D打印技術完成1∶1腫瘤切除後的替代假體(ti) 模型。通過模型實現模擬手術,術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均可提前進行演練,並且能最大可能地實現功能重建的最優(you) 化。6月5日,醫生為(wei) 孫林精準地完成了手術。
“3D打印技術”可實現“私人訂製”
河南省腫瘤醫院蔡啟卿主任醫師介紹,以前該類手術實施主要依靠患者的影像學資料進行手術分型和術前手術方案設計,由於(yu) 影像學片子是平麵化的,往往需要醫生有出色的立體(ti) 空間想象力,才能保證手術的成功,困難很大。而應用3D打印技術,可以實現手術的“精準度”和“前瞻性”,通過替代假體(ti) 認識腫瘤部位更為(wei) 直觀,便於(yu) 精確進行術中操作,同時還在手術中實現了個(ge) 體(ti) 化修複、固定、截骨等。
蔡啟卿介紹,通過“3D打印技術”,骨腫瘤患者可實現“私人訂製”,患者所需要的關(guan) 節假體(ti) 會(hui) 更適合患者本人,而不是像現在一樣都使用統一規格的流水線產(chan) 品。
據了解,目前,國內(nei) 已有不少醫院將3D打印技術應用於(yu) 臨(lin) 床。談及未來,專(zhuan) 家們(men) 信心滿滿,認為(wei) 未來3D生物打印可能成為(wei) 普遍的醫療模式,“打印出耳朵、脊柱什麽(me) 的,都不是難題。”而且,通過3D打印製造器官,就可能解除移植器官資源緊缺的難題。
手術流程
醫生將患者CT掃描的數據傳(chuan) 入電腦,通過軟件進行重建,形成三維圖像
將打印材料注入機器,高溫熔化、成型、凝固、冷卻
按1∶1的比例打印出患者受損部位的模型
醫生依據該模型設計手術方案,模擬手術安裝,預判手術進程
3D打印技術
以計算機三維設計模型為(wei) 藍本,通過軟件分層離散和數控成型係統,利用激光束等方式將金屬粉末等特殊材料進行逐層堆積黏結,最終疊加成型,製造出實體(ti) 產(chan) 品。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