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2014年已經過去了一半,今年上半年的手機市場可以說是競爭(zheng) 相當激烈,甚至可以用“一月一旗艦”來形容。其中,錘子科技於(yu) 5月20晚推出的錘子手機(Smartisan T1)以及小米科技於(yu) 7月22日發布的小米4手機吸引了整個(ge) 國產(chan) 手機圈的強烈關(guan) 注,除了產(chan) 業(ye) 鏈,包括廠商、網友,無不想了解這兩(liang) 款手機的差別。
這兩(liang) 款手機售價(jia) 不同,相同的是人氣都很高,而且重要的是這兩(liang) 個(ge) 機器在實體(ti) 店是見不到的,所以在做選擇到底買(mai) 誰時也很難有個(ge) 直觀的對比,接下來就來為(wei) 大家簡單的闡述一下這兩(liang) 款產(chan) 品有哪些差異?
外觀設計:小米中規中矩 錘子優(you) 點槽點鮮明
小米4采用不鏽鋼金屬邊框,擁有超窄邊框,而且推出了個(ge) 性化的可更換後蓋,其金屬邊框還具備防指紋鍍膜。擁有邊緣抑製防誤觸專(zhuan) 利,擁有完美的息屏效果。另外,此次發布的小米4,搭配的是單顆LED閃光燈。“小米3、小米4全部都是采用Philips Lumileds的LED閃光燈。” Philips Lumileds亞(ya) 洲區市場總監周學軍(jun) 透露。
錘子手機給人的第一印象還是很好的,雙麵玻璃的設計給人感覺非常精致,尤其是背後的那塊玻璃在邊緣帶有一定的弧度,在光線的照射下玻璃上也會(hui) 出現光線映出 的曲線,不過在手機背麵上最為(wei) 加分的還是玻璃上那個(ge) 精致的錘子LOGO。曾有人在微博上分享過一些錘子手機的照片,在評論當中甚至有人說想給它摳下來做成徽章,足以見得這個(ge) LOGO的精致程度。錘子手機也有閃光燈,不過是內(nei) 置的LED補光燈。
外觀的設計和做工部分,小米4更像是一個(ge) 門門功課都合格的學生,而錘子的Smartisan T1更像是一個(ge) 偏科生讓人又愛又恨。小米4有采用金屬邊框,小米4的做工也沒有明顯的瑕疵,但是你就是找不出來能讓你特別喜歡的一點。錘子手機也不是沒有槽點,雙麵玻璃的指紋被吐槽,前置攝像頭總是對不齊,但是那個(ge) 比例恰到好處質感超棒的黑色玻璃,外加那個(ge) 無比精致的錘子LOGO,會(hui) 讓你馬上有那種眼前一 亮的感覺。
屏幕:供應商同為(wei) JDI 實際表現有所差別
小米4采用了5英寸屏幕,錘子Smartisan T1都采用了4.95英寸的屏幕,分辨率都是1080P,材質上也都是IPS,並且屏幕的供應商都是日本JDI。 JDI英文全稱Japan Display Inc.,是日本顯示公司的英文簡稱,由索尼+日立+東(dong) 芝合資創辦於(yu) 2011年,主要的業(ye) 務是研發和製造小尺寸顯示屏(手機顯示屏)。
小米4和錘子Smartisan T1的屏幕尺寸僅(jin) 僅(jin) 是有0.05英寸的差別,在肉眼上看起來兩(liang) 者的尺寸是一樣的,就是說即使兩(liang) 個(ge) 手機放在一起也難看出屏幕尺寸的差別。兩(liang) 者的屏幕數據從(cong) 紙麵上看幾乎是一樣的,但是屏幕光講參數是沒有意義(yi) 的,屏幕是要用眼睛看的,所以日常表現當中究竟如何,來做一個(ge) 對比。
將兩(liang) 款手機調整到最小的亮度,通過屏幕的實拍,會(hui) 發現,小米4的屏幕亮度上確實要比錘子Smartisan T1亮一些,某些場景下小米4看起來是要比T1的圖像更豔麗(li) ,但這種豔麗(li) 是很細微的,兩(liang) 個(ge) 手機放在一起用肉眼仔細對比才能看出差別,而在相機翻牌的照片當 中由於(yu) 相機所限幾乎沒有拍出兩(liang) 者的區別。
產(chan) 能
7月20日晚,錘子科技官方微博首先發布消息和長微博,指出錘子手機T1產(chan) 能不足。“過去的十來天,可能是錘子科技創立以來最艱難的十來天,我們(men) 的產(chan) 能比計劃中的最壞結果還要差。按我們(men) 的駐廠工程師、供應商和代工廠方麵的聯合分析評估,這種情況還要持續數周才能達到日產(chan) 1800部左右的正常水平。”
22日的發布會(hui) 上,雷軍(jun) 公布的一係列數字也表明了小米目前的行業(ye) 狀態。據其透露,截至2014年7月,小米1係列共售出790萬(wan) 台、小米2係列銷量為(wei) 1740萬(wan) 台、小米3係列為(wei) 1050萬(wan) ,紅米累計銷量最高,達1800萬(wan) 台。今年上半年發布的紅米Note則增勢迅猛,銷量已達356萬(wan) 台。雖然每款機型銷量都非常高,但從(cong) 此次小米4的發布看,雷軍(jun) 似乎想走精致路線,而不是一味的高性價(jia) 比。在供貨方式上,雷軍(jun) 再三強調將盡可能增加產(chan) 能,保證前兩(liang) 個(ge) 月產(chan) 量能達到100萬(wan) 台。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