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通信電源、野外營房、激光探測器……這些原本屬於(yu) 軍(jun) 工高科技產(chan) 品,目前正源源不斷進軍(jun) 民用市場。這些高科技產(chan) 品,從(cong) 8月1日起,它們(men) 有了一個(ge) 新的園區—揚州市軍(jun) 民融合科技產(chan) 業(ye) 園。
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建軍(jun) 87周年,恰此軍(jun) 人的節日,揚州市軍(jun) 民融合科技產(chan) 業(ye) 園在市開發區掛牌。這個(ge) 新的產(chan) 業(ye) 板塊,標誌著軍(jun) 地雙方將形成合力優(you) 勢,拓展協作空間、深化合作層次,推動軍(jun) 民融合深度發展。
軍(jun) 民融合科技產(chan) 業(ye) 園:
重點發展新材料等五大產(chan) 業(ye)
據了解,我市軍(jun) 民融合科技產(chan) 業(ye) 園,將建成集科技研發、科技信息、成果孵化轉化“三位一體(ti) ”的省級軍(jun) 民融合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科技園重點發展新材料、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ti) 化、新能源與(yu) 高效節能五大產(chan) 業(ye) 。
開發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開發區已經集聚了一批軍(jun) 工級相關(guan) 領域的企業(ye) ,區內(nei) 有中船重工集團七二三所、中國兵器裝備集團的天威新能源、國宇電子、通信設備、乾照光電(300102,股吧)、通利冷藏、潤揚物流等骨幹企業(ye) ,主要產(chan) 品涵蓋雷達、電子器件、光伏電池、通信電源等多個(ge) 領域,軍(jun) 民融合集聚態勢初步形成。“2013年形成產(chan) 值近60億(yi) 元,稅收1.25億(yi) 元。”
一批軍(jun) 工技術在揚進行轉化,得到了應用。在新能源領域,原主要用於(yu) 軍(jun) 工的太陽能電池已經大規模進入民用,市場規模呈現幾何級增加。開發區負責人舉(ju) 例說,天威保變集團太陽能組件年產(chan) 能達800MW。在特種車領域,原本主要用於(yu) 野外作戰的房車特種車,經過中集集團(000039,股吧)通利冷藏的技術改造更新換代,已經成功應用於(yu) 醫療、搶險救災等眾(zhong) 多民用領域。
至2020年產(chan) 值達200億(yi) : 培育年產(chan) 銷過50億(yi) 企業(ye) 1-2家
據了解,軍(jun) 民融合科技產(chan) 業(ye) 園目標是,至2020年建立比較完善的軍(jun) 民融合產(chan) 業(ye) 體(ti) 係,年產(chan) 值達200億(yi) 元,培育年產(chan) 銷過50億(yi) 元企業(ye) 1—2家,年產(chan) 銷過10億(yi) 元企業(ye) 10家以上。
“軍(jun) 民融合科技產(chan) 業(ye) 園將以科技創新作為(wei) 首要突破點,我們(men) 希望到2020年,可以新建國家級和省級科技創新平台6個(ge) ,培育省以上高新技術產(chan) 品和新產(chan) 品100個(ge) ,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與(yu) 技術攻關(guan) 項目10項以上。”開發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作為(wei) 揚州市軍(jun) 民融合科技產(chan) 業(ye) 園核心園區的七二三所科技園,將充分發揮其原有的軍(jun) 民融合產(chan) 業(ye) 的先發優(you) 勢,將核心園區打造成為(wei) 軍(jun) 民融合產(chan) 業(ye) 園的標杆。據悉,七二三所科技園項目是中船重工集團公司“十二五”重點戰略布局項目,總投資15億(yi) 元,占地麵積318畝(mu) 。
至2020年,軍(jun) 民融合科技產(chan) 業(ye) 園產(chan) 值達200億(yi) 元。雄心壯誌來自哪裏?“來自我們(men) 的高科技產(chan) 品”,北方激光企業(ye) 負責人介紹,目前,企業(ye) 通過不斷優(you) 化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結構,軍(jun) 民產(chan) 業(ye) 涵蓋材料、器件、部件到整機係統,初步形成了以光電材料及器件、激光設備及光電應用產(chan) 品、機電控製產(chan) 品為(wei) 主的軍(jun) 民結合高技術產(chan) 業(ye) 架構。“在軍(jun) 民產(chan) 品科技方麵,形成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高技術產(chan) 品。”
高科技產(chan) 品技術含量大,效益也高。七二三所負責人介紹,七二三所聯合英國Easat公司申報的“機場監視雷達和海岸監視雷達關(guan) 鍵技術引進”項目獲國際科技合作,該項目總投資3000萬(wan) 元,預計產(chan) 值可達40億(yi) 元以上,項目實施將使國內(nei) 的雷達製造業(ye) 水平得到極大提高,實現民航機場監視雷達設備全麵國產(chan) 化。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