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豔,中國製造業(ye) 管理聯盟創始人、中國製造業(ye) 管理國際論壇執行主席、愛波瑞管理谘詢有限公司總裁。1999年開始,她就致力於(yu) 製造業(ye) 管理谘詢工作,在全行業(ye) 首創“精益生產(chan) ”模式,幫助眾(zhong) 多中國製造業(ye) 企業(ye) 提升核心競爭(zheng) 力。在她的領導下,愛波瑞於(yu) 2001年成為(wei) 美國管理谘詢協會(hui) 的第一個(ge) 在華會(hui) 員單位。在中航集團、中國兵裝、中國兵工、中國南車(601766,股吧)、中國一汽、中化集團、中糧集團、中國商飛、江淮汽車(600418,股吧)、合力叉車、沈鼓集團、聯想集團、伊利集團、龐巴迪、阿爾斯通、淮海控股江蘇宗申、華陽電子等眾(zhong) 多體(ti) 量龐大的知名企業(ye) 背後,都有王洪豔與(yu) 愛波瑞的同仁提供谘詢服務的身影。
2013年11月21日下午,剛從(cong) 香港出差歸來的她,在天津總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20年,中國的製造業(ye) 發展迅猛,所創造的GDP從(cong) 1992年的1.02萬(wan) 億(yi) 元增至2012年的20萬(wan) 億(yi) 元,目前已占全部GDP的40%,實現20年增長19倍,並由此使中國成長為(wei) 全球“製造大國”。然而,飛速增長中也潛伏著隱患—中國製造業(ye) 核心技術嚴(yan) 重不足,自主創新能力偏弱,目前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很容易被超越。但另一方麵,正因為(wei) 存在這些不足,中國製造業(ye) 也麵臨(lin) 著巨大的成長空間。
製造業(ye) A股上市公司市值占比不足1%
王洪豔開門見山地指出:“從(cong) 規模上來說,中國有將近一半的製造企業(ye) 已經進入世界前列,但它們(men) 並不掌握關(guan) 鍵部件的核心技術和戰略尖端技術。”在她看來,中國製造業(ye) 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很有可能在短期內(nei) 被其他國家超越;同時,技術上落後的現狀,也可能導致產(chan) 業(ye) 方麵的危機。
她告訴記者,盡管製造業(ye) 產(chan) 值占GDP的比重很高,但在資本市場中的占比卻出奇地低。目前,製造業(ye) 上市公司數量在A股市場中占65%,但在A股上市公司的總市值中,製造業(ye) 上市公司所占比例不足1%,即便加上其他行業(ye) 中製造類企業(ye) 的市值,中國製造業(ye) 的資本市場規模也隻占總資本市場規模的5%~10%。不難看出,中國製造業(ye) 的資本化程度還非常低。
不過,如果換個(ge) 角度看,較低的市場比例中恰恰蘊藏著商機。王洪豔發現,中國製造業(ye) 板塊上市公司的成長速度明顯高於(yu) 市場平均水平,且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她舉(ju) 了兩(liang) 個(ge) 例子:一個(ge) 是上汽集團(600104,股吧)(600104)。這家上市公司於(yu) 1997年登陸A股市場,2012年全年實現收入近4810億(yi) 元,淨利潤近208億(yi) 元。2013年預計收入5532億(yi) 元,同比增長15%;另一個(ge) 是美的集團(000333)。這家企業(ye) 於(yu) 2013年9月上市,2012年全年實現收入近1027億(yi) 元,淨利潤約33億(yi) 元。2013年前三季度實現收入近938億(yi) 元,淨利潤超過40億(yi) 元,同比呈大幅增長。
這兩(liang) 個(ge) 例子表明,製造業(ye) 企業(ye) 在獲得資本支持後收入增長的幅度大得驚人;同時,也充分表明整個(ge) 製造行業(ye) 還潛藏著巨大的投資機會(hui) 和財富機會(hui) 。
但令王洪豔擔憂的是,目前國內(nei) 製造業(ye) 的主要競爭(zheng) 力來自低技術含量的製造業(ye) 產(chan) 品,而這種以低技術、低價(jia) 值、處於(yu) 價(jia) 值鏈底端為(wei) 特征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很容易被超越。她稱,目前製造業(ye) 核心技術的獲得總體(ti) 上是以跟蹤模仿為(wei) 主,缺乏自主創新;生產(chan) 過程也以產(chan) 品組裝為(wei) 主,缺乏功能創新;產(chan) 品結構更是以係統集成為(wei) 主,缺乏關(guan) 鍵部件攻關(guan) ,這也是目前中國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鏈麵臨(lin) 的嚴(yan) 峻形勢。與(yu) 此同時,國內(nei) 製造業(ye) 的管理也存在過於(yu) 粗放、勞動生產(chan) 率低、缺乏全球化運營和管理經驗等問題。在這一背景下,如果缺少“精益化”的過程控製,某些環節一旦失控,就可能導致整個(ge) 行業(ye) 陷入高投入、低產(chan) 出、高成本、低質量的尷尬境地。
王洪豔略顯無奈地告訴記者,目前在世界級、大品牌的製造企業(ye) 中,技術密集型生產(chan) 方式已經占據主流,中國的製造業(ye) 要想實現轉型升級,必須快速提升技術含量。然而,目前中國能勝任製造業(ye) 生產(chan) 一線技術要求的高級技術工人總量越來越少,具備全球化視野、懂得精益化運營管理的專(zhuan) 業(ye) 人才更是極為(wei) 稀缺。也正因此,我國在製造業(ye) 高端人才的引入和培訓領域尚大有可為(wei) 。一旦這種模仿式的、低附加值的產(chan) 業(ye) 模式被突破,中國製造業(ye) 創造的效益將遠遠超越其他產(chan) 業(ye) 。
資本助力製造業(ye) 轉型升級正當其時
在中國製造業(ye) 亟待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王洪豔十分看好行業(ye) 的未來發展前景。
王洪豔介紹,到2025年,顛覆人類生產(chan) 和生活方式的高科技將有進一步的長足發展,移動互聯網、雲(yun) 計算、機器人、智能交通等技術背後的商業(ye) 價(jia) 值,疊加在一起可能將達15萬(wan) 億(yi) ~40萬(wan) 億(yi) 美元。製造業(ye) 走向數字化和智能化將是未來的趨勢,誰把握了這個(ge) 趨勢,誰就能掌握創造財富的先機。
事實上,由於(yu) 製造業(ye) 的長期穩定增長以及巨大潛力,過去十年中,一些世界級金融巨頭已經對中國製造業(ye) 進行了投資布局並獲得了豐(feng) 厚回報。其中比較著名的案例,包括凱雷投資安信地板、KKR投資青島海爾(600690,股吧)、巴菲特投資比亞(ya) 迪(002594,股吧)、摩根士丹利收購南孚電池等。
與(yu) 此同時,國內(nei) 投資機構也開始進軍(jun) 製造業(ye) 並獲得了可觀回報。目前,創業(ye) 板355家企業(ye) 中,有1/3來自製造業(ye) 。這些製造業(ye) 企業(ye) 的背後大都有機構投資者的身影,它們(men) 也為(wei) 後者提供了豐(feng) 厚的回報。比如,吉峰農(nong) 機(300022,股吧)為(wei) 投資者帶來的回報率超過20倍。
王洪豔表示,近年來,很多國際國內(nei) 創投機構都已經意識到製造業(ye) 市場的發展前景和投資機會(hui) 。預計從(cong) 2014年起,會(hui) 有更多的投資機構參與(yu) 到中國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鏈的新一輪整合與(yu) 投資當中。
王洪豔分析認為(wei) ,在進軍(jun) 製造業(ye) 方麵,中國目前已具備了相對成熟的條件:
從(cong) 微觀層麵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製造業(ye) 在技術、品牌、市場、產(chan) 品、人才乃至後期的戰略規劃方麵都已具備了一定條件,完成了初步的原始積累。
從(cong) 宏觀層麵看,國家從(cong) 產(chan) 業(ye) 政策和總體(ti) 規劃上對製造行業(ye) 的發展給予了技術、資金和財稅等方麵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要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在政策上將重點扶植包括高端裝備製造和新能源等在內(nei) 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
從(cong) 全球化的角度看,過去已有大量的外商獨資、合資機構湧入中國製造業(ye) ,其中以成功的歐美、日韓製造企業(ye) 為(wei) 代表。它們(men) 在生產(chan) 和經營兩(liang) 個(ge) 方麵帶動了中國製造業(ye) 的轉型升級。
此外,從(cong) 發展的眼光來看,“實業(ye) ”永遠是一國經濟的基礎,未來中國成為(wei) “製造強國”已是大勢所趨。越來越多的企業(ye) 引入了“精益生產(chan) ”和“精益管理”模式,這會(hui) 從(cong) 根本上促進製造業(ye) 企業(ye) 的轉型升級,最終促使國內(nei) 製造業(ye) 向精益生產(chan) 和自動化生產(chan) 大規模轉型升級。
從(cong) 資本層麵來看,助力製造向創造轉型正當其時。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後,新股發行即將重啟,IPO將從(cong) “審批製”過渡到“備案製”,加上新三板全國擴容以及資本市場各項新製度的推出,都為(wei) 製造業(ye) 升級與(yu) 振興(xing) 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p#分頁標題#e#
製造業(ye) 與(yu) VC/PE應實現聯合發展共贏
王洪豔強調,企業(ye) 獲得成功的核心在於(yu) 創新,包括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而“精益管理”恰恰是實現兩(liang) 種創新最有效的途徑。“通過企業(ye) 內(nei) 部的精益運營尋找最適合的商業(ye) 模式,最後實現全產(chan) 業(ye) 鏈的價(jia) 值最大化。在這方麵,三星、豐(feng) 田、本田、LG、波音、博世、GE、丹納赫等國際製造業(ye) 巨頭,都是通過在精益化管理中不斷打造企業(ye) 價(jia) 值鏈而獲得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
不容忽視的是,製造業(ye) 企業(ye) 的發展離不開龐大資金的支持,而中國的民營中小製造業(ye) 企業(ye) 很難通過銀行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使其發展受到了嚴(yan) 重製約。“此時,就很需要投行、VC和PE來關(guan) 注和支持它們(men) 。實際上,這個(ge) 領域中有很多項目和企業(ye) 都相當有價(jia) 值。”
為(wei) 此,王洪豔呼籲,VC/PE要深入到製造業(ye) 大產(chan) 業(ye) 鏈中,在幫助企業(ye) 發展的同時實現自身良好的回報。在這方麵,她和她創建的中國製造業(ye) 管理聯盟願意發揮中介作用,以市場、人才、技術、資本、管理、產(chan) 品這六大環節為(wei) 重點,為(wei) 投融資雙方提供對接服務。
那麽(me) ,應當如何設計“實業(ye) 與(yu) 資本聯合發展”的路徑呢?對此,王洪豔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了兩(liang) 方麵考慮:
首先,企業(ye) 內(nei) 部層麵。這一層麵的建設需要從(cong) 三方麵來著手推進:第一,企業(ye) 的股權結構頂層設計,包括創始人的股權比例、掌握核心技術的人占大股的問題等;第二,企業(ye) 商業(ye) 模式的設計和完善。如果企業(ye) 沒有一個(ge) 好的商業(ye) 模式,大量資本介入後,也很難在實際運營中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第三,資本退出渠道的安排,包括改製上市、收購兼並等,這是使投入的資本最終獲得理想收益的保障。
其次,企業(ye) 外部層麵。在這方麵,還需要借助權威專(zhuan) 業(ye) 的中介平台來為(wei) 投資方和生產(chan) 方創造更多的對接機會(hui) ,從(cong) 而實現資本與(yu) 實業(ye) 的緊密聯合。王洪豔表示,隻有真正實現了“製造業(ye) ”與(yu) “資本界”的聯合壯大、互利共贏,才能支撐製造業(ye) 從(cong) 單純的“製造”向“創造”快速轉型。
十年內(nei) 打造出國際一流品牌
製造業(ye) 的騰飛,是實現中國夢的基礎之一。而真正幫助中國製造業(ye) 探索出一條轉型升級之路,實現中國製造業(ye) 騰飛,是王洪豔未來十年的夢想。她說,目前中國製造業(ye) 的總體(ti) 水平,相當於(yu) 上世紀60年代日本製造業(ye) 或上世紀90年代初韓國製造業(ye) 的發展水平,諸多問題都源自製造方式、研發方式、技術方式和商業(ye) 模式的落後。
“眾(zhong) 所周知,德國之所以沒有受到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正是因為(wei) 德國的製造業(ye) 在國家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很大;美國的經濟國策轉向再工業(ye) 化也是為(wei) 了消除金融泡沫破裂帶來的影響;過去30多年,雖然中國經曆了改革開放,製造業(ye) 也實現了快速成長和壯大,但資本參與(yu) 製造業(ye) 的熱情遠遠比不上參與(yu) 房地產(chan) 的熱情,資本的缺失使得製造業(ye) 空心化十分嚴(yan) 重,很多製造業(ye) 企業(ye) 都已淪為(wei) 國際品牌的代工者。”
王洪豔深有體(ti) 會(hui) 地說,製造業(ye) 發展尤其不能急功近利,這也是發達國家的製造業(ye) 企業(ye) 都要依靠精益化管理保持國際一流生產(chan) 水平的原因。要造物先育人,日本的很多企業(ye) 都建立了自己的道場,專(zhuan) 門為(wei) 公司培養(yang) 高精尖職業(ye) 化人才;國外的世界500強企業(ye) ,也會(hui) 按照固定比例從(cong) 企業(ye) 收入中提取員工培訓費。中國的製造業(ye) 企業(ye) ,也要不斷加大自身在自主研發和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方麵的投入,從(cong) 而為(wei) 企業(ye) 轉型升級輸送技術尖端人才和資本運營高手。隻有這樣,才能從(cong) 根本上保證能在十年內(nei) 打造出擁有世界一流品牌的中國製造業(ye) 企業(ye) 。
為(wei) 了實現這一目標,王洪豔認為(wei) ,資本市場的廣泛關(guan) 注和投入是將製造業(ye) 企業(ye) “點石成金”的關(guan) 鍵。不過,國家政策也應有所偏重,通過加大投入來扶持具有活力的民營企業(ye) 進行創新研發。事實上,從(cong) 企業(ye) 角度來看,近年來,無論是國有還是民營的企業(ye) 都越來越注重研發,並且把研發對生產(chan) 力的提升效果納入了幹部績效考評體(ti) 係。很多企業(ye) 已經把研發與(yu) 數字化和精益管理相結合並收到了良好效果,比如,重慶青山工業(ye) 的資金周轉率,已從(cong) 每年4次提高到了每年20次,這大大降低了企業(ye) 成本。
製造業(ye) 的轉型升級,急需大規模資本的注入,但投資製造業(ye) 也會(hui) 麵臨(lin) 一定的行業(ye) 風險。王洪豔認為(wei) ,從(cong) 當前來看,不容忽視的風險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個(ge) 方麵:
一是出口滑坡。全球經濟的不景氣,導致外部需求減少。人民幣的持續快速升值,也使得國內(nei) 製造業(ye) 企業(ye) 產(chan) 品的出口競爭(zheng) 力大為(wei) 削弱。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內(nei) 製造業(ye) 企業(ye) 經過2009年~2010年的複蘇後,又開始走上下坡路。
二是成本不斷升高。過去十年,生產(chan) 資料價(jia) 格持續上漲,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中國製造企業(ye) 的生產(chan) 成本被不斷推高,許多企業(ye) 麵臨(lin) 生存問題。
三是產(chan) 能過剩。很多製造業(ye) 企業(ye) 的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多數企業(ye) 的開工率不足,加上外部需求急劇下降,許多中小企業(ye) 麵臨(lin) 著被整合風險。但反過來看,在此過程中也存在著大量的投資和並購機會(hui) ,當然,投資或並購後如何成功地整合企業(ye) 也是一大挑戰。
四是惡性競爭(zheng) 。製造業(ye) 的行業(ye) 競爭(zheng) 極為(wei) 激烈,行業(ye) 內(nei) 部存在的罔顧商業(ye) 倫(lun) 理的惡性競爭(zheng) ,為(wei) 企業(ye) 增加了額外且高昂的運營成本,並發展成為(wei) 中國製造業(ye) 麵臨(lin) 的非常嚴(yan) 峻的挑戰。
五是產(chan) 品的溢價(jia) 能力低。企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最終要通過產(chan) 品溢價(jia) 能力的提高和製造成本的降低體(ti) 現出來,並以此實現企業(ye) 的高收益,兌(dui) 現資本的高回報。但是,國內(nei) 這方麵的現實仍不容樂(le) 觀,製造業(ye) 產(chan) 品的附加值低幾乎成為(wei) 行業(ye) 通病。
因此,要想在若幹年後使“中國製造”真正成為(wei) 世界一流品牌,就必須從(cong) 現在開始,通過適時引入外部資本和不斷加強內(nei) 部治理,來建立強大的研發體(ti) 係和規範的現代企業(ye) 製度,從(cong) 而推動中國製造最終成為(wei) “時尚和尊貴”的象征。
王洪豔說,她的這種期望,不僅(jin) 出於(yu) 自己多年來的夢想,更是因為(wei) 她堅信中國製造未來巨大的成長潛力。“如果把握住這次轉型升級的契機,中國製造業(ye) 就能加快獲得產(chan) 業(ye) 升級與(yu) 財富倍增的雙重效益。”
謀劃設立“中國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基金”
“為(wei) 中外製造企業(ye) 管理精英打造最理想的交流平台”,這已成為(wei) 王洪豔及其團隊堅持不懈的追求。
近年來,他們(men) 以“打造全產(chan) 業(ye) 鏈的價(jia) 值最大化”為(wei) 主要目標而舉(ju) 辦的數十場國際論壇,吸引了國內(nei) 眾(zhong) 多媒體(ti) 的高度關(guan) 注。CCTV、新華社、《人民日報》、《大公報》、新浪網等權威媒體(ti) 都對活動進行了全方位的報道。由此,這些論壇也獲得了“製造業(ye) 達沃斯”的美譽。這些成績也更加堅定了王洪豔在服務實業(ye) 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的決(jue) 心。#p#分頁標題#e#
采訪中,談起下一步的工作計劃,王洪豔表示,中國製造業(ye) 管理聯盟是基於(yu) 中國製造業(ye) 管理國際論壇的十年積澱而成立的。論壇曆經十年發展,不斷推介世界最前沿、最先進的管理理念,展示了國內(nei) 外大量值得借鑒的成功經驗,還不斷探索適合中國製造業(ye) 企業(ye) 的管理模式,以期實現民族製造業(ye) 的振興(xing) 。與(yu) 此同時,論壇凝聚了一大批誌同道合的企業(ye) 人,聯盟將從(cong) 市場、管理、人才、資金、產(chan) 品與(yu) 技術這六大環節為(wei) 企業(ye) 提供支持與(yu) 服務。
王洪豔說,製造業(ye) 的利潤率低,所以整合資源、借船出海很重要,在中國製造業(ye) 管理聯盟這一平台上,企業(ye) 可以從(cong) 整個(ge) 價(jia) 值鏈出發,以全球的視角找到與(yu) 其資源相匹配的合作對象,從(cong) 而完成優(you) 質資源的整合,並通過引入新的商業(ye) 模式來助推企業(ye) 獲得迅速發展。她笑言:“隻拉車不看路的企業(ye) 容易被淘汰,因為(wei) 它不了解規則。在傳(chuan) 統的埋頭苦幹的同時,企業(ye) 還要開闊視野,引入新平台,嫁接新技術,拓寬新的資本運作渠道,從(cong) 而做到輕鬆跨越難關(guan) 。”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王洪豔領導的愛波瑞管理谘詢有限公司擁有四大產(chan) 品:谘詢、培訓、論壇和信息化。多年來,公司始終致力於(yu) 為(wei) 中國製造業(ye) 企業(ye) 提供全套的精益一體(ti) 化解決(jue) 方案。成立至今,愛波瑞公司的這個(ge) 理念一直不曾改變。王洪豔表示,未來還將堅持在這條路上走下去,引領並陪伴“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她說,這不但是公司的使命和責任,也是整個(ge) 團隊的經營哲學和生活方式,“未來幾年,我們(men) 還計劃在行業(ye) 內(nei) 建立100家道場,在為(wei) 企業(ye) 提供精益化管理培訓的同時,也為(wei) 它們(men) 引入合格的戰略投資者和產(chan) 業(ye) 基金管理者,並使聯盟真正成為(wei) 助力製造業(ye) 騰飛和壯大的最佳平台,與(yu) 企業(ye) 一道共同打造中國製造業(ye) 光輝燦爛的明天。”
這次采訪結束的轉天,王洪豔又趕赴北京,與(yu) 一家知名母基金管理機構展開了關(guan) 於(yu) 設立“中國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基金”的商談。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