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8日,台灣科技部在行政院會(hui) 上做《3D打印科技的發展及推動》的報告,報告中提到,3D打印是全球新產(chan) 業(ye) ,台灣有機會(hui) 創自有品牌,並認為(wei) 台灣比韓國更具競爭(zheng) 優(you) 勢。報告提到,計劃在2018年前,培養(yang) 百萬(wan) 名3D打印應用與(yu) 文創人才,達到從(cong) 關(guan) 鍵零部件、材料到軟件技術完全自主的3D打印產(chan) 業(ye) 集群,掌握世界30%的3D打印機產(chan) 能。
報告稱,今年起台灣科技部將分4年投入新台幣10億(yi) 元,除支持應用導向的學術研究計劃外,也會(hui) 推動後續的軟件與(yu) 材料研究計劃,雙管齊下。
擺脫代工,超越韓國
科技部工程技術研究發展司長馮(feng) 展華指出,3D打印將為(wei) 第三次工業(ye) 革命揭開序幕,產(chan) 業(ye) 版圖與(yu) 就業(ye) 機會(hui) 將有巨大變動,包括美國、德國、日本及台灣主要競爭(zheng) 對手韓國都在積極推動。
馮(feng) 展華分析,韓國3D打印發展進度比台灣快,投下的人力、財力也多,不過正因為(wei) 他們(men) 產(chan) 業(ye) 結構大,適合規格化量產(chan) ,反不如台灣小、具有彈性的優(you) 勢。
他說,台灣的中小企業(ye) 與(yu) 分散式群聚的製造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結構適合發展3D打印產(chan) 業(ye) ,不論是開發自有品牌或替國際大廠代工都有相當契機,正好適合“百家爭(zheng) 鳴”的第三次工業(ye) 革命,加上之前WIMAX的產(chan) 業(ye) 慘痛教訓,這次將擺脫代工角色,直接進攻3D打印機的關(guan) 鍵零組件、軟件及數據庫等,取得應用服務的領先地位。
除此之外,開發創新技術、創意設計或藝術創作的數字化等,也都是台灣發展3D打印的機會(hui) ,未來3D打印產(chan) 業(ye) 逐步發展後,能帶來就業(ye) 機會(hui) ,並創造良好的市場效益。
首推生物醫療
台科大工程學院院長鄭正元表示,3D打印未來可大量應用在醫療產(chan) 業(ye) ,如植牙前,可事先做好手術導板,縮短大量療程時間,並減少開刀風險。
不過,鄭正元指出,衛福部要先在2年內(nei) 規劃3D打印醫療材料認證,才能促進3D打印產(chan) 業(ye) 開花結果。
台灣行政院長江宜樺在聽取報告後表示,3D打印科技產(chan) 業(ye) 相當符合政府推動產(chan) 業(ye) 高附加值、本地就業(ye) 的產(chan) 業(ye) 政策目標,請政務委員蔡玉玲持續協調部會(hui) 推動相關(guan) 工作。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