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天元區湘銀小區內(nei) ,王嗲嗲與(yu) 劉娭毑早早守在電視機前,等待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頒獎結果。令人惋惜的是,湯森路透集團此前預測的熱門人選、華裔科學家楊培東(dong) 未能斬獲此獎。不過,王嗲嗲與(yu) 劉娭毑表示是否得獎不重要,順其自然就好,以後還有機會(hui) 。原來,楊培東(dong) 是他們(men) 的女婿。
這個(ge) 株洲女婿為(wei) 何成諾獎熱門人選?
造出首個(ge) 納米導線激光器,可提高計算機存儲(chu) 量
全球最大的專(zhuan) 業(ye) 信息服務提供商湯森路透集團日前發布2014年度“諾貝爾獎級別”的“引文桂冠獎”獲獎名單,這也通常被視為(wei) 諾貝爾獎預測名單,楊培東(dong) 這個(ge) 全球材料科學家中的“納米牛人”也在名單中。
昨日下午,談起女婿楊培東(dong) ,王嗲嗲感到十分自豪,“這小子還不錯”。那麽(me) ,楊培東(dong) 是何許人?為(wei) 何會(hui) 被預測是諾獎熱門人選?
今年43歲的楊培東(dong) 1971年8月出生在江蘇蘇州,1988年從(cong) 木瀆中學畢業(ye) 後考入中國科大應用化學係,1993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求學,1997年獲哈佛大學化學博士學位。1999年至今,他先後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係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2年,美國人文與(yu) 科學院公布新增院士名單,楊培東(dong) 榜上有名,獲得了美國科學及工程界的最高榮譽。
楊培東(dong) 對納米光子學的貢獻,包括研製出第一個(ge) 納米導線激光器,使其成為(wei)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熱門人選。納米激光器最終有可能被用於(yu) 鑒別化學物質、提高計算機磁盤和光子計算機的信息存儲(chu) 量。
昨日,對於(yu) 女婿未能斬獲諾獎,王嗲嗲和劉娭毑均表示,“沒關(guan) 係,事情要順其自然。楊培東(dong) 還年輕,還有機會(hui) ”。
江蘇伢子是如何成為(wei) 株洲女婿的?
三個(ge) 多小時的跨洋“電話粥”,讓他收獲愛情
“我這個(ge) 女婿是個(ge) 非常有責任心的男人,當初沒看走眼。”王嗲嗲感歎,女兒(er) 王玫能和楊培東(dong) 走到一起,完全是機緣所致。
“雖然培東(dong) 和女兒(er) 都是中國科技大學畢業(ye) ,但培東(dong) 比女兒(er) 高一屆。女兒(er) 去美國念書(shu) 之前,我們(men) 根本不知道培東(dong) 這小子。”王嗲嗲稱。
1993年,楊培東(dong) 大學畢業(ye) 後,考上了美國哈佛大學。1994年,王玫大學畢業(ye) 後考上了美國耶魯大學。就在王嗲嗲陪女兒(er) 去中科大辦理相關(guan) 手續的一個(ge) 晚上,在中科大附近的一個(ge) 賓館內(nei) ,楊培東(dong) 從(cong) 美國打來一個(ge) 越洋電話。
“那個(ge) 電話打了很久,大概有三個(ge) 多小時。”王嗲嗲說,當時女兒(er) 就坐在電話機旁,“嗯、哦”地回應著。王嗲嗲不知道女兒(er) 在和誰打電話,但是能感覺到通話中的兩(liang) 人常常兩(liang) 三分鍾沒有聲音,卻彼此舍不得掛斷電話。
打完電話,王玫告訴王嗲嗲,有一個(ge) 學長也在美國求學,之前兩(liang) 人就很熟了,現在正在追求她,想問問王嗲嗲的意見。“當時想著女兒(er) 在國外求學,能有個(ge) 學長照顧,自己在株洲也放心些。兩(liang) 人試著談談男女朋友,也未嚐不可。”王嗲嗲說,1994年,王玫和楊培東(dong) 確立了戀愛關(guan) 係。1996年在美國結婚時,當時《世界日報》還專(zhuan) 門報道了兩(liang) 個(ge) 在美國念書(shu) 的中國小年輕,標題叫做“當哈佛人遇上耶魯人”。
此時,坐在一旁的劉娭毑說:“結婚後,培東(dong) 真的是對女兒(er) 百般照顧,這麽(me) 多年了,一直將她當成掌中寶,是個(ge) 有責任心的男人。”
據悉,當時楊培東(dong) 跨洋打給王玫的那個(ge) 電話,花了800多美元,而當時他一個(ge) 月的生活費隻有1000美元。
楊培東(dong) 成功的關(guan) 鍵因素是什麽(me) ?
專(zhuan) 注和勤奮,想做好的事就一定全力以赴
結婚後,楊培東(dong) 和王玫沒有被愛情的甜蜜衝(chong) 昏頭腦,兩(liang) 人通過刻苦學習(xi) ,紛紛取得了博士學位。2003年,兩(liang) 人迎來了他們(men) 的寶貝女兒(er) ,得知有了外孫女,王嗲嗲與(yu) 劉娭毑便立即前往美國照顧女兒(er) 和外孫女。
“難怪當時培東(dong) 和女兒(er) 叫我們(men) 過去,的確是工作太忙。”劉娭毑感歎,除了吃飯睡覺,楊培東(dong) 每天至少工作14個(ge) 小時。但即使工作再忙,楊培東(dong) 每天都會(hui) 抽出時間陪伴妻子和女兒(er) 。
女婿對於(yu) 工作的勤奮,王嗲嗲是打心眼裏佩服。“我認為(wei) 培東(dong) 在學術上取得成功的關(guan) 鍵在於(yu) 他的專(zhuan) 注和執著,他想做好的事情就一定全力以赴。” 隨後,王嗲嗲從(cong) 房間裏拿出一本書(shu) 給記者,書(shu) 名叫《偶然的哈佛,必然的成功》,書(shu) 中詳細介紹了楊培東(dong) 成功的經驗。
在書(shu) 中,楊培東(dong) 提到,其實讀高中時,他的文化課成績還算優(you) 秀,唯獨體(ti) 育是硬傷(shang) 。那時高中生有一個(ge) 國家體(ti) 育鍛煉標準,含五個(ge) 項目:短跑、長跑、立定跳遠、投擲、單雙杠,隻有達標了才能考大學。可能楊培東(dong) 來自農(nong) 村,發育比較遲,人特別瘦小,所以這些項目讓他非常吃力,特別是單杠項目中的引體(ti) 向上,一直完不成,這讓楊培東(dong) 急得團團轉。為(wei) 了達標,他主動找體(ti) 育老師學技巧,一有機會(hui) 就自己鍛煉。經過一個(ge) 學期的努力之後,他終於(yu) 可以完成這個(ge) 動作了。
高三時的一個(ge) 晚上,楊培東(dong) 突然肚子疼。送到醫院一檢查,原來是急性闌尾炎,得馬上手術。而此時離高考隻有一個(ge) 月了,老師為(wei) 他捏了一把冷汗。他自己反倒很輕鬆,還安慰老師說:“我躺著複習(xi) ,一樣的。”手術後一個(ge) 星期,楊培東(dong) 回到了學校。那年高考,他考了601分,全校第一。#p#分頁標題#e#
王嗲嗲說,他是一個(ge) 低調行事的人,之所以願意和晚報談起女婿,是因為(wei) :作為(wei) 一個(ge) 株洲市民,希望能夠通過女婿的經曆,告訴株洲的年輕人要努力拚搏,縱使再多艱難,也總能拚出屬於(yu) 自己的一片天地。
相關(guan)
4名華裔科學家,已“落榜”兩(liang) 人
根據湯森路透集團先前公布的預測名單,4名華裔科學家今年有望摘得諾獎。在楊培東(dong) 與(yu) 諾貝爾物理學獎失之交臂之前,6日,真核細胞轉錄因子的發現者、祖籍浙江紹興(xing) 的錢澤南,也沒有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除錢澤南、楊培東(dong) 外,4名華裔科學家中還有鄧青雲(yun) 和張首晟。其中,鄧青雲(yun) 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屬於(yu) 化學領域;而張首晟提出的“拓撲絕緣體(ti) ”理論屬於(yu) 物理領域。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