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美國加州的建築公司 Emerging Objects使用3D打印技術開發了一種建築構件。據該公司稱,這種3D打印的建築構件無需鋼筋混凝土也能抵禦地震。

Emerging Objects公司使用這種構件製作了一個(ge) 被稱為(wei) Quake Column的柱子,這個(ge) 柱子非常有藝術感(見上圖),其整體(ti) 都是由水泥作材料,3D打印而成的磚塊拚成的。每塊磚都巧妙地與(yu) 周圍的磚塊鎖扣在一起。

Emerging Objects公司稱,這個(ge) Quake Column借鑒了古代印加帝國方石建築技術,他們(men) 希望從(cong) 此找到靈感,開發出更加抗震的建築技術。
“秘魯(即古印加帝國所在地)是一個(ge) 地震高發的地方,但幾個(ge) 世紀以來這種純以方石堆砌而成,絲(si) 毫沒有使用砂漿灰泥的建築反而證明比使用砂漿灰泥的建築更加抗震。古印加建築結構中使用環環相扣的石頭,使得整個(ge) 建築沒有一個(ge) 應力集中點,以及不會(hui) 產(chan) 生諧振頻率。當地震來臨(lin) 的時候,印加人建造的石牆可能會(hui) 出現稍微的移動,然後重新穩定下來,不會(hui) 出現倒塌的現象。這是一種被動結構控製技術,基於(yu) 能量耗散和抑製共振擴增這兩(liang) 大原則。與(yu) 此同時,古印加的石牆往往會(hui) 有一個(ge) 3°到5°的向內(nei) 傾(qing) 斜角度,其拐角處往往也呈圓形,這些都有利於(yu) 它們(men) 的穩定性。”Emerging Objects公司說。


不過與(yu) 古印加帝國又大又重的石塊相比,Emerging Objects公司3D打印的磚塊是空心的,形成了很高的強度—重量比。據了解,該公司對3D打印的每個(ge) 磚塊都進行了編號,並指定了其位置和施工順序。此外,每個(ge) 磚塊都在內(nei) 部安裝了一個(ge) 把手,以便於(yu) 安裝和運輸。
“雖然這隻是一個(ge) 關(guan) 於(yu) 建築構件連接的實驗,但是我們(men) 3D打印的磚塊,比鋼筋混凝土的強度高多了。”建築師Ronald Rael說,“我們(men) 也正在研究如何使用增強纖維以提高我們(men) 材料的拉伸強度。”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