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概念並沒有統一,但“4D打印”通常被認為(wei) 是描述3D打印對象隨著時間不短地變化——在自身完成打印過程後。這意味著它可能會(hui) 自發改變形狀、移動甚至通過嵌入式電子傳(chuan) 感器等對象進行交互。

而另一種對4D打印的解釋,則是通過3D打印記錄3D對象在時間長河中的演變過程。這就是威尼斯Fablab(Fab Lab Venezia)與(yu) 意大利3D打印機生產(chan) 商WASP共同在做的事情——3D打印的“走遍中國城市——北京(Across Chinese Cities – Beijing)”,這是專(zhuan) 門為(wei) 最新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2014.6.7—2014.11.23)準備的一座巨大的建築模型。

這是一組數量眾(zhong) 多的建築群,鋪設開來足有35米長。參觀者能夠看到,幾個(ge) 世紀以來巋然不變的紫禁城,以及周圍的建築從(cong) 小小的茅屋越變越大,最終成為(wei) 如今的摩天大廈。這種時空變幻的透出的曆史滄桑感給觀眾(zhong) 以巨大的心靈衝(chong) 擊。

這座模型是以1:500的比例3D打印的,以北京的中軸線為(wei) 核心,從(cong) 北到南,顯示了北京五個(ge) 關(guan) 鍵曆史時期中的城市麵貌:
1488年、北京內(nei) 城大柵欄商業(ye) 區的形成;
1914年、Xiang Chang(廂廠?)區的建設;
1958年、天安門廣場落成;
1992年、北京第一個(ge) 購物中心賽特購物中心成立;
2014年的北京。
在思考如果展示北京這座龐然大物的變遷時,威尼斯Fablab創始人的建築專(zhuan) 業(ye) 背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是一個(ge) 很少人能夠在短時間內(nei) 完成的工作。“我們(men) 接受了這份工作,因為(wei) 它是這樣一個(ge) 令人著迷的挑戰”,威尼斯Fablab的聯合創始人 Elia De Tomasi在前期舉(ju) 行的羅馬創客嘉年華(Rome Maker Faire)上說。

“不過,”他繼續說:“當時我們(men) 真的不知道,是否能夠真的完成它。幸運的是我們(men) 做到了,我們(men) 得到了WASP公司及其老板的很多幫助,他們(men) 把機器借給我們(men) 使用。這些3D打印機日夜不停地運行,沒有任何中斷,十分完美。”
與(yu) 世界其他地方的FabLab不同,威尼斯Fablab是一家以營利為(wei) 目的的公司,主要利用3D打印先進的設計製造工具為(wei) 建築市場提供服務。
這座龐大的建築模型是由上海證大集團讚助,由北京國際設計周和米蘭(lan) DONTSTOP Architettura主辦的。整個(ge) 建築包括了幢百棟房屋,以及各種大大小小的人與(yu) 其它對象。僅(jin) 在幾年前,它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如今,使用幾台桌麵3D打印機就足夠了,而且讓人印象深刻。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