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光電視、激光投影這些詞本來對於(yu) 廣大消費者來說是一個(ge) 絕對陌生的字眼。雖然此前三菱、索尼等廠商也都相繼推出過此類產(chan) 品,但是由於(yu) 成本的高居不下,以及液晶市場的逐步成熟,終究隻成為(wei) 了家電史上的一個(ge) 標記。不過,隨著不久前海信高調推出了其100英寸激光電視,這個(ge) 一直以來都高高在上的產(chan) 品再次進入到廣大消費者的視線當中。目前所謂的激光電視實際在形態上更類似與(yu) 投影,但是與(yu) 眾(zhong) 不同的是,它可以在不足1米的距離內(nei) 投射出上百英寸的畫麵。而隨著海信激光電視的發布,這類產(chan) 品在技術上分為(wei) 了兩(liang) 大陣營,一是以光峰為(wei) 代表的ALPD技術,二就是海信號稱自主研製的激光影院係統。那麽(me) ,這兩(liang) 種技術到底有何不同,而激光電視又能否成為(wei) 電視領域的下一個(ge) 王者呢?

實際上,激光電視這類產(chan) 品早在10年前就已經出現。根據資料顯示,2005年,索尼就曾經展示過一個(ge) 500平米的巨大激光影院,而在2006年、2007年,三菱、索尼也都高調推出過不同尺寸的激光電視產(chan) 品。而且當時這些巨頭預測,2012年激光電視將會(hui) 進入到快速成長期,2015年將會(hui) 替代現有的液晶電視產(chan) 品。 不過,激光電視看似光明的一條道路經過了近十年的發展,不僅(jin) 沒有像巨頭想象中那樣奮勇直前,反倒讓三菱、索尼等一批廠商從(cong) 最初的激光電視領域的先驅變成了先烈,紛紛黯然離去。
從(cong) 形態上來說,最初的激光電視並不像現在這樣的采用主機和屏幕分離的形式,而是真真正正的一台電視機。而技術上,它是由激光發射器、調製器、偏轉器和屏幕來組合成顯示係統。當係統接收到視頻信號後,分離成三色(紅、藍、綠)的圖像信號,經過處理過控製三色的半導體(ti) 激光二極管發射出相應強度的光。再經過調製輸出和信號同步控製後通過光偏轉器的光束掃描到屏幕上形成圖像。

但是,這樣的技術最大的問題在於(yu) 成本過高。它們(men) 所使用紅、綠、藍三個(ge) 顏色都是用激光來產(chan) 生的,而綠色激光器的能量不夠,而且成本非常非常得高。此外,激光在工作中會(hui) 產(chan) 生高溫灼燒熒屏現象,而且還需要一個(ge) 很大的散熱係統。 顯然,這樣的技術很難進入到普通家庭當中。不過近幾年,激光電視出現了一種新的形態,就是大家現在所見到的主機+屏幕的形式。它在技術上采用了單色藍色激光通過激發熒光粉轉換以超短焦鏡頭投射的方式成像來呈現。這種被稱為(wei) 激光熒光粉的方案,不僅(jin) 讓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解決(jue) 了散熱問題。因此,雖然目前的激光電視售價(jia) 也會(hui) 有七萬(wan) 到十餘(yu) 萬(wan) 不等,但實際價(jia) 格已經較之前下降了太多,而且更是由於(yu) 本身是以類似投影方式呈現,在屏幕的尺寸大小方麵也得到了突破性進展。
剛才我們(men) 提到,目前的激光電視產(chan) 品在技術上大致分為(wei) 了兩(liang) 大陣營,一是以光峰為(wei) 代表的ALPD技術,二就是海信號稱自主研製的激光影院係統。從(cong) 價(jia) 格上來看,光峰陣營中的長虹激光電視售價(jia) 在6萬(wan) 元左右、 搭載了音響係統的炫幕激光電視售價(jia) 為(wei) 12萬(wan) ,而海信激光電視售價(jia) 為(wei) 69999元。顯然,即便是不同的技術陣營,這幾款產(chan) 品的價(jia) 位也幾乎站在了同一水平線上。而之所以會(hui) 出現這種情況,與(yu) 他們(men) 實際上技術架構的類似不無關(guan) 係。

據了解,不論是ALPD技術還是海信自主研發的技術,實際上都是放棄了之前紅綠藍三色激光的使用,而轉向用成本相對較低的半導體(ti) 藍色激光器所發出的藍色激光激發高速旋轉的熒光粉輪,從(cong) 而形成不同顏色光源的方案,隻是他們(men) 各自在內(nei) 部細節上有所不同。

例如,海信稱,海信的激光電視雖然也同樣使用了藍色激光激發熒光粉的方案,但是紅色光和綠色光都是用熒光粉激發出來的,而有的紅色的部分則是用LED,因此被稱為(wei) 混合光源。同樣,光峰表示,他們(men) 技術不僅(jin) 可以讓綠光和紅光由藍色激光轉化,而且還創新性的在這裏激發出了黃色光,以求達到更加真實的色彩效果。此外據了解,海信激光電視在內(nei) 部的光機模組、光源模組,以及超短焦鏡頭等核心方麵均為(wei) 自主研發。而據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在光機模組方麵,光峰、長虹等采用的是LG的光機模組,其他國內(nei) 廠商有些采用的是其他日本公司的產(chan) 品。另外,即便是LG的光機模組中同樣采用了超短焦鏡頭,但是在原理上也與(yu) 海信激光電視光機模組中超短焦鏡頭在反射鏡上麵的技術不一樣,海信用的是平麵鏡,而其他產(chan) 品多用曲麵反射鏡,在畸變上可能會(hui) 有些偏差。
當然,就像前麵所說,即便是各家采用的細節技術都不盡相同,但是在整體(ti) 設計思想和使用方案上也都基本一致,因此基本沒有好壞之分。而也正是因為(wei) 這個(ge) 方案的出現,才有了目前這類價(jia) 格相對低廉、屏幕尺寸足夠大的新型激光電視出現,更為(wei) 其下一步進入普通家庭做足了準備。

從(cong) 激光電視目前的形態來看,更類似與(yu) 投影的外觀讓廣大消費者自熱而然的就將其與(yu) 投影進行了對比。就使用便捷性而言,激光電視確實在很多方麵都要由於(yu) 目前的短焦投影產(chan) 品。例如,由於(yu) 本身的原理與(yu) 投影不同,可以讓激光電視可以在不到一米的距離內(nei) 投射出百餘(yu) 寸的畫麵。這就比任何投影機在實用性上更貼近與(yu) 普通家庭的使用環境。此外,激光電視由於(yu) 購買(mai) 投影機產(chan) 品的用戶通常會(hui) 將圖象直接打在白牆或者是幕布上,而白牆或者幕布的品質,包括光線反射率、白平衡等等都會(hui) 影響到最終的投影效果。而激光電視則不然,它通常會(hui) 配備專(zhuan) 業(ye) 的幕布。該幕布是結合了多種材料技術、鍍膜技術、光宇微透鏡原理製成,讓投射的畫麵可以盡量原本的反射到人眼當中,相比普通的投影幕布,它能夠較為(wei) 有效的抵抗環境光線幹擾,讓畫麵效果更出色。不過,激光電視既然是歸屬於(yu) 電視機類產(chan) 品,即便有著大屏幕、抗環境光能力強、使用壽命長等特點,但這僅(jin) 僅(jin) 隻是與(yu) 投影機類產(chan) 品相比所得出的優(you) 勢,其在實際成像質量上還是與(yu) 普通液晶電視有著一定的差距。
以我們(men) 曾經測試過的100英寸光峰炫幕投影為(wei) 例,投射顯示畫麵的效果再好也是沒有辦法達到自帶背光的液晶電視效果,尤其是環境光線對其影響比較明顯。另外在可視角度方麵,激光電視由於(yu) 麵板的特殊反光原理,導致可視角度並不能像液晶電視一樣實現超廣角視角,在超過120度之後就會(hui) 感覺到亮度明顯下降。而雖然在NTSC色域表現上,激光電視的表現與(yu) 液晶電視相比處在中等偏上的水平,但在實際體(ti) 驗中仍然有著不小的差距。資料顯示,炫幕激光電視的亮度最高為(wei) 200nit、海信激光電視為(wei) 250nit,而目前市場上的主流液晶電視由於(yu) 其自帶背光的發光原理,其亮度普遍為(wei) 500nit左右,相比之下觀感體(ti) 驗會(hui) 依舊是液晶電視來得更加靚麗(li) 通透奪人眼球。再加上環境光的一些影響,激光電視在色域上的微弱優(you) 勢就更被無情秒殺。
說完了技術方麵的一些情況,再來看看價(jia) 格,主流的激光電視售價(jia) 均在6萬(wan) -10餘(yu) 萬(wan) 之間,而不論是光峰的炫幕還是海信的激光影院,在宣傳(chuan) 策略上都在將其與(yu) 同尺寸的液晶電視相比。顯然,如果單純這樣比較的話,激光電視即便是十幾萬(wan) 的價(jia) 格也要遠遠低於(yu) 同尺寸的液晶電視,但這樣的比較顯然是不科學的。畢竟對於(yu) 一款電視產(chan) 品來說,屏幕尺寸的大小僅(jin) 僅(jin) 隻是視覺體(ti) 驗的一個(ge) 方麵而已,畫質才是決(jue) 定最終觀感的決(jue) 定性因素。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