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燈是現代人日常生活不能或缺的部分,然而長時間亮起電燈造成能源浪費。從(cong) 事發光二極體(ti) (LED)研究多年的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係講座教授劉紀美,最近與(yu) LED照明公司創辦人合作,研發出全新的LED燈泡,隻需功率8W就能發出相當於(yu) 傳(chuan) 統60W鎢絲(si) 燈的800流明(lumen)的光流量,減低至少八成電力。劉表示,新燈泡目前正進行智能控製的研究,期望日後能利用手機等流動裝置控製燈泡的開關(guan) 。
今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的三位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發明高亮度藍色LED,令人再度關(guan) 注LED技術。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係講座教授劉紀美從(cong) 事半導體(ti) 研究多年,她指出,LED是一種能發光的半導體(ti) 電子元件,早於(yu) 一九六二年已出現,但早期隻能發低光度的紅光,直到中村修二等人研發藍色LED,並結合綠色及紅色LED,產(chan) 生看似白色的光。
不過由於(yu) 傳(chuan) 統60W鎢絲(si) 燈和慳電膽較便宜,在市麵上非常普遍,但所產(chan) 生的熱力較多,耗用的電力亦較高。劉紀美與(yu) LED照明公司CLEDoS創辦人王知康合作,研發出全新的LED燈泡(airLED),隻需8W就能發出等同60W鎢絲(si) 燈或14W慳電膽的800流明的光流量,因而減低八至九成的電力。
以香港平均每度電力零點九三元計算,每日連續開啟四小時60W鎢絲(si) 燈,每年的電費約八十二元;新LED燈泡由於(yu) 隻需8W,故即使同樣每日連續開啟四小時,全年電費隻需約十一元。雖然新LED燈泡成本約五十五元,較鎢絲(si) 燈和慳電膽高,但壽命長達十年。
劉紀美表示,新LED燈泡研發近兩(liang) 年,與(yu) 鎢絲(si) 燈相比,做到“三低一無”效果,包括低重量、低熱量、低體(ti) 積和無水銀,“我們(men) 用標準模式的燈頭,但燈身以塑膠代替金屬,並配以散光蓋,令新燈泡既使用直流電,同時以空氣作為(wei) 散熱工具,做到重量、熱量和體(ti) 積三方麵較鎢絲(si) 燈低。”
展望未來,劉表示,近年手機等流動裝置非常普遍,目前正進行智能控製燈泡的研究,冀日後能利用流動裝置控製開關(guan) 。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