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在何時聽說,3D 打印這一技術從(cong) 誕生至今已有30 年了,並且正在紅遍全球。最早它隻是大公司和高校實驗室裏的昂貴器械,而自從(cong) 各類家用打印機被發明出來之後,3D 打印開始擺脫高大上的標簽。有人用它打印首飾,有人打印水龍頭,上海還有人打印了樓房。2014 年初,有人在百度上提出了一個(ge) 樸素而真摯的疑問(是的,不是知乎這樣洋氣的地方,是百度,可見3D 打印在我國已經紅遍基層):“3D 打印機應用前景如何,怎麽(me) 利用打印機賺錢?”
作為(wei) 一名曾像這位仁兄一樣滿懷熱情投入3D 打印創業(ye) 熱潮、最後以失敗告終的創業(ye) 者,我發現這一新技術在商業(ye) 領域的應用其實遠比我們(men) 想象得更加複雜。下麵這些我本人和朋友們(men) 的故事或許可以給後來者一些借鑒。
科學家派
科學家派掌門的多有學術科研或者相關(guan) 背景(多為(wei) 理工男或極客),對於(yu) 學習(xi) 和動手的興(xing) 趣超越常人,喜歡從(cong) 硬件和材料著手,研發專(zhuan) 利,改進整套流程。蔣程宇和劉彥君就是這樣的典型。

由於(yu) 一張無意間注意到的激光SLA 原理圖,Kast3D 的“科學家”蔣程宇覺得自己能做出比較現有更好的SLA 技術,於(yu) 是踏進3D 打印行業(ye) 。從(cong) 了解原理,自行研發硬件並且改進光固化技術(SLA)、申請專(zhuan) 利,自行打造兼容軟件,到自行研發匹配打印材料,Kast 團隊的兩(liang) 位創始人蔣程宇和劉彥君幾乎靠著自學和研究包攬了打印中涉及的所有環節。
事實上“科學家派”大費周章地做完整套流程, 一定程度是出於(yu) 技術層麵的無奈:研發出與(yu) 3D 打印硬件相匹配的軟件以及優(you) 質的材料是這個(ge) 行業(ye) 仍然有待攻克的難關(guan) ,硬件、軟件以及材料的開發者的進程可能出現不統一或者互相平行的問題,開發者相對比較分散。
這一領域確實蘊藏機會(hui) ,但如果你自認為(wei) 是和KAST 團隊類似的“科學家”型創業(ye) 者,左手有了激情,右手有了技能,在涉足這個(ge) 領域之前,請先看以下兩(liang) 個(ge) 忠告:
1. 科學家派的創業(ye) 風格首先需要有穩定的資金支持
拿到持續穩定的投資是“科學家”們(men) 可以心無旁騖地潛心開發創造的首要條件。特別是硬件和材料的研發,本身就是一個(ge) 燒錢的過程。當然,科學家們(men) 的技術超前、過硬,團隊靠譜也是創業(ye) 項目能夠拿到投資的必要條件。
2. 切忌淹沒在技術裏,而忽略了市場調研和用戶體(ti) 驗
科學家思維容易忽視市場反饋和用戶體(ti) 驗。因此你的創業(ye) 團隊中需要有不同的角色來做思維互補。KAST 團隊的創意官思彥經常和團隊從(cong) 設計範式演化的視角來討論用戶需求。不管是否3D 打印產(chan) 品,對於(yu) 任何一個(ge) 會(hui) 與(yu) 終端用戶產(chan) 生直接基礎的產(chan) 品來說,市場及用戶的體(ti) 驗反饋是能夠促使產(chan) 品從(cong) 技術以外角度繼續改進的重要導向。
設計師派

Plain-orb 作品
設計師派們(men) 通常擁有設計相關(guan) 背景(但也並非必要條件),他們(men) 更加關(guan) 心如何在設計環節上最大化地利用3D 打印,通常的主要切入點是產(chan) 品和服務。寧華和M-lab 就是兩(liang) 個(ge) 設計師派的代表。
寧華算是設計師中的異類,兩(liang) 年前的他和設計甚至還搭不上邊,隻是個(ge) 外貿公司的職員。兩(liang) 年後,他開出了自己的3D 打印飾品線上店鋪Plain-orb。
3D 打印的一個(ge) 顯著特性就是取代了產(chan) 品開模這一冗長的過程,也因此可以幫助個(ge) 人設計設計師擺脫代工廠和貿易商這兩(liang) 個(ge) 角色,降低設計製造產(chan) 品的門檻以及成本。在這一技術被應用之前,有設計想法的普通人很大程度上隻能讓設計停留在想法階段,很少有機會(hui) 可以變成實物。而在3D 打印技術以及較為(wei) 成熟的3D 打印外包平台出現之後“個(ge) 體(ti) 戶”們(men) 隻要能夠將設計數字建模,就能夠通過外包平台在幾個(ge) 星期內(nei) 拿到已經經過後期處理的設計成品。
看到了這一特點,寧華決(jue) 定正式將自己的腦中的原創設計推出。他從(cong) 零開始,一邊全職工作,一邊自學了工業(ye) 設計,3D 建模,自己搭建網站,通過美國的外包3D 打印平台Shapeways.com 開始為(wei) 朋友和客戶定製製作各種男性飾品(如袖扣、戒指等),並且產(chan) 品也得到了一些正麵的反饋,使他的線上店鋪成為(wei) 可能。

Plain-orb 魚鱗掛墜
但作為(wei) 一個(ge) “個(ge) 體(ti) 戶”設計師,寧華的線上店鋪仍然麵對著一些發展瓶頸。首先是目前打印成本高限製了盈利能力。3D 打印雖然降低了設計、測試流程中的時間成本和專(zhuan) 業(ye) 門檻,但是3D 打印產(chan) 品一旦涉及量產(chan) ,成本仍然高昂,再加上寧華主營使用金屬做為(wei) 打印材料的首飾,更增添了單位成本。其次,產(chan) 品質量仍然受限於(yu) 製造商平台的水平。為(wei) 了最終效果,他目前還是會(hui) 選擇國外外包平台進行打印,如果有中國本土的資源,當然能降低成本。但是國內(nei) 的3D 打印產(chan) 品的後期處理和美國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並不是所有的門外漢在3D 行業(ye) 的創業(ye) 經驗都能像寧華那樣順利,比如我的創業(ye) 失敗。
我曾近加入一個(ge) 團隊計劃打造3D 打印眼鏡框,但是在做出產(chan) 品雛形之後,項目卻由於(yu) 各種原因而遭遇擱置。其中一個(ge)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設計師和產(chan) 品並不匹配。3D 打印鏡框是一個(ge) 需要大膽突破性嚐試的產(chan) 品,而設計師風格卻較為(wei) 傳(chuan) 統和被動。前期雛形的效果和設想有一定的距離,但我本人又不具備自己動手設計的能力。也許正是因為(wei) 我們(men) 選擇“設計師派”創業(ye) 路數,但是卻沒有最合適的設計師(這個(ge) 路數中最重要的元素)所以才最後以遺憾地收尾而告終吧。

M-lab 作品
M-lab 從(cong) 創立到現在的故事則似乎更複合普遍“設計師派”定義(yi) 。
發起人筆爾本身擁有工業(ye) 設計背景,在創立M-lab 後召集了更多的設計師們(men) ,打造了一個(ge) 3D 打印首飾定製平台,將產(chan) 品和服務捆綁在一起。M-lab 的核心是設計並且通過3D 打印技術來實現許多傳(chuan) 統工藝無法實現的定製化首飾產(chan) 品。#p#分頁標題#e#
它們(men) 服務的重心在於(yu) 產(chan) 品的“客製化”並且將客戶體(ti) 驗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在虛擬的線上做客製化,其中一個(ge) 阻礙是體(ti) 驗成本高,客戶很難隔著電子屏幕體(ti) 驗到最終產(chan) 品的效果,而對於(yu) 普通人來說,要掌握3D 打印建模的操作也過於(yu) 複雜了。筆爾稱這背後都需要強大而且多元化的團隊才能夠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要有可靠的網站技術人員將整個(ge) 客製化過程可視化,無論從(cong) 客製化的造型、顏色、材質的選擇,都讓顧客在虛擬的線上能夠得到最接近真實的體(ti) 驗。同時也要靠包裝設計以及市場營銷團隊確保客戶從(cong) 上網站的第一刻起,直到收到產(chan) 品,從(cong) 始至終獲得的用戶體(ti) 驗都是一致的。
如果你恰好認為(wei) 自己是屬於(yu) 設計師派的,那麽(me) 以下是給你的忠告:
1. 設計師派的最終成品質量會(hui) 較高程度地仰賴外部平台或工廠,選擇時應謹慎。
2. 準備好麵對較高的材料成本。
3. 用3D 打印實現定製化需要靠產(chan) 品數字模型體(ti) 驗的可視化來實現。
看出來了嗎?雖然科學家們(men) 和設計師們(men) 各成一派,但科學家需要設計師對於(yu) 用戶體(ti) 驗的敏銳把握;設計師需要科學家對於(yu) 技術的理解和執行能力。說白了如果真要進行3D 打印創業(ye) ,你的創業(ye) 團隊裏最好需要有同時理解設計和理解技術的兩(liang) 類人。而這兩(liang) 類人找到哪一類都並不容易。
看到這裏你可能有點沮喪(sang) 。好消息是華爾街的分析師近期做出了預測,3D 打印產(chan) 業(ye) 未來幾年將保持18%-34% 左右的平均增速。傳(chuan) 統打印行業(ye) 的巨頭惠普公司就在不久前宣布了開啟“混合實境”戰略,計劃通過自行開發的革命性技術和產(chan) 品占領3D 打印領域並在未來完成公司轉型。有實力的大公司進入這一市場有機會(hui) 促使3D 打印成本迅速降低。
希望以上這些3D 打印創業(ye) 故事能對所有擁有和百度知道上那位仁兄類似困惑的人一點啟發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