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將給中國製造業(ye) 帶來什麽(me) 影響?我國在這場產(chan) 業(ye) 革命中,麵臨(lin) 怎樣的機遇與(yu) 挑戰?昨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院院長盧秉恒在演講中認為(wei) ,3D打印目前已經由起步期過渡到發展期。
3D打印對生產(chan) 組織及社會(hui) 生活模式帶來重大變革,目前,國外的3D打印裝備產(chan) 業(ye) 已逐漸成熟發展,國外3D打印設備產(chan) 業(ye) 已基本成熟,初步形成行業(ye) “巨頭”。如2012年12月,Stratasys公司(納斯達克上市)收購以色列Objet公司,新公司總市值達30億(yi) 美元。2014年預期收入6.74億(yi) 美元,利潤1.17億(yi) 美元,生產(chan) 6.5萬(wan) 台裝備。2013年2月,EXONE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wei) 第三家上市的3D打印公司。
麵對國外在該領域的攻城略地,國內(nei) 從(cong) 事3D打印生產(chan) 、服務等業(ye) 務的企業(ye) 估計還不到100家,其中,有核心技術的隻有10家左右。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世界38%的專(zhuan) 業(ye) 工業(ye) 級3D打印機在美國,中國占到8.7%,日本和德國占比也比較大。
據盧秉恒介紹,3D打印技術在中國的起步時間並不晚,在醫學使用方麵,已經實現了基本的骨骼打印。“中國從(cong) 1993年、1994年開始做3D打印技術,而美國是從(cong) 1986年、1987年開始做的,中國隻晚了幾年。”他認為(wei) ,中國的3D打印技術實際上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但落後於(yu) 歐美,而落後的原因並不是研發時間晚了幾年。
盧秉恒指出,國內(nei) 的3D打印,在基礎研究、產(chan) 業(ye) 化發展、工程應用方麵,與(yu) 美歐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我國增材製造技術與(yu) 產(chan) 業(ye) 尚未形成材料-工藝-裝備-應用完整的科研和產(chan) 業(ye) 鏈,材料的基礎研究、製備工藝以及產(chan) 業(ye) 化方麵與(yu) 國外相比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同時,配套軟件缺乏,3D打印軟件企業(ye) 有待培育。裝備所需核心元器件還主要依靠進口。”
他指出,2013年,中國3D打印市場規模約有10億(yi) 元人民幣。各省發展3D打印的熱情很高,中國有望在近年躍升為(wei) 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場,有人預測5年將達100億(yi) 元。“3D打印是一種全新的製造技術,與(yu) 傳(chuan) 統的等材(鑄鍛焊)、減材(切削)加工技術三足鼎立。前二者已經發展3000年與(yu) 300年,3D打印發展僅(jin) 僅(jin) 30年。同時,我國在這一領域已經開始研究20年了,與(yu) 先進國家基本都處於(yu) 起步期,有與(yu) 國外並跑的可能和曆史機遇。”
盧秉恒指出,2014年是3D打印之年,在航空航天行業(ye) 的創新形成顛覆性技術,在個(ge) 性化醫療行業(ye) 、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創新等領域,3D打印風起雲(yun) 湧,多個(ge) 跨國行業(ye) 巨頭進軍(jun) 如惠普、微軟、蘋果、3D、 IBM等多行業(ye) 跨國巨頭殺入3D打印領域。麵對競爭(zheng) ,國內(nei) 3D打印技術還麵臨(lin) 打印材料短缺的難題,他建議,像3D打印技術這種基礎性強、前沿性強的技術,國家應加大對作此研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同時支持企業(ye) 介入研發。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