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A股市場尚沒有以3D打印為(wei) 主業(ye) 的上市公司,但在資本市場,3D打印全新的技術理念卻在不斷催熱相關(guan) 概念股,光韻達、金運激光、大族激光、華工科技等公司被熱炒。與(yu) 此同時,不少上市公司正在跑馬圈地布局3D打印項目。本文選取了國內(nei) 幾家有代表性的企業(ye) 調查後發現,由於(yu) 3D打印的複雜性和多樣性,不同企業(ye) 布局的領域各有側(ce) 重,且目前均處於(yu) 摸索階段。
記者調查分析金運激光、光韻達兩(liang) 家公司樣本發現,從(cong) 2014半年報來看,金運激光的3D打印板塊虧(kui) 損300多萬(wan) 元,而光韻達則有100多萬(wan) 元的經營利潤,兩(liang) 家同樣從(cong) 事3D打印業(ye) 務的上市公司經營上的差距,給3D打印這一持續火熱的行業(ye) 帶來一些“冷思考”。
自2012年以來,3D打印概念股持續被熱炒。根據同花順統計,目前涉及3D打印概念的共有37家上市公司。
那麽(me) ,3D打印究竟是一個(ge) 什麽(me) 樣的行業(ye) ?目前國內(nei) 的3D打印處於(yu) 什麽(me) 水平?記者調查發現,與(yu) 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3D打印還停留在概念層麵,尚無成熟的盈利模式,也沒有以3D打印為(wei) 主業(ye) 的上市公司。分應用層麵來講,低端運用已經趨於(yu) 飽和,工業(ye) 級應用則由於(yu) 成本高、技術欠缺等問題,市場占比僅(jin) 20%~30%。目前,大族激光、光韻達、金運激光等少數激光巨頭們(men) 正在加緊布局3D打印領域,但未來需要多大的投入?市場前景如何?很多公司對這些問題都低調回應。
企業(ye) 紮堆低端FDM型3D打印
據了解,3D打印機分桌麵級和工業(ye) 級,前者以民用為(wei) 主,後者偏向工業(ye) 應用。兩(liang) 種均有FDM(熔融擠出成型)、SLA(立體(ti) 光固化成型)、SLS(粉末材料選擇性激光燒結)、SLM(金屬粉末快速成型)、LOM(疊層實體(ti) 製造)等不同型號,其中FDM型的耗材主要以熱塑性材料為(wei) 主,其餘(yu) 的耗材品類眾(zhong) 多,有金屬、樹脂等。
連日來,走訪了深圳多家從(cong) 事3D打印服務和銷售的企業(ye) 發現,多數企業(ye) 的產(chan) 品集中在桌麵級的FDM型3D打印機,且局限在玩具、禮品、展會(hui) 及3D影像等低端市場,麵向民用(教育行業(ye) )以及少部分中小企業(ye) ,多數以出口為(wei) 主,價(jia) 格在2000元左右,雖然階段性受追捧,但因市場飽和,競爭(zheng) 激烈,客戶開拓難度大,甚至有企業(ye) 剛進入市場不到一年便匆匆退出。
“如果你想做3D打印機,現在不是好時候”,深圳一科技公司負責人坦言,他的公司成立於(yu) 2013年,原本主營3D打印機、3D打印服務等,但因此前代理的機器廠家不再生產(chan) 3D打印機,且市場開拓難度大,公司不得已在今年選擇轉型。
對於(yu) 為(wei) 何退出3D打印行業(ye) ,上述負責人不願意多談,隻是表示,3D打印本身的技術沒有突破,品牌雜多,應用市場有限,開拓難度大,“媒體(ti) 炒得再熱,老百姓也用不到”。
深圳智壘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肖雲(yun) 濤告訴記者,公司在2012年下半年開始研發桌麵級的FDM型,並於(yu) 當年9月開始銷售,不過今年5月已經主動停產(chan) ,轉而開發技術難度更大,工藝更複雜的桌麵級SLA型3D打印機。
“市場上桌麵級FDM型多得要命,幾乎每隔一周就會(hui) 有一台新機器出來,利潤也在不斷下降。”肖雲(yun) 濤表示。
OFweek行業(ye) 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葉啟東(dong) 分析稱,目前國內(nei) 3D打印市場紮堆桌麵級FDM型主要有兩(liang) 個(ge) 原因:一是FDM型使用的打印材料價(jia) 格低廉且供應充足,而工業(ye) 級打印機,尤其是工業(ye) 級的SLS型,需要使用金屬粉末材料,不僅(jin) 對技術工藝要求較高,鈦合金粉末還需要進口,價(jia) 格昂貴;二是國內(nei) 3D打印企業(ye) 普遍缺乏創新應用意識,對3D打印的應用領域緊緊停留在打印人像等小飾品上,產(chan) 業(ye) 結構單一。
肖雲(yun) 濤介紹,一般FDM型3D打印機精確到0.2mm,SLA機型可精確到0.025mm,打印精度更高,而且目前已經能夠量產(chan) 。
不可否認,3D打印技術可帶來不少立竿見影的成效。廣東(dong) 溢達紡織有限公司輔料研發部高級經理薛矛告訴記者“總的來說3D打印機在紡織服裝領域用得特別少”,他表示,多數企業(ye) 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應用這一技術,加上目前3D打印機存在打印精度差等諸多問題,工業(ye) 級的3D打印機成本又很高,很多中小企業(ye) 負擔不起。
廣東(dong) 省社科院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指出,能夠在商業(ye) 中量產(chan) 應用的主要還是進口產(chan) 品,連設備帶打印耗材都進口的結果,就使得國內(nei) 的商用3D打印成本居高不下,所以3D打印沒有成為(wei) 主流工業(ye) 設計和製造企業(ye) 的優(you) 先選擇。
世界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聯盟秘書(shu) 長、中國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聯盟理事長羅軍(jun) 認為(wei) ,目前3D打印產(chan) 品用戶遠未形成氣候,市場看得見卻抓不到,企業(ye) 也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3D打印機來推動產(chan) 品創新。
工業(ye) 級打印成本高企
同桌麵級3D打印一樣,工業(ye) 級3D打印機也分FDM、SLA、SLS、LOM等不同型號,依據原材料和尺寸價(jia) 格不等,在十幾萬(wan) 到上百萬(wan) 元之間,更加昂貴。
廣州傳(chuan) 正科技總經理萬(wan) 鈞認為(wei) ,價(jia) 格的高昂主要還是取決(jue) 於(yu) 技術。“打個(ge) 比方,一台普通手機和iphoness6相比,價(jia) 格相差好幾千,因為(wei) iphoness有App,技術、性能更高”。
“工業(ye) 級的價(jia) 格除了來源於(yu) 機器本身的一些配件,還有原材料、售後保修、研發的費用、關(guan) 稅、培訓費用等”,肖雲(yun) 濤指出,其公司在2012年創辦之初曾開發過工業(ye) 級3D打印機,但考慮到市場推廣難度,在樣機製造完成後,當年下半年就轉向研發桌麵級的FDM機型。
羅軍(jun) 指出,工業(ye) 級3D打印機價(jia) 格高昂在於(yu) 當前應用量還未打開,市場需求較小,使得單位成本高企,此外,技術的不完善也讓成本居高不下。
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國內(nei) 工業(ye) 級的3D打印機市場依然被3DSystems、Stratasys、德國EOS等國外巨頭壟斷,國內(nei) 絕大部分購買(mai) 客戶為(wei) 國企、央企等大型企業(ye) ,中小型企業(ye) 購買(mai) 者寥寥。
德國EOS在中國的一位授權經銷商表示,目前國內(nei) 生產(chan) 的工業(ye) 級3D打印機大部分用於(yu) 軍(jun) 工,企業(ye) 用的以進口產(chan) 品為(wei) 主。
羅軍(jun) 指出,這是因為(wei) 3D原創技術依然掌握在國外企業(ye) 手中,國內(nei) 企業(ye) 一直在模仿,但缺乏資金投入,缺乏龍頭企業(ye) 。
不隻是工業(ye) 級3D打印機本身價(jia) 格昂貴,後續的原材料投入成本也讓多數企業(ye) 望而卻步。佛山新馬設計工業(ye) 有限公司采購部經理馬小姐告訴記者,公司此前購買(mai) 了3DSystems的一台價(jia) 值60多萬(wan) 元的工業(ye) 級3D打印機,主要為(wei) 打印塑料件,但因樹脂耗材成本太高,已經放棄使用,國外材料的平均價(jia) 格至少比國內(nei) 材料高3倍以上,而且必須使用國外的材料才能打印出來,“機子是一次性投入,材料則是源源不斷的投入”。
實際上,近兩(liang) 年來,無論國外市場還是國內(nei) 市場,多數3D打印企業(ye) 的經營並不盡如人意。據OFweek激光行業(ye) 研究中心統計,國外的3D打印企業(ye) 僅(jin) 有3DSystems等少數幾家能夠盈利,Stratasys、Voxeljet等多數企業(ye) 2013年處於(yu) 虧(kui) 損,有的甚至常年虧(kui) 損。國內(nei) 3D打印企業(ye) 經營狀況同樣不佳,以成立於(yu) 1991年的武漢濱湖機電技術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為(wei) 例,它是我國成立最早的一批3D打印企業(ye) 之一,其產(chan) 品從(cong) 1994年開始應用到商業(ye) 化領域,2012年營收700多萬(wan) 元,虧(kui) 損卻達到300多萬(wan) 元,到2013年,該公司累計銷售各類規格機器僅(jin) 200多台。
葉啟東(dong) 分析,目前3D打印市場處於(yu) 導入階段,由於(yu) 市場整體(ti) 規模太小,部分企業(ye) 銷售額太低,導致運營成本過高,其次。國內(nei) 許多企業(ye) 剛成立,資本投入和研發支出過高,部分企業(ye) 甚至尚未研製出產(chan) 品。
當記者問道“國內(nei) 在工業(ye) 級3D打印方麵有哪些龍頭企業(ye) ”時,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感歎地說,目前國內(nei) 還很難找出做得好的。
但 如今,已有少數激光巨頭們(men) 轉身瞄準了工業(ye) 級3D打印,以光韻達、大族激光為(wei) 首的激光上市企業(ye) 紛紛跑馬圈地進行布局,但目前工業(ye) 應用還欠火候,市場也尚未成熟。當記者問及工業(ye) 級3D打印業(ye) 務進展時,多家上市公司均選擇低調回應,甚至避而不談。
今年春節前後,大族激光成立了3D打印事業(ye) 部,成員達20多人,並在深交所互動平台對投資者表示,公司計劃年底完成樣機製作,如時機成熟將推向市場。不過,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大族激光證券事務代表王琳卻顯得頗有顧慮,“我們(men) 做3D打印隻是想證明我們(men) 有這個(ge) 能力,年底有沒有樣機目前依然不好說,3D打印現在還是不要多談了,一切還是未知”。
光韻達計劃未來在上海、深圳、北京分別建立3D打印服務中心,業(ye) 務將布局全國,設備規模將達20台以上,累計投資數億(yi) 元。其中上海中心將麵向汽車、航空航天、醫療、電子器件等領域,北京中心主要是汽車及航空航天,而深圳中心將麵向模具及電子市場。不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光韻達證券事務代表範榮表示,目前均未建成,還在計劃中,要視具體(ti) 情況而定,“本來是新業(ye) 務,前麵還沒把基礎做好,不會(hui) 盲目到處去投,如果一個(ge) 行業(ye) 發展前景很好,有客戶基礎和業(ye) 務基礎,公司肯定會(hui) 加大投入”。
談到目前在醫療和汽車領域的3D打印進展時,範榮表示,公司通過3D打印的汽車零部件主要用於(yu) 客戶研發階段。她指出,目前醫療方麵才剛剛涉足,還在前期建設中,還存在不確定性,對於(yu) 投入和市場目前暫無法告知。
光韻達董秘辦一工作人員也表示,目前醫療3D打印還在進行中,尚未取得收入,因涉及到醫療方麵的認證和臨(lin) 床試驗等,時間漫長。
但葉啟東(dong) 表示,目前光韻達隻是一家提供3D打印應用的服務商,根據Ofweek行業(ye) 研究中心統計,目前全球3D打印總產(chan) 值中,服務業(ye) 務比例僅(jin) 占9.5%。
羅軍(jun) 指出,目前桌麵級3D打印機市場份額已經達到70%~80%,而工業(ye) 級隻占20%~30%,工業(ye) 級未來增長空間十分巨大。
對於(yu) 為(wei) 何不斷加碼3D打印行業(ye) ,金運激光董事長梁偉(wei) 多次公開表示,近年來3D產(chan) 業(ye) 突飛猛進,各地都有大型企業(ye) 涉足,整個(ge) 行業(ye) 很有可能在兩(liang) 年內(nei) 完成洗牌,如果哪家公司未能跟上步伐,可能會(hui) 被甩出第一梯隊,甚至被市場淘汰出局。
“3D打印一直是華工科技關(guan) 注的方向,去年我們(men) 就參股了華科三維來做3D打印設備研發銷售,我們(men) 在行業(ye) 中一直在運用激光增材加工技術,和3D打印在技術上有一定的切合度,隻不過我們(men) 不叫3D打印,公司主要考慮的是今後產(chan) 業(ye) 發展,把3D打印和我們(men) 現有的激光增材技術做一些結合”,華工科技董秘辦相關(guan) 人士在接受采訪時回應道。該人士表示,華工科技一直擁有3D打印技術,該技術僅(jin) 在冶金行業(ye) 應用比較普遍,因此公司對此並沒有作過多說明,也未提及和3D打印的關(guan) 係。
數千億(yi) 市場空間待挖掘?3D打印的市場究竟有多大
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聯盟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3D打印市場規模約40億(yi) 美元,相比2012年幾乎翻番。申銀萬(wan) 國研報稱,未來3D打印在製造業(ye) 中占比將達到2%。
羅軍(jun) 預計,從(cong) 最近幾年的市場發展來看,3D打印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nei) 至少可以保持40%以上的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nei) 3D打印應用出現兩(liang) 極化:一是應用在3D人像、小物件等材料成本低、技術工藝粗糙的產(chan) 品;一是應用在航空航天等高精度、高質量的產(chan) 品。
相比之下,國外的應用比較全麵,如消費品及電子、汽車、生物醫療、航空航天、軍(jun) 事、機械製造都有應用。“技術特點決(jue) 定了3D打印非常適合小批量定製化的產(chan) 品、複雜的產(chan) 品加工,或者產(chan) 品研發階段原型的製造,未來在這些領域將得到全麵應用”。葉啟東(dong) 指出。
“從(cong) 3D打印在工業(ye) 、生物醫學、文化創意等領域潛在的市場來看,國內(nei) 至少蘊藏著數千億(yi) 元的市場空間”。羅軍(jun) 補充道。
據3D打印技術產(chan) 業(ye) 聯盟數據顯示,未來幾年,中國3D打印市場每年將至少以一倍以上的速度成長。
國際研究顧問機構Gartner發布的最新預測指出,2015年全球3D打印機出貨量將達21.735萬(wan) 台,高於(yu) 2014年的10.8151萬(wan) 台,2015年到2018年期間,3D打印機出貨量每年皆呈倍增,預計到2018年將超過230萬(wan) 台。
Gartner研 究 副 總 裁PeteBasiliere表示,3D打印機市場正處於(yu) 轉折點,自30年前3D打印機發明以來,單位出貨量每年增長率都在個(ge) 位數到十位數之間的低檔,但2015年起即可望大幅增加,主要推升力道包括價(jia) 格逐步低廉、性能穩步提升,且在全球各地都買(mai) 得到。
而國內(nei) 相關(guan) 政策的出台也讓這個(ge) 新興(xing) 行業(ye) 備受矚目。今年9月25日,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在陝西渭南市舉(ju) 辦的“3D打印與(yu) 生物醫療器械產(chan) 業(ye) 化推進會(hui) ”上透露,工信部正在牽頭製訂《國家增材製造產(chan) 業(ye) 發展推進計劃 (2014~2016年)》(以下簡稱《推進計劃》),《推進計劃》由工信部、衛計委、國家食藥監總局和科技部等聯合製定,征求意見稿已經完成,有望年內(nei) 出台,這將是國內(nei) 首部3D打印產(chan) 業(ye) 規劃。
羅軍(jun) 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國家從(cong) 頂層設計入手來戰略規劃、扶持和培育3D打印技術,將有利於(yu) 3D打印技術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過程中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
葉啟東(dong) 認為(wei) ,目前國外3D打印企業(ye) 的毛利率平均為(wei) 44%,比國內(nei) 激光企業(ye) 低功率激光加工設備38%的毛利率還要高,而隨著3D打印的普及,國內(nei) 3D打印企業(ye) 的營業(ye) 收入將大幅增長,同時由於(yu) 出貨量增加,企業(ye) 生產(chan) 逐漸具有規模效應,屆時企業(ye) 的管理、銷售和研發等運營費用將下降,3D打印業(ye) 務能為(wei) 公司貢獻穩定的業(ye) 績。
作為(wei) 國內(nei) 少數將眼光瞄準工業(ye) 級3D打印的激光企業(ye) ,光韻達曾在投資者交流平台表示,計劃在上海、深圳、北京分別建立3個(ge) 3D打印服務中心,業(ye) 務將布局全國,設備規模達到20台以上,累計投資數億(yi) 元。其中,上海中心將麵向汽車、航空航天、醫療、電子器件等領域,北京中心將主要是汽車及航空航天,而深圳中心將麵向模具及電子電子市場。
不過,在近日接受采訪時,公司董秘辦人士表示,上述目標目前均未建成,還在計劃中,要視具體(ti) 情況而定。
汽車應用主要麵向客戶研發
去年9月11日,光韻達與(yu) 自然人王博文合資設立上海光韻達三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cong) 事3D打印技術服務、加工製造以及設計應用開發等。合資公司注冊(ce) 資本為(wei) 2000萬(wan) 元,光韻達出資1200萬(wan) 元,持有60%的股份。據悉,光韻達布局3D打印先期主要集中在汽車和醫療領域。
同年10月,光韻達與(yu) 比利時Materialise公司簽訂《三維打印賽車項目合作框架協議》,計劃用一年時間製作一輛可駕駛的電動或太陽能賽車。隨後,雙方又與(yu)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合作將3D打印技術運用到賽車上。
今年7月9日,三方合作的賽車成功亮相並試車。據悉,該賽車使用3D打印的部件共計300多件,占全車機械結構件數量的30%左右。不過,光韻達對外表示,這個(ge) 研發項目並不直接給公司帶來收入,隻是有效拓展了3D打印技術在汽車領域的應用,為(wei) 公司未來拓展汽車及其他行業(ye) 3D打印規模化業(ye) 務奠定基礎。
OFweek行業(ye) 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葉啟東(dong) 告訴記者,就目前來看,3D打印大批量應用於(yu) 汽車製造還不現實,傳(chuan) 統的模具製造工業(ye) 還具有明顯的優(you) 勢,在汽車領域雖然國內(nei) 外有3D打印汽車的例子,但也僅(jin) 是打印部分部件後進行組裝,距離打印整車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尚普分析師明霞認為(wei) ,目前3D打印技術並不能打印汽車使用的所有材料,打印的成品表麵質量有待提升,打印軟件與(yu) 汽車設計軟件接口銜接也有問題出現。新技術固然是未來發展趨勢,但在不保證成品質量以及下遊客戶需求市場的情況下,企業(ye) 必然不會(hui) 盲目加大投入。
以國外3D打印技術巨頭Stratasys公司為(wei) 例,該公司有為(wei) 汽車企業(ye) 客戶提供服務,但服務內(nei) 容依然局限於(yu) 車廂內(nei) 部的裝飾件、小部件以及小按鍵。
“光韻達在2014年半年報中闡述,公司3D打印賽車的研發項目已完成,開始進入醫療領域。可見,光韻達的策略偏向於(yu) 從(cong) 技術研發開始,取得一定成績和客戶認可後,再打入市場。”明霞指出,新技術發展初期,無論是打印產(chan) 品原材料、打印技術、打印精度,還是下遊客戶是否買(mai) 賬,都與(yu) 能否給企業(ye) 盈利息息相關(guan) 。
“以‘打印’一顆直徑一厘米的金屬螺絲(si) 釘為(wei) 例,大約耗時1.5小時,成本是傳(chuan) 統工藝的120倍左右,沒有一個(ge) 汽車企業(ye) 能夠承受。”葉啟東(dong) 指出。
對此,上述董秘辦人士表示,公司通過3D打印的汽車零部件主要用於(yu) 客戶研發階段,“研發時會(hui) 有修改,沒有最後確定下來,如果隻是先做一兩(liang) 件,用開模方式,模具成本高且耗時久,相比之下,用3D打印肯定可以節約時間和成本。”
醫療應用涉及認證和臨(lin) 床試驗
除了汽車領域,光韻達也試圖將3D打印延伸至醫療領域,其3D打印醫療事業(ye) 部目前正在籌建中。
有業(ye) 內(nei) 人士向記者透露,光韻達經過多年的研究與(yu) 臨(lin) 床試驗,目前在“模型、手術導板及個(ge) 性化植入物”等醫療器械產(chan) 品方麵,已具備了產(chan) 業(ye) 化發展的基礎與(yu) 可能性,未來或會(hui) 首先進入該領域。
“如果光韻達在3D打印起步階段,能夠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術和市場優(you) 勢,盡快推出產(chan) 品搶占市場,樹立行業(ye) 品牌,那麽(me) 當3D打印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時,其勢必能占據更高的市場份額,成為(wei) 行業(ye) ‘領頭羊’。”上述人士指出。
但對於(yu) 投入的具體(ti) 情況,光韻達證券事務代表範榮表示暫無法告知,目前公司3D打印業(ye) 務才剛剛涉足醫療方麵,還在前期建設中,存在不確定性。公司董秘辦一工作人員也表示,因涉及醫療方麵的認證和臨(lin) 床試驗等,實現醫療3D打印的時間依然漫長。
葉啟東(dong) 介紹稱,3D打印在醫療領域最普遍的應用就是金屬骨骼等內(nei) 置物,如在病人體(ti) 內(nei) 植入3D打印製造的鈦合金骨頭的手術,在歐洲已有超過3萬(wan) 例。3D打印還廣泛應用於(yu) 種植牙和矯正牙套的製造。同時,由於(yu) 醫療上客戶價(jia) 格承受能力通常較強,這也解決(jue) 了3D打印製造成本較高的問題。
不過,光韻達目前尚未自主研發工業(ye) 級3D打印機,仍主要依賴進口德國EOS激光燒結設備與(yu) 材料。
光韻達董事長侯若洪曾對外表示,光韻達進入3D行業(ye) 將遵循汽車、機械、醫療、航空航天,最終進入大眾(zhong) 消費領域的路徑,未來也將進入3D打印材料和設備研究領域。對此,範榮表示,公司目前不涉及設備,未來是否會(hui) 投入研發還要看業(ye) 務情況而定。
被多機構看好
“未來想象空間無限。”相比光韻達的謹慎,多家機構卻表示看好。申銀萬(wan) 國的研報指出,考慮到公司孵化的3D打印應用將在未來幾年內(nei) 持續爆發,預測兩(liang) 年後光韻達的營收將達到6.12億(yi) 元。而2013年光韻達營收僅(jin) 1.74億(yi) 元。
不過,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已完成營業(ye) 收入1.75億(yi) 元,同比上升41.66%,實現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dong) 的淨利潤1931.68萬(wan) 元,同比上升29.62%。光韻達表示,公司3D打印業(ye) 務雖按計劃順利進行,但新業(ye) 務大幅提升公司業(ye) 績尚存在不確定性,需要時間積累。
從(cong) 光韻達的主營業(ye) 務來看,包括模板及附屬產(chan) 品、精密金屬零件、激光成型、紫外激光鑽孔、HDI鑽孔、LDS、3D打印以及貿易與(yu) 其他。其中,3D打印在今年半年報中首次列出,營收337萬(wan) 元,占比3.09%,毛利率相比其他各項領域中處於(yu) 較低水平,不足40%。
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預計,明年光韻達的3D打印業(ye) 務收入或將達到千萬(wan) ,兩(liang) 年後其營收占比有望超過10%。明霞也預計,未來光韻達3D打印業(ye) 務毛利率水平有望突破50%,有可能成為(wei) 除模板及附屬產(chan) 品業(ye) 務外的另一重要營收業(ye) 務。
桌麵級樣本
金運激光創新盈利模式 3D打印業(ye) 務扭虧(kui) 仍需時日
將3D打印主要研發方向定位於(yu) 民用桌麵級的金運激光(300220,收盤價(jia) 34.62元),今年上半年已宣布實現3D打印桌麵級機型的量產(chan) 。公司董事長梁偉(wei) 曾對外透露,將在兩(liang) 至三年內(nei) 完成3D打印生態圈的初步框架。
公司的3D打印業(ye) 務也在逐步推進中,今年三季報顯示,金運激光前三季的3D打印業(ye) 務營收順利突破千萬(wan) 。不過,金運激光在財報坦言,3D打印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生態圈處於(yu) 開發和投入期,雖突破千萬(wan) ,但仍未實現該板塊的整體(ti) 盈利。
3D打印業(ye) 務尚在虧(kui) 損中
今年以來,3D打印概念受到資本市場熱捧,相關(guan) 個(ge) 股被輪番炒作。從(cong) 4月底最低的9.32元/股(前複權)至10月13日最高觸及46元/股,金運激光股價(jia) 5個(ge) 半月漲幅接近4倍。
多家機構的研報指出,金運激光正處於(yu) 轉型期,3D打印雲(yun) 平台業(ye) 務想象空間較大。宏源證券預計金運激光2016年營收相比2013年將翻倍,達到3.67億(yi) 元。
金運激光目前的主營業(ye) 務包括金屬激光係列、裁床係列、振鏡及雕花係列、X-Y軸係列以及3D打印業(ye) 務,其中3D打印業(ye) 務收入僅(jin) 占整個(ge) 主營收入的8.14%。今年上半年,金運激光營業(ye) 收入為(wei) 9083萬(wan) 元,其中3D打印業(ye) 務營收為(wei) 739萬(wan) 元,虧(kui) 損165萬(wan) 元。今年前三季,公司營業(ye) 收入1.3689億(yi) 元,3D打印業(ye) 務營收突破千萬(wan) 。
前瞻產(chan) 業(ye) 資深行業(ye) 分析師李佩娟表示,對於(yu) 處於(yu) 轉型期的金運激光來說,虧(kui) 損是正常的,尤其是前期投入較大,不過從(cong) 財務數據來看,相比光韻達稍具規模優(you) 勢。
欲建3D打印生態圈
金運激光董事長梁偉(wei) 此前對外透露,正在武漢總部建設“3D打印設計師俱樂(le) 部”,力圖通過營造“五星級的設計中心”,提供免費工作設計室,並將於(yu) 兩(liang) 至三年內(nei) 完成3D打印生態圈的初步框架。梁偉(wei) 對此頗有信心,“3D打印生態圈內(nei) 的單個(ge) 環節也許容易模仿,但一個(ge) 完整的生態圈是很難複製的。”
去年9月,金運激光宣布建立“3D打印雲(yun) 工廠計劃”,並出資1500萬(wan) 元收購武漢3D記夢館、3D意造網的部分股權。
資料顯示,3D意造網以線上為(wei) 主,出售各種3D打印創意產(chan) 品以及在線定製,該平台已於(yu) 今年6月份正式上線。記者從(cong) 該平台上看到,出售的各類創意禮品價(jia) 格從(cong) 上百元到幾千元不等,最高也有4250元。此外,還有入駐的設計師為(wei) 客戶設計3D打印模型。
3D記夢館則以線下體(ti) 驗館為(wei) 主,目前已在全國開了約40家門店,以合營和加盟為(wei) 主,主要提供全彩3D打印婚紗套係、3D打印真人真像等多種體(ti) 驗服務。
該館相關(guan) 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目前生意挺好,一般門店幾月內(nei) 便會(hui) 有營收,集中布局在商業(ye) 密集地段,以長沙的3D打印體(ti) 驗館麵積最大,達到兩(liang) 百多平米,“加盟費成本一般在十幾萬(wan) 到上百萬(wan) 之間,合營店成本最少也要幾百萬(wan) ”。
此外,該負責人還介紹,3D意造網目前已有百萬(wan) 營收,不過因武漢的3D打印工廠後期投入成本大,目前仍未能實現盈利,“至少要幾個(ge) 億(yi) 投入,機器以及材料非常貴,基本上都要采購。”
對於(yu) 3D打印業(ye) 務未來能為(wei) 公司貢獻多少利潤,金運激光董秘辦人士則沒有透露。
相關(guan) 業(ye) 內(nei) 分析師表示,“短期扭虧(kui) 為(wei) 盈尚需時日,3D打印業(ye) 務或將成為(wei) 金運激光重點發展業(ye) 務之一,帶來利潤不可小覷,但公司並不會(hui) 降低其他業(ye) 務的重視程度,短期內(nei) 營收比重不會(hui) 有大的浮動,但長期來看,3D打印業(ye) 務或會(hui) 侵占其他業(ye) 務營收比重。”
金運激光的3D打印業(ye) 務正逐步推進。今年10月22日,金運激光控股子公司武漢落地創意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同中山市古鎮鎮生產(chan) 力促進中心、武漢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在廣東(dong) 省中山市古鎮簽署合作協議,探索3D打印技術行業(ye) 應用拓展的新模式。
此次校政企三方合作被業(ye) 內(nei) 視作為(wei) 探索更多盈利及合作模式的證明。明霞認為(wei) ,針對3D打印技術的研發,這一舉(ju) 動將結合具體(ti) 傳(chuan) 統的燈具行業(ye) ,更有針對性地麵向下遊客戶。同時,校企政三方聯合,共同分擔風險,將有利於(yu) 彌補企業(ye) 之前的虧(kui) 損情況。
宏源證券的相關(guan) 研報也指出,金運激光此次燈具領域的合作,是3D意造網試水麵向行業(ye) 應用的3D打印服務的開始。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