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深入人心的3D打印應用,大多屬於(yu) FDM技術(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其實,另一個(ge) 更早的元祖級商業(ye) 化的技術,就是利用“光固化”的原理。
早在1980年代,總部位於(yu)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3D Systems公司,就采用光固化式的3D打印技術,至今仍是3 D打印界的龍頭之一。
光固化,不能算是新鮮事。
有些物質加熱之後會(hui) 硬化,有些物質遇冷會(hui) 硬化,以此類推,有些物質見了光會(hui) 發生硬化,這個(ge) 現象稱作“光固化”。
光固化物質製成的材料,稱作“光敏樹脂”(Photopolymer),它是由聚合物單體(ti) 與(yu) 預聚體(ti) 組成,一般為(wei) 液態,加有光引發劑 (光敏劑),經過一定波長的UV光(例如,250-300 nM波長)照射後,引起聚合反應,完成固化(如圖一)。
圖一 圖片來源:wiki
光敏樹脂,可用在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例如當作光阻劑,也可用在印刷業(ye) ,例如印刷門牌及標誌。與(yu) 各位最貼身的應用,或許是當牙醫為(wei) 你補牙的時候,先用光敏樹脂當成填充物,然後用UV光照射充填物將其硬化,完成補牙的動作。
近幾年,“3D打印”不時占據新聞版麵,有人打印了車子(美國),有人打印房子(中國大陸),NASA還想要把3D打印機送上太空,好應付航天員的不時之需。
這些深植人心的3D打印應用,大多屬於(yu) FDM技術(FusedDeposition Modeling),(請參閱北美智權報89期文章“由專(zhuan) 利來看3D打印的技術(一)”)。可以把它想象成類似在蛋糕上用奶油擠出花紋的手法,隻不過精密度高些。“FDM”屬於(yu) 3D打印裏元祖級的商業(ye) 化技術之一。
其實,另一個(ge) 更早的元祖級商業(ye) 化的技術,就是利用前麵所述“光固化”的原理(請參閱北美智權報95期文章“由專(zhuan) 利來看3D打印的技術(五)”),因為(wei) 沒有那麽(me) 平易近人,加上材料是液體(ti) ,濕答答的,總是比較不容易處理。所以,除了因工作需要而使用過的人,一般人其實不清楚它的存在。
將“光固化”原理,運用到3D打印,並且將它商品化的代表人物,是圖二裏的 Chuck Hull先生。他在1980年代,成立了總部位於(yu)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3D Systems公司。
3D Systems公司至今是3D打印界的龍頭之一,當初該公司製定的“stl”格式,仍然是現今3D打印界廣泛使用的模型文件格式。光固化式的3D打印,是3D Systems公司的基礎技術,現今,仍執該技術的牛耳,地位無人能及。
圖二 圖片來源:3d systems 網站
“光固化”技術3D打印設備的概念,如圖四所示,使用能量光源(例如,雷射光),並利用光敏樹脂受光硬化的特
性,產(chan) 生物體(ti) 的剖麵層;3D打印便是想辦法將每一個(ge) 剖麵層堆積並且黏合在一起,組成想要的成品。
圖四 林士強/繪製
這種概念具體(ti) 化的成品如圖五、圖六所示,其中“26”代表能量光源,“30”表示成品,而綠色的部分是“光敏樹脂”。工作台的上下與(yu) 能量光源的配合由計算機控製。這一層層的剖麵厚度,視精密度需求,約在0.05-0.10mm左右。
圖五 圖片來源:USPTO
圖六、 圖片來源:USPTO
以上的過程,看起來簡單,其實快速製造一大堆厚度均勻的剖麵,又要讓他們(men) 黏在一起談何容易。3D Systems公司花了不少工夫做這方麵的研究。
如果有將肥皂溶液滴在平靜水麵上或是吹肥皂泡泡的經驗,會(hui) 發覺肥皂溶液迅速而有規則的向外擴張。這種有規律的擴張,能夠形成薄而均一的肥皂溶層,如果將肥皂溶液換成光敏樹脂,就是3D打印時想要得到的均勻且薄的工作層。
3D Systems公司研究得到以下的成果,如圖七所示。
圖七 圖片來源:USPTO
1、綠色代表的是光敏樹脂,在“V”形開口底端先沾一下,形成一個(ge) 薄膜“5”,接著用吹肥皂泡泡的方法,將薄膜“5”一路往上吹,因為(wei) 表麵張力的作用,薄膜“5”不會(hui) 破,而且厚度均勻,直達“V”形開口頂端(Fig.28a-e)。
2、黃色代表的是清洗溶劑,在薄膜“5”一路往上吹的過程中,清洗設備內(nei) 部的光敏樹脂,準備下一階段“剖麵製作”的工作(Fig.28c-d)。
3、厚度均勻的薄膜“5”接受“103”的能量光源照射,完成工件“41”的另一層剖麵(Fig 28g) 。
4、黃色代表的清洗溶劑再次出現,將工件表麵的非剖麵部分的光敏樹脂清洗幹淨(Fig 28h-i),準備下一循環的剖麵製作。
這整個(ge) 過程看起來冗長,加工的速度不容易提升,所以有圖八及圖九的構 想,將製程分割,各工站同時進行,節省時間,但是整體(ti) 結構相當複雜,維護起來恐怕困難度很高。這個(ge) 蠻有理想性的概念至今仍未出現在3D Systems公司的產(chan) 品列表之中。
圖八 圖片來源:USPTO
圖九 圖片來源:USPTO
另外一種創意也出現在3D Systems產(chan) 品研發之中,讓我們(men) 一起來看看圖十。
這個(ge) 方法看起來是提高生產(chan) 速度的方法。
圖十 圖片來源:USPTO
1、綠色代表的是光敏樹脂,經噴頭噴灑到工作台麵“28”,形成一個(ge) 薄膜“166”(步驟1-2),
2、工作台麵“28”下降,因為(wei) 表麵張力的作用,光敏樹脂並不會(hui) 覆蓋上來,(步驟3)。
3、噴頭噴灑光敏樹脂到這空缺的部分(步驟4)
4、另一層待加工的光敏樹脂準備完成,在經過能量光源形成下一個(ge) 剖麵(步驟5-6)。
這個(ge) 構想看起來不錯,但是至今也並沒有出現在3D Systems公司的產(chan) 品目錄中。
下一個(ge) 是非常直截了當的構想,出現在3D Systems公司的產(chan) 品上。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想把奶油均勻塗上土司,你會(hui) 怎麽(me) 做?
拿把刮刀將奶油推平?3D Systems公司將這個(ge) 想法,運用到處理光敏樹脂的塗層,如十一、圖十二。在機器上增加了“刮刀,26”(Blade),作用就是把剖麵上的光敏樹脂塗層弄得平整均勻,並增加生產(chan) 速度。方法是每當新的剖麵上光敏樹脂後,在能量光源使用前,用刮刀將剖麵刮平一次。
圖十一 圖片來源:USPTO
圖十二 圖片來源:USPTO
現在這把刮刀在3D Systems公司的設備上算是選配的配備,顧客可以隨自己的需求,選擇用或不用。
成品一定得用浸泡法泡在濕答答的光敏樹脂裏嗎?答案是不一定。
以下的方法是3D Systems公司近期比較專(zhuan) 注開發的方式,不將成品浸在光敏樹脂裏,而改用將一層一層的光敏樹脂送到成品上。它不像之前使用吹肥皂泡原理那麽(me) 複雜,而是如圖十三所示,將樹脂利用“供料頭”塗到輸送帶上,再送到工作台。
圖十三 圖片來源:USPTO
1、綠色代表的是光敏樹脂,經過供料頭“49”塗到輸送帶“11”上,形成一個(ge) 薄膜。
2、薄膜隨著輸送帶送到工件所在的位置。
以上的概念,再用圖十四、十五進一步說明,圖十四中“37”、“38”,負責將光敏樹脂塗敷到輸送帶上,輸送帶再將它運送至產(chan) 品“28”之下,開始製作另一層的剖麵,剖麵製作的過程中,能量光源的位置,則如圖十五中所示。
圖十四 圖片來源:USPTO
圖十五 圖片來源:USPTO
3D Systems公司稱這種過程是“SolidImaging”,“SolidImaging”的技術,是否已經商品化了?筆者也覺得很好奇。3D Systems的目錄中,有一種被歸類為(wei) “FTI”(FilmTransfer Imaging)的產(chan) 品,目前的產(chan) 品體(ti) 積不大,如圖十六、十七所示,使用類似“Solid Imaging”概念,其中“Cartridge”及“Scraper”負責把光敏樹脂塗敷到工作台麵,製作產(chan) 品。
圖十六、 圖片來源:3D Systems網站
圖十七 圖片來源:3D Systems網站
3D打印的致命傷(shang) ,是大量生產(chan) 的速度慢,除非有革命性的改進,否則難與(yu) 傳(chuan) 統工業(ye) 生產(chan) 相抗衡。3D打印吸引人,因為(wei) 它是一項獨特的成形技術,讓“定製化”變簡單,使得原本必須依賴精湛手藝或是傳(chuan) 統大量製造方法才能得到的成果,門坎降低了不少。因此大家趨之若鶩。
萬(wan) 物皆可打印,印個(ge) 自己的塑像當然不在話下,為(wei) 殘障人士量身訂做助行器當然更棒。對人類更有意義(yi) 的是-如果有適當的材料,食物、甚至器官,都可以量身訂做。
所以,材料才是關(guan) 鍵,3D打印的設備商,現在都在默默開發不同性能的材料,光固化技術需要性能更佳的材料,例如,加強各剖麵層間的結合力、抗變型、耐溫、強度等來吸引顧客,就像是購買(mai) 計算機打印機一樣,除了選擇設備,其實更重要的是選擇耗材。
圖十八 圖片來源:USPTO
光固化技術的領導廠商在這部分著力研發,3D Systems公司光固化技術大約10%專(zhuan) 利申請與(yu) 材料有關(guan) (圖十八),不管是加強結合力、抗變型性、或是增加耐溫性都希望材料配合著設備,能牢牢綁住客戶。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