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軍工航天新聞

“中國製造2025”戰略機遇下的航空製造

Johnny 來源:中國航空報2015-05-18 我要評論(0 )   

機器化時代以來,世界工業(ye) 先後經曆了以蒸汽機、流水線、自動化為(wei) 特征,從(cong) 工業(ye) 1.0向工業(ye) 3.0發展的三次革命。目前,我國正處於(yu) 工

       機器化時代以來,世界工業先後經曆了以蒸汽機、流水線、自動化為特征,從“工業1.0”向“工業3.0”發展的三次革命。目前,我國正處於“工業2.0”向“工業3.0”過渡的階段。為了跨越“工業3.0”,與世界同步向“工業4.0”進發,我國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戰略。
 
       “中國製造2025”戰略以智能工廠為載體,以智能製造為發展主線,核心是實現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其本質是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通過各種高新科技的應用,使無生命的工業原料、設備、設施等生產資料和生產環境,能夠與虛擬現實世界的信息網絡和以人為代表的生物體之間相互感知、交流和控製,物流、信息流、價值流高度統一,形成有“生命”、會“思考”,具有判斷和決策“智慧”與自動執行能力,人、物、信息網絡之間能夠全係統自我約束、自我反饋、自我管理的自律複雜組織體。總之,要把技術的效能發揮到極致,深入到工業生產體係的細微單元,使組織體實現對用戶需求的最大自適應性,並使人在最小體腦勞動付出下,對生產實時、精細、高效的管控。
 
       中國航空製造工業近二十年得到較快發展並開始進入初期的信息化階段,體現為飛機設計不同程度地引入數字化技術但產品本身的“被感知性”和“智能性”水平普遍較低,一些工裝、零件、裝配數字化生產線投入使用,但在生產自動化、智能化方麵技術水平還不高,原料、設備、設施也不具備智能管控條件,信息係統的碎片化、孤島化情況比較明顯,大量數據沉睡在各個業務係統或部門,不能充分發揮作用,企業管理缺乏活力,模式粗放,效率低下,運營質量不高。
“工業4.0”並不神秘,也不遙遠,抓住其技術本質,結合好行業現狀和問題,就不會偏離正確方向。

       製造、服務方麵,要係統性梳理工作、數據流程,全新架構業務體係與IT體係。在戰略管理和工藝設計、生產組織與管理、采購與供應商管理、營銷與銷售、售後服務等主價值鏈運營流程環節,以及管理與支持類流程環節,要全麵引入精益理念和精細化信息管理手段,引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通信等技術,使無生命的設備等具有“智慧”,把信息網絡從業務部門聯通到生產現場,一直到每台設備、每個設施。按照試飛、試驗、總裝、部裝、零件、工裝、標準件、材料、成品等之間固有的配套或支持邏輯關係,打通全流程、全領域信息化管理與控製通道和信息孤島,建設基於知識、規則和邏輯,自我決策、自我反饋、自我管理的實時、精細、高效的通用智能管控網絡,把人對生產的管控一直推進到每一件原料、產品、設備,實現對物流、信息流、價值流的三流同步感知,讓數據“跑”起來、“活”起來,充分挖掘信息創造價值的潛力,打造真正的精益生產流程。
 
       管理與控製支持信息化,技術與知識支持智能化,生產設備體係具備與信息係統的互聯互通互操作能力,是“智能化”落地的基本條件。當然,對於新模式的引入,也要找準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和理念與企業的結合點,把握好合適的切入點,讓技術和理念自然“落地”,生根發芽,成為“互聯網+”時代新型企業的孵化器。
 
       工業4.0既非高不可攀,也不可能一夜功成。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需要大思路、大規劃,也需要腳踏實地一步步落實。相信沿著正確的方向,經過十年奮鬥,中國航空工業將會以“智慧中航”的嶄新姿態亮相世界舞台!
作者:中航工業西飛副總工程師 李紅衛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