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電協進會(hui) (PIDA)表示,2015上半年台灣LED元件產(chan) 業(ye) 進入景氣抗戰時期,由於(yu) 全球終端筆記型電腦、電視等中大尺寸LED背光源需求不振,以及LED照明燈泡品牌廠紛紛帶頭下殺終端售價(jia) 的影響,全球LED元件廠商出現營收及獲利大減的壓力,台灣LED外延片、芯片也無法幸免於(yu) 外,2015年上半年產(chan) 值約新台幣198億(yi) 元(折合人民幣約38.51億(yi) 元),衰退接近20%,封裝、模組產(chan) 值為(wei) 新台幣449億(yi) 元(折合人民幣約87.33億(yi) 元),勉強守住微幅衰退。
細看今年上半年台灣地區前十大LED外延片、芯片廠商的營收及獲利,除了龍頭廠晶電與(yu) 璨圓合並綜效尚未展現之外,其他業(ye) 者也紛紛麵臨(lin) 虧(kui) 損加重的壓力,總計前十大營收衰退9%,從(cong) 盈餘(yu) 新台幣0.89億(yi) 元(折合人民幣約1731萬(wan) 元),轉為(wei) 虧(kui) 損新台幣11.3億(yi) 元(折合人民幣約2.2億(yi) 元);2015年上半年台灣地區前十大LED封裝、模組廠商的營收及獲利,總計前十大營收微幅衰退,但整體(ti) 從(cong) 盈餘(yu) 新台幣18.5億(yi) 元(折合人民幣約3.6億(yi) 元)降至新台幣10.8億(yi) 元(折合人民幣約2.1億(yi) 元)。
PIDA表示,過去LED元件成長雙引擎背光及照明應用,在2015年皆受到不小的挑戰。原先寄望LED滲透率到頂的顯示器背光源,可透過高解析度麵板用量,稍微抵銷LED元件亮度提升而減少的單位麵積LED使用量,但最終中大尺寸液晶顯示器銷售量就難有起色。LED照明因為(wei) 全球照明燈泡品牌大廠帶頭殺價(jia) ,雖然可以刺激LED球泡燈的滲透率一舉(ju) 拉高,但也讓上遊元件價(jia) 格壓力加重;今年2015年全球各區域市場,除中國大陸可以維持較佳的成長動能之外,現階段其他地區大多難逃10%到20%的衰退窘境。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